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晚的廬山北路,28個美食經營攤位沿指定區域整齊布設,炸雞的香氣與奶茶的甜味適度交織、悄然彌散;下班通勤的市民已能有序選購,與此前攤販直接占道、人車“擠作一團”的混亂場面形成鮮明對比,周邊車道雙向通行功能得到了平穩保障。龍祥街道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科學治理為抓手,采用“區域劃分、精準疏導”模式,對廬山北路流動攤販亂象開展系統性整治行動,讓“市井煙火”與“城市秩序”實現了和諧共生。
此前的廬山北路,作為連接轄區居民區與產業集中區的關鍵通道,因日常人流、車流密集,逐漸成為流動攤販聚集的“熱點區域”,卻也隨之衍生出一系列民生痛點。不少攤販為搶占客源,直接在車道、路口轉角處隨意設攤,小推車、遮陽棚擠占路面空間,進一步加劇了早晚高峰的交通壓力。更令人困擾的是,占道經營帶來餐余垃圾、包裝廢棄物隨手丟棄的環境問題,周邊居民多次呼吁“還路于民、規范經營”,整治需求日益迫切。
面對群眾訴求,龍祥街道摒棄“一刀切”的簡單治理模式,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將解決攤販生計需求與維護城市公共秩序統籌考量、同步推進。為找準整治突破口,街道前期開展“沉浸式”調研:一方面深入流動攤販群體,傾聽經營訴求與顧慮;另一方面對轄區閑置空間逐一勘察評估,最終選定廬山北路與龍新五街交界一處園區作為流動攤販臨時疏導區。該選址既避開主干道核心交通節點,有效避免對正常通行造成干擾,又臨近居民與產業人群聚集區,能同時兼顧攤販經營便利性與市民消費需求,為后續整治工作找到了“平衡點”。
在疏導區的建設與運營過程中,街道聚焦“硬件優化”與“軟件管理”雙輪驅動,推動整治成效從“有場所”向“管得好”穩步提升。硬件建設上,統一規劃固定檔口布局,配套完善衛生保潔、吸煙排氣系統及消防器材等基礎設備,為規范經營提供堅實保障;軟件管理上,建立日常巡查機制,實時跟進經營規范、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情況,確保經營活動安全合規。
從不同群體感受來看,整治成效顯著。對攤販而言,固定經營場所徹底改變了以往“打游擊”式擺攤的不穩定狀態,不再受天氣、執法巡查等因素影響,客源更穩定、經營更安心;對來往群眾而言,道路通行效率得到切實保障,以往占道擁堵的情況不復存在,不少家長還愿意帶孩子前來消費,“放心消費安心通行”已成為群眾的共同體驗。
這場從“亂象擾心”到“便民舒心”的轉變,不僅擦亮了城市環境的“面子”,更填滿了群眾生活的“里子”。下一步,龍祥街道將繼續優化疏導區管理,讓更多攤販“安家穩業”,進一步完善長效監管機制,持續鞏固整治成效,讓廬山北路的“煙火氣”更濃郁、“秩序感”更鮮明,以更精細的治理、更務實的舉措,為轄區群眾營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