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城中村作為城市發展的特殊角落,其人口流動頻繁、人口基數大等特點,為環境衛生、交通秩序、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等基層治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直接影響著城市的整體面貌與居民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新津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在陳厝合、辛厝寮城中村深入實施“一宅一牌一樓長”“一戶一窗一充電”“一園一景一美化”三大治理舉措,切實提升居住品質、保障居民安全、促進生態和諧,持續提升“新龍湖人”服務質量,為城中村治理探索出精細化、人性化、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一宅一牌一樓長”,疏通基層治理“微血管”
城中村樓長制,是新津街道黨工委從疫情防控期間逐步探索,后在“門前三包”區域責任制的基礎上,結合“三清三拆”、“百千萬工程”環境綜合整治、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治、基層治安管理等一系列緊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通過明確樓長責任、促進協同共治而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基層治理模式。為確保樓長制落實落細,街道制作了統一的樓長牌和標準化責任書模板,明確了樓棟信息及樓長職責,并通過掛牌公示和責任書簽訂,使樓長制落地生根。截至目前,陳厝合、辛厝寮城中村中所有自建房均已完成掛牌工作,實現了“一宅一牌一樓長”的100%覆蓋。

樓長搭橋,信息通達萬家。街道利用微信平臺建立社區網格樓長群,構建起“街道—社區—網格—樓宇—住戶”五級宣傳網絡,確保政策信息、安全知識等能夠迅速傳達至每一位居民。階段來街居通過網格樓長群推送宣傳視頻、推文等60多條,有效提升了居民對城中村綜合整治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了和諧共治的良好氛圍。此外,樓長們利用日常管理中掌握的樓棟、居住人員信息,配合派出所開展陳厝合出租屋地毯式摸查行動,截至目前已摸排樓棟數2387棟、登記租戶數48522人,有效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口巡查管控,為城中村的安全穩定筑起堅固防線。

樓長助力,治理成效顯著。街道與樓長緊密協作,在自建房安全監管、環境整治等領域深度發力,充分發揮樓長制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自建房安全監管方面,街道結合樓長職責信息和自建房安全排查系統,對城中村自建房違法建設、違規加建、破壞承重結構、違規加裝電梯等行為進行精準鎖定和及時糾正,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在環境整治方面,樓長們積極動員居民參與城中村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自行開展“三清三拆”、落實“門前三包”、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設“四小園”等,共同營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

“一戶一窗一充電”,打造便捷無憂“安全港”
陳厝合、辛厝寮城中村內出租屋眾多、流動人口密度較大,居民不規范用火用電、堵塞消防通道、違規停放及充電電動自行車等現象時有發生,消防安全隱患較為突出。對此,新津街道大力實施“一戶一窗一充電”,為每戶居民開設逃生窗,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居民能夠迅速撤離;設置電動車共享充電樁,減少因私拉電線、室內充電等不規范行為引發的火災風險;落實首層防火分隔措施,有效阻止火勢蔓延,為居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截至目前,陳厝合、辛厝寮城中村內共開設逃生窗60391個,設置電動車共享充電樁1690個,落實首層防火分隔的自建房463棟,切實保障消防安全。


強化培訓,消防安全入心。為確保“一戶一窗一充電”得到全面落實,切實筑牢消防安全“群眾防線”,今年來,街道在辛厝寮、陳厝合舉辦共13場安全應急基礎知識培訓及消防演練活動,為社區群眾講解、演示各類消防器材的使用、維護要點,營造“人人懂安全,個個會應急”消防宣傳氛圍。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居民傳播消防安全知識,特別是關于逃生窗使用、電動車安全充電等方面的內容,增強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互救能力。

聯防共治,守護生命通道。在實施“一戶一窗一充電”的過程中,街道構建起城中村“社區網格員+樓長+微型消防站+志愿者”的聯防共治體系,建立消防安全巡查工作群和自建房樓長安全防范聯動微信群,實現消防安全隱患的及時發現、上報與處置。在日常巡查時,社區網格員和樓長共同關注出租屋的消防安全狀況,確保逃生窗暢通無阻、充電樁使用規范、首層防火分隔措施到位;微型消防站和志愿者隊伍作為應急力量,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等突發事件。在火災發生時,樓長能夠迅速組織居民通過逃生窗疏散,并與微型消防站、志愿者等力量形成合力,有效控制火勢蔓延,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一園一景一美化”,勾勒自然和諧“生態景”
為改善城中村環境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新津街道積極探索并實施“一園一景一美化”,根據陳厝合、辛厝寮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功能區域,確保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并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風貌。同時,大力開展違建整治并平整土地,讓“三清三拆”、綠化美化與建設“四小園”并進,勾勒自然和諧“生態景”,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一園一景”綠滿村居。在推進城中村綠化美化的進程中,堅持一個社區至少打造“一園一景”,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村居的閑置空地,精心規劃、巧妙布局,力求見縫插綠,讓綠意盎然成為城中村的常態。通過不懈努力,金鳳古榕樹主題公園、金港街心花園、東龍公園、金鳳文化廣場等一個個綠美生態小公園、小廣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公園和廣場內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大幅提升了村居的整體形象。同時,街道根據公園、廣場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功能區域,設置休息區、健身區等,配備乒乓球桌、體育鍛煉器材等設施,并利用鄰近空地建設足球場等,讓村民在享受園景的同時,能夠充分參與體育鍛煉,享受健康生活的樂趣。此外,在“一園一景”的基礎上,街道還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捐資、贈苗等形式積極投身鄉村綠化事業,將綠意從小公園、小廣場、小球場向周邊延伸,形成一條條流動的“綠溪”。截至目前,轄區內已有30余家政府單位、企業、學校參與到鄉村綠化事業中來,籌集資金超25萬元,今年來共種植3000多棵樹木綠植,共同推動涉農社區環境綠化美化,營造了“全民護綠愛綠,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

“三清三拆”美化提質。街道以陳厝合南碧埠社區為先行示范點,深入開展“三清三拆”行動,運用無人機巡查、地面測量等現代科技手段,對違建進行精準定位、清拆。截至目前,已拆除違章建筑70余處,拆違面積超2000平方米,有力維護城鄉環境的整潔與美觀,為后續的環境美化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在完成“三清三拆”工作的基礎上,街道一是對空地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通過平整土地并種植火焰木等觀賞植物,進一步提升社區的整體形象和環境品質;二是鼓勵涉農社區居民利用清理后的閑置宅基地、房前屋后空地等空間建設“四小園”,打造成綠色生態的休閑空間。截至目前,陳厝合、辛厝寮城中村內已建有“四小園”12個,類別涵蓋小花園、小菜園、小公園等,總面積達8950平方米,不僅美化了社區環境,還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鄰里之間的和諧共處,讓城中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下來,新津街道繼續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深化城中村治理創新實踐,進一步探索并優化治理模式,實現治理水平與服務質量的雙重飛躍,將城中村這一“治理難點”轉變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的“奪目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