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外砂街道李厝村廣闊的農田中央,隨著多個簡陋破舊棚房在干群合力下被一一拆除,載滿垃圾雜物的卡車駛離田間,一場由“部門指導、街村聯動、農戶自拆”的“田頭寮”整治專項行動順利完成。
這是龍湖區開展“田頭寮”專項整治行動的最新鏡頭,從中陽大道到汕北大道兩側的成片稻田,再從新津河畔到外砂河沿岸的種植基地,一陣陣拆舊立新的浪潮涌向田間,原先散亂潦草的“田頭寮”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間間樣式統一、合理夠用的農用工具房。一個小小“田頭寮”,又是如何同時激活農業生產與環境景觀的雙重效益?
為了方便農事生產需要,本地農戶習慣在田間搭建“田頭寮”用于存放農用工具等各類物品。然而,由于一直缺乏統一規劃,不少區域農田“田頭寮”布局散亂、外觀簡陋,周邊多有堆放垃圾雜物情況產生,一些區域甚至形成田間環境的“黑點”。特別是隨著城區東拓及城市路網完善,汕北大道、中陽大道等多條交通要道從種植片區穿過,兩側連片農田成為城市景觀界面一部分,“散、破、舊”的“田頭寮”影響全區鄉村風貌提升工作。
面對這一涉及農業生產、環境風貌、民生關切等多層因素疊加的全新課題,龍湖區農業農村局緊扣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深調研、摸實情、明思路,探索出一條“先查后謀、拆建并舉” 的工作路徑。
科技賦能,全面摸查。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利用無人機對全區農田情況進行航拍,通過“高空俯瞰”高效甄別現有田頭寮分布建設情況,并將信息及時與屬地街村進行共享,大幅節約摸查時間,使基層工作人員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清拆與規劃建設工作中。
完善規劃,提升效能。區農業農村局率先于2024年5月出臺《“田頭寮”工具房建設工作指引》,并于今年年初印發《關于進一步開展“田頭寮”整治和提升改造的行動方案》,提出“嚴格建設標準和面積、從緊夠用、農棚農用、合理布設”四項原則。通過綜合各有關村社農田分布實際情況和航拍結果,詳細規劃整治工作方案,對于一些原有布設距離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的“田頭寮”,因地制宜進行適當拆并,既滿足農戶日常使用需求,又兼顧布局美觀與建設成本。
加強宣傳,凝聚人心。“田頭寮”清拆新建工作事關農民群眾日常生產,在整治過程中,工作人員除了積極宣傳“百千萬工程”有關政策,讓村民群眾明白打造優美的田間環境是夯實農業生產,發展農文旅產業、富民興村的必由之路外,還將“先立后破”理念貫穿整治工作全過程。通過人性化推進,提前通知農戶并給予充足時間轉移農資農具,鼓勵自主拆除違規設施,結合生產實際科學安排農閑時段施工,同時試點先行建設田間工具房“樣板間”,組織農戶實地參觀體驗實用性,有效消除拆除顧慮,大大降低了整治阻力,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切實將整治工作打造成規范管理與民生需求并重的樣板民心工程。
統籌協調,強化保障。龍湖區在推進老舊散亂“田頭寮”整治過程中,不僅注重財政資金保障,還積極爭取央企國企和本地鄉村鄉賢企業支持,堅持拆建并舉,迅速落成一批美觀實用的田間工具房,及時填補群眾農事生產需要。
一個個整齊美觀的“田頭寮”,不僅使農業生產基礎得到夯實優化、農戶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更逐步提升了鄉村田間風貌。下來,龍湖區將加快推進“田頭寮”整治工作,傾聽群眾合理需求,加快布設新一批田間工具房的同時,組織人力加強日常巡查監管,確保新建“田頭寮”建好、用好、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