各街道辦事處,區直各單位,省市駐區有關單位:
《龍湖區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業經七屆第三十五次區委常委會會議、七屆第十五次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有關問題,徑向區工信局反映。
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9月8日
龍湖區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
信息化發展在企業轉型升級、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以及國際競爭力提升中均具有關鍵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夯實我區信息化發展基礎,提高信息技術服務社會各領域的能力,推動信息產業發展,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龍湖區信息化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
?。ㄒ唬┗厩闆r
“十三五”時期,龍湖區著力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推動信息化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發展程度居于粵東領先地位。
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情況。“十三五”期間,龍湖區光纖接入用戶累計數為27.88萬,入戶率達237.25%,其中100M以上光纖接入用戶為27.27萬,100M以上光纖接入用戶占比為97.8%。5G基站開通數765座,其中電信、聯通302座,移動463座,全區重點區域實現5G網絡連續覆蓋。
2.信息產業(數字經濟)發展總體情況?;拘纬闪艘杂≈凭€路板、液晶顯示器、覆銅板、通信光纜、B超儀器和二極管、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產品為主導的產業結構。2020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14家,產值41.56億元。代表企業主要有超聲電子、超聲儀器、駿碼凱撒等。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1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方面已涌現出天億馬、正全等一批在國內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軟件企業。在2016年4月舉行的第四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我區智美科技公司的“魔鏡”和天億馬股份公司的“社會管理創新網格化平臺”等2個項目獲得創新獎。
3.信息化項目建設情況。區政府先后與汕頭聯通簽訂“智慧龍湖”合作協議,與汕頭電信簽訂“互聯網+”“數字經濟信息化建設合作”協議,在5G+智慧城市建設開展深度合作,有效吸引社會資源共同發展龍湖信息產業。龍湖區在全市率先建立“數字城管”網格系統,實施“24小時巡查監管+半小時快速處置”城市管理機制,逐步推進城市智慧管理。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轉型升級更加深入。仙樂健康的“仙樂健康產品智能配方升級項目”、超藝螺絲的“5G+緊固件行業供應鏈及數字裝備云平臺示范項目”、汕頭市俊國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鋼材智能標識系統集成工業互聯網應用建設”項目均入選為汕頭市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
?。ǘ┐嬖诘牟蛔?/p>
我區信息化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1.信息產業方面。核心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技術主要依賴國外、國內發達地區,大部分信息產品仍處于產業鏈低端,缺乏高附加值、高利潤率產品,不優不強不大的產業格局尚未徹底改變。信息產業總體體量較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信息技術人才匱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較少。
2.電子政務方面。政府部門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和信息化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部門間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需進一步完善。
3.社會事業方面。重大民生領域的信息化應用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公共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普惠性信息化設施和產品有待進一步健全。
(三)機遇與挑戰
1.機遇。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大力推進新基建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實施“寬帶中國”戰略、促進數字經濟、信息消費、推動集成電路、物聯網和云計算等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見。省、市先后出臺《廣東省信息化促進條例》《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廣東省5G基站和數據中心總體布局規劃(2021-2025年)》《廣東省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關于加快推動5G網絡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汕頭市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等一系列與信息化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對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等作出了重要部署。
經過“十三五”期間的發展,5G、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不僅在技術上變得更為可靠成熟,而且已經被政府和企業廣泛使用。互聯網發展將從消費互聯網時代全面邁入產業互聯網時代,信息網絡成為了像支撐經濟社會快速運轉如公路、鐵路等交通要道同等重要。信息產業也將不再是獨立的一個產業,而成為了支撐其他產業發展的通用技術產業。產業互聯網化將成為“十四五”期間產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互聯網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將更加緊密,互聯網將會更加強烈地推動各領域業態和模式創新?!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發展數字經濟,以信息經濟、智能工業、網絡社會、在線政府、數字生活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社會將引領我國邁入轉型發展新時代。
