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為多維度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龍祥街道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以“頭號力度”推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奮力推動龍祥城鄉區域協調繁榮發展。
一、堅持城鄉建設一體統籌,推進規劃布局融合,譜好規劃引領“前奏曲”
街道致力于打破城鄉分割的規劃格局,注重城鄉發展規劃的互聯互通,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切實解決規劃上城鄉脫節問題,提高城鄉規劃融合水平。1.遵循客觀規律,重視規劃前瞻性。結合龍祥城鄉結合區位特點,結合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等理念,對街道轄區,以及城中村夏桂埔、城鄉結合部官埭片區進行前瞻性規劃。2.堅持因地制宜,明確規劃約束性。把握6個涉農社區的差異特點,避免千篇一律、大拆大建,從鄉情出發,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3.推動一體設計,強化規劃指導性。注重街道整體與社區規劃的有機銜接,通過推動城鄉空間一體規劃、功能配套一體布局、重點片區一體推進,提升鄉村建設規劃管理水平。4.促進精準施策,提升規劃可操作性。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大保障措施支持力度,主動整合多方資源,調動各部門參與規劃的積極性。
二、堅持城鄉經濟一體發展,推進產業項目融合,譜好產業協同“共興曲”
街道以“三個一”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激發城鄉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做好一個定位,堅持以“貿”字當先、“工”字為本、工商并舉為發展定位;做好一個布局,沿轄區泰山路、汕汾路兩側形成“兩軸”汽車貿易行業發展布局;做好一個推進,推進食品等特色產業集聚融合發展。1.推動工業產業集群發展。依托龍盛工業園、龍新工業園等區級工業園,如龍工業園、華泰工業園、陽光科創園等村級工業園,以及潮人創客產業園、工業設計城、潮汕文化創意園等“創客基地”,增強集群發展活力,鍛造“工字為本”硬實力。2.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推進一批現代產業項目建設,連通城鄉“大動脈”。如河濱高地智慧農業種植提升項目,對906畝農用地集中開展水田墾造;周厝塭工業園“工改工”項目,推動“企業出資、社區出地”合作共建。3.打造汽車貿易“地標圈”。做好“貿字當先”主課題,培育專業化汽車市場品牌。以泰龍汽車城輻射周邊并引進近十家新能源汽車品牌,配套服務、車輛維護升級、網約車、二手車等區域產業板塊,打造高標準汽車交易市場。4.培育壯大食品工業產業。以滿地可、金源香等企業為代表,探索具有鎮域特色的食品工業發展道路,塑造“工商皆旺”發展動能。延伸發展市場,打造成德發廣場非遺美食街、嵩山北路光明茶城。謀劃潮汕預制菜產業園“工改工”項目,引進“富苑潮菜”廠房建設項目落地。轄區現有規上食品工業企業10家,2023年產值達33.31億元。

三、堅持城鄉環境一體提質,推進環境治理融合,譜好人居環境“進行曲”
生態環境是城鄉融合進程中鄉村重要的資源優勢。街道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由“攻堅”到“保持”推進,在“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上下深功。1.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以9個社區45個網格為單元,整治市容“六亂”,實施“七項行動”,建立健全環境整治網格化、衛生保潔智能化、“三清三拆”長效化、市容管理常態化的“四化”機制。2.推進風貌管控提升。制定《汕頭市龍湖區龍祥街道農村宅基地和住宅建設管理實施方案》,加強農房管理。推進夏桂埔桂華路兩側建筑及嵩山路(桂華路—浦江路路段)東側農房風貌提升工程。3.推進綠美生態建設。結合《龍祥街道2024年縣鎮村綠化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一村一圖”,在“五邊四旁”“見縫插綠”“見空增綠”,植樹10215棵,建設“四小園”122個。廣泛開展認捐認種認養、綠美健康徒步、植物知識科普等活動。

四、堅持城鄉要素一體激活,推進資源資產融合,譜好要素支撐“互通曲”
打通土地等資產資源要素在城鄉間的流動通道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街道充分盤活資源,讓“沉睡”資源“活起來” 、鄉村產業“火起來”、集體收入“增起來”。自“三資”平臺啟動以來,共完成交易面積約87.53萬平方米,累計為村集體增收12.62億元。1.規范“三資”管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中開展“三資”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探索推進“兩強化—三步走—四化解”工作法,指導社區梳理流程、復盤問題,制定整改方案。下來將有4個涉農社區年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實現轄區2/3涉農社區年收入超千萬元,另外2個社區均實現年收入超500萬元。2.激活土地要素。整合村集體建設用地,做到統籌利用一批、專業運作一批、高效轉換一批。如啟動周厝塭工業園“工改工”項目建設,推進泰龍“工改工”項目、夏桂埔尾池片綜合產業科技園項目、潮汕預制菜產業園夏桂埔子項目。
五、堅持城鄉設施一體建設,推進基礎設施融合,譜好公共服務“聯動曲”
街道從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入手,逐步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1.推進交通道路改造升級。實施道路鐵路征拆項目,推進汕汕鐵路、粵東城際鐵路、金新北路東延、漳汕鐵路等重點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實施浦江西路、社東路、桂華路、桂安街等道路街巷升級改造,打通“斷頭路”。2.推動停車秩序有效管理。啟動周厝塭智能停車場、夏桂埔智能停車場項目建設,預計新增車位545個;利用閑置宅基地改造建設“口袋停車場”;協調交警部門將城中村主要道路桂華路設為嚴管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3.完善配套公共休閑場所。美化提升鄉村微空間,投入約200萬元實施桂田廣場、榕樹廣場建設項目,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公園廣場。

六、堅持城鄉管理一體運行,推進社會治理融合,譜好綜合治理“聚力曲”
街道著力推動城市治理創新要素流入鄉村、高效聯動,促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1.強化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效能。積極吸納一批懂經營、善管理、思路活的返鄉年輕黨員,如2024年初選拔任用洋濱社區85后致富能手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建設一支“能干事、肯干事”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2.加快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智治。加快數字化技術與鄉村治理融合,推動“智慧+黨建”“智慧+應急”“智慧+服務”;運用“網格化+大數據”,打造“智慧鄉村”,如粵居碼、“平安鄉村”智慧安防系統、“粵平安”、社會治理綜合平臺等,實現從“后治理”向“前治理”轉變。3.推動精神文明助力鄉村治理。順應城市化發展規律,推動農村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積極開展城鄉文化節慶、藝術交流等活動,如文沁“百千萬”文藝匯演、夏桂埔“村晚”等,促進城市優質文化資源下沉,推動鄉村文明新風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