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兩架白色四旋翼無人機在蓬沙書院上空穩穩懸停,鏡頭俯瞰下,這座占地面積達2046平方米的百年書院盡收眼底。8月22日上午,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暑假系列活動之文沁“百千萬工程”外砂街道無人機航拍培訓公益講座在此舉行,一群返鄉大學生與文旅志愿者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一場“飛閱外砂”的文化科技之旅。

本次活動由外砂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辦,蓬沙攝影社承辦,分為“理論+實操”兩大板塊。理論課堂上,蓬沙攝影社副秘書長鄭文龍以“無人機基礎知識及航拍技巧入門”為題,把無人機結構、無人機運作原理及應用講得通俗易懂,隨后,他又用外砂風貌的航拍短片逐段解析“扣拍”“環繞”“漸遠”等運鏡技巧,大家邊學邊記,為接下來的實操做好準備。

實操環節在書院后包開展,學員們輪流上陣體驗。“左手方向、右手油門,輕推、別急!”學員手扶搖桿,將無人機升至50米,再沿書院中軸線緩緩前進,高可俯瞰外砂人文風貌,低可觀察書院屋脊上的精美嵌瓷,形成了多段蓬沙書院建筑特色宣傳素材。
本次無人機航拍公益培訓講座,既是服務“百千萬工程”的生動注腳,也是外砂街道文旅數字化的新起點。外砂街道擁有蓬沙書院、東溪村古書齋群、外砂華僑文化展覽館等多處古建筑,過去因拍攝手段單一,宣傳效果有限,如今,通過培訓儲備一批“鄉村飛手”,將用空中視角記錄鄉村蝶變,為“外砂一日游”線路注入文化科技動能。

“無人機不只是‘會飛的照相機’,它已成為農業植保、應急救援、電力巡檢、文旅推廣的多面手。”老師在總結時說,“把無人機課堂搬進蓬沙書院,就是讓青少年零距離觸摸未來,讓科技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下來,外砂街道還將繼續推出“鄉音故事匯”“僑韻手工坊”等公益培訓主題實踐,持續為“百千萬工程”插上“文化科技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