2.挑戰。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及數字經濟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巨大挑戰,龍湖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還處于整體規模不大,價值含量還有待提高的階段。在對信息化的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的環境下,需要加快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引領作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ㄒ唬┲笇枷?/p>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龍湖核心任務,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依托,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信息技術產業,大力推進農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信息化普及應用,促進信息技術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為數字龍湖、網絡強區、智慧龍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前瞻布局,融合發展。堅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既統籌考慮自然環境、用地保障和能源供給等配置資源,又注重兼顧市場需求、產業環境、人才支撐等重要因素,統籌資源,堅持以高標準規劃為引領、以因地制宜與科學布局為導向,以按需設計與按標建設為路徑,統籌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
2.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對信息化發展的統籌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產業、地區、城鄉之間信息化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信息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導向性作用,通過政府資源的有效配置帶動社會資源有機整合,形成促進信息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3.應用為主,創新驅動。以應用需求為主要導向,加快推進信息產業發展,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加速創新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信息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催生衍生性產業。加快應用先進節能技術,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走創新、集約、循環的發展道路。
4.高度融合,全面提升。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增強信息技術對工業的滲透和提升效應。注重區域、城鄉間信息化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信息化建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公共服務水平、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
?。ㄈ┲饕繕?/p>
“十四五”時期,我區信息化繼續領跑全市,處于全省先進水平,成為粵東信息化中心區域,深化全面網絡化、高度信息化的“數字龍湖”戰略,成為粵東重要的電子商務、政務中心。全區主要信息化指標如下:
1.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到2025年,我市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各主要指標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建成全市領先的網絡強區。
——5G發展目標
到2025年底,全區實現5G全域覆蓋,5G基站累計達1570,5G應用場景5個。
——光纖網絡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面覆蓋城區和有條件的鄉村“雙千兆”網絡基礎,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普遍具備“千兆到戶”能力,形成良好的寬帶發展環境。
2.數字經濟發展目標
充分發揮數據資源要素新價值,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新智能,提升信息產業發展新能級,培育數字應用新業態,形成數字經濟新動能。到2025年,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經濟活躍度和競爭力明顯增強,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以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加速發展,到2025年爭取超100億元,以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驅動龍湖新建設。
三、主要任務
(一)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推動光纖網絡、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寬帶、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大幅提升我區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整體水平,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1.重點建設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大力推進5G基站和智慧桿塔建設,加快推進5G網絡連續覆蓋,以5G基礎設施投資作為拉動新一輪投資增長的新引擎。優化提升高速寬帶網絡。組織電信運營企業完成城域網和接入網的IPv6升級改造,推動域名服務器全面支持IPv6訪問與解析。2至3年內,實現5G網絡城鎮以上區域全覆蓋、典型行業應用場景按需覆蓋。加快寬帶網絡建設和升級改造,推進城鄉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造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依托基礎電信企業及互聯網接入服務企業,實現城鄉光纖全覆蓋。開展IPv6網絡建設,提升IPv6用戶普及率和網絡接入覆蓋率。
2.推進新一代數據中心建設。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增值互聯網數據中心(IDC)運營企業、互聯網公司等社會資本試點建設第三方綠色云數據中心,鼓勵具有綜合實力的IDC提供面向社會的集約化服務。打造高性能計算應用示范平臺,立足服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滿足產業發展和科技研發方面高性能計算需求。積極推進邊緣數據中心建設,在靠近用戶的網絡邊緣提供存儲、計算、網絡等資源,將部分關鍵業務下沉到靠近終端用戶節點。
部署企業云中心。以企業“上云上平臺”為抓手,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建設服務于企業云業務的數據中心,鼓勵工業企業開展“上云”行動,按需租用存儲、計算、網絡等資源,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加快提升云業務能力。
3.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提高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感知能力,重點發展面向物聯網應用的5G和光纖等連接設施。推進公共桿塔資源開放共享,提升信息通信行業與廣電、城建、交通、電力等行業間的共建共享水平。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采用“5G微基站+智慧桿塔”方式,集約化開展5G 網絡部署。加快推進窄帶物聯網(NB-IoT)等應用,推廣部署智能感知設施,重點推進智能抄表、智慧建筑、市政物聯、交通物流等設施建設,實現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聯網化、智能化。以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為導向,加快路側通信設備安裝、完善5G網絡環境,加快道路、橋梁、信號燈、道路標識等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進程,推進無人駕駛等試驗場地建設。
?。ǘ┩七M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1.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支持制造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改造降本提質增效。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重點在輸配電、玩具、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在現有典型企業基礎上,打造標桿項目進行示范推廣,重點支持超聲電子股份“印制板智能化生產線”、仙樂健康“仙樂健康產品智能配方升級項目”、超藝螺絲“5G+緊固件行業供應鏈及數字裝備云平臺”、俊國機電科技“鋼材智能標識系統集成工業互聯網應用建設”等標桿項目建設。積極推動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應用,促進集群內企業廣泛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集聚產業發展新動力,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促進集群整體數字化轉型。培育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加快培育本地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結合龍湖產業發展需求,引進具備較強實力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落地發展,組織服務商與工業企業精準對接,引導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針對工業企業的痛點、難點,針對性開發并推廣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依托優秀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圍繞生產制造核心環節,運用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進一步降本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商的作用,聯合服務商在垂直行業領域組建聯合體、建立新生態,為制造業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建設推廣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選取具備典型示范效應的工業企業,分行業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示范,總結標桿示范建設經驗,結合各類展會論壇、培訓宣傳、對接活動等予以推廣。
2.推動企業數字化技術改造和智能制造發展。廣泛推行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等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新模式。深入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動工業機器人在高端制造及傳統支柱產業的示范應用。大力推動制造業企業廣泛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改造提升生產設備,提升生產設備數字化水平。
3.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企業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加強工業設計創新及成果產業化,發展網絡協同設計、眾包設計、云設計等新興設計模式。加快發展工業電子商務,支持眾業達電氣股份等優勢制造企業建設電子商務平臺。
(三)實施服務業數字化行動
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服務業,推進“互聯網+”在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實施智慧醫療便民惠民工程,以中心城區為試點,開展醫療、醫藥、醫保和健康等相關領域數據融合應用。推動遠程醫療平臺建設,創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實現跨地域、分層次的遠程醫療服務。創建互聯網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網上預約分診、隨訪跟蹤等“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推進各級各類教育數據和優質數字教學資源互通共享,依托各級“教育云”平臺,發展互動教學、個性定制等在線教育服務,擴大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培訓消費。發展“互聯網+”出行服務,推進以中心城區為主體建設覆蓋交通運輸體系的智能感知網絡。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信息互聯互通,發展專業化互聯網物流配送體系,建設覆蓋全區的物流信息服務網絡。推動全域旅游智慧景區建設,支持建設在線旅游平臺,發展在線導游、導覽等網絡旅游消費。發展互聯網旅游新業態,創新文化創意旅游、溫泉旅游、虛擬旅游等新產品,推行個性化定制服務,擴大虛擬旅游消費。發展數字文化,推進公共文化云平臺和網上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建設,大力推廣在線院線、在線書店。積極推動網絡直播、數字出版、手機媒體等新型業務發展。
?。ㄋ模┘涌焱七M數字產業化發展
有效發揮我區軟件、集成電路電子信息制造業優勢,以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為契機,以及利用汕頭海纜登陸站、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的資源條件,積極招商引資,吸引數字經濟產業項目落戶龍湖,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加強基礎研究與共性技術研發,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高端軟件、集成電路、高端智能裝備為重點,統籌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先進電子信息制造等產業,通過創新驅動引領產業邁入高端化,持續增強數字產業的集聚和放大作用。
1.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開展5G產業承接拓展區建設。重點發展新一代通信設備、新型網絡、高端半導體元器件、物聯網傳感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等產業。培育引進5G新材料、5G新零件、5G新終端三大產業方向企業,做大做強5G新材料及新零件產業,鼓勵支持超聲電子、駿碼凱撒等龍頭企業擴產增效,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依托現有玩具、電子儀器、機械裝備等主導產業,加強5G+傳統設備/終端的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終端、設備及玩具生產制造商向5G+智能生活、智能制造、智慧服務綜合提供商轉變。推動5G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4K/8K超高清視頻、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試點示范應用。主動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發展配套產業,將龍湖打造成為5G產品重要零配件及新材料的供應地。到2025年底,全區形成1個5G產業集聚區,推廣5個5G+應用場景。
2.加快發展軟件信息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壯大軟件服務外包,加大軟件業務出口。支持軟件、信息技術、互聯網等大型企業搭建國內領先的軟件開發平臺,向開發者開放開發能力和資源,提升軟件開發水平。支持軟件企業向網絡化、服務化、平臺化轉型,形成大企業建平臺搭平臺、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的軟件產業生態。推動計算機軟件開發與系統集成、5G及物聯網應用、信息咨詢服務、云計算和產業數字化服務等重點領域產業發展。支持天億馬等軟件服務企業加強信息產品科技研發,鼓勵本地行業優勢企業技術應用創新和產業集聚帶動,引進一批5G應用服務型企業或機構。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粵東地區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工藝玩具、食品醫藥、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強國際貿易數字化與產業數字化融合創新。
3.加快培育大數據產業。發揮潮創智谷“省級大數據創業創新孵化園”的集聚作用,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和應用。大力發展面向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工藝玩具、食品醫藥、機械裝備、制鞋等支柱產業的數據服務。擴大大數據在跨境電子商務應用,推動國際貿易數字化與產業數字化融合創新。
4.加快發展云計算、區塊鏈產業。加快云計算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海量存儲設備等核心云基礎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支持企業開展邊緣計算產品研發,爭取在車聯網、智慧城市等場景實現規模應用。大力推進云計算示范應用,積極推動政務云、行業云、“互聯網+”云計算應用發展。推動區塊鏈場景應用,促進區塊鏈在政務的應用。深化區塊鏈金融行業應用,以及在普惠金融、跨境支付、資產管理、數字交易、數字流動等環節的部署。
?。ㄎ澹┨嵘腔鄢鞘薪ㄔO
充分發揮數據資源在數字經濟中的重要驅動作用,研究構建統一跨行業、跨領域基礎大數據平臺,依托海量實時數據資源,將我區建設成為數據資源豐富、數字驅動顯著的數字化城區。
1.打造數字政府。推進大數據應用。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大數據治理理念,加快構建涵蓋各重點領域的基礎數據資源平臺,推進數字技術與政府服務管理深度融合,構建“城市大腦”。打造一體化城市智能感知、運行監控、智能決策和聯動調控新體系,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政府公共服務數據高效匯聚,企業和社會數據高效共享,實現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勵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數據政用、民用、商用價值。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數智化的區級標桿政務服務中心,推進服務事項移動端辦理,推進前海、龍湖政務服務“跨城通辦”。
逐步開放數據應用場景。加大公共數據開放力度,提升社會獲取公共數據效率,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逐步開放各領域應用場景。推動醫療、教育、養老、交通、法律等民生領域數據對社會開放,激活政府大數據,營造全民參與氛圍,使政府數據發揮最大社會價值、經濟效益,政務服務更加透明高效,創新創業更加生機蓬勃。
2.建設智慧城市。將“數字龍湖”建設作為城市智慧化基礎和重點,以骨干企業天億馬在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領域持續創新的能力為支撐,圍繞數字城區、園區、社區和鄉村等重點領域,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深化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應用,推進醫療、教育、交通、環境、養老等各領域數字化建設。注重民生需求、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融合化,推動民生服務深入社區,著力推進解決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民生相關問題,結合發展龍湖大健康產業,打造“制藥+醫療設備+醫院+藥店”為服務鏈條體系,不斷提高全社會享受數字化成果的普及率,以數字化手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建立全區信息化建設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區工信局負責編制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和檢查督辦制度,區工信局等部門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報請區政府對全區落實規劃及實施方案進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
?。ǘ娀y籌協調
全面落實全市通信設施專項規劃,圍繞解決通信設施功能定位、規劃建設、技術規范、消除壟斷、保護和責任等問題,依法依規協調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信息化協調發展。
?。ㄈ┘訌娬咝麄鞣龀?/p>
貫徹落實國家、省和市有關財稅支持、土地使用、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拓寬信息化發展的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各級創業投資資金扶持。支持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及風投資金積極投資參與寬帶接入網建設與運營,以資本合作、業務代理、網絡代維等形式與基礎電信企業開展合作。做好宣傳引導保障。協調主流宣傳媒體加大信息基礎設施科普宣傳,呼吁社會各界依法支持保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5G商用創建良好氛圍。
?。ㄋ模娀瞬抨犖橹?/p>
積極落實市和區重大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加快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信息化人才。對符合條件的信息化技術與應用、互聯網領軍型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優先納入人才引進計劃。建立由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信息化專家組成的專家庫,充分利用各位專家的專業知識及業內資源,為信息化建設運營提供智力支撐;支持汕頭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校企聯合定制模式人才培養,開展實訓等方式,培養滿足信息化發展需求、具有實際技術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發揮科研機構和骨干企業力量,培養專業型人才,不斷壯大人才隊伍。
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