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解讀: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該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對未成年人網絡非理性消費、網絡沉迷等問題,通過立法加以制度性約束。
市民紀女士有兩個兒子,一個讀初一,一個上小學一年級。她說,由于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平時兩個孩子或多或少會接觸電子產品,她經常得引導、督促,以免孩子沉迷其中。因此,對于即將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紀女士非常支持和期待。
“網絡問題成為我們家長比較關注和頭疼的問題,就像我的兩個孩子,平時家長會控制得比較嚴一點,相對可以把控一點,但我覺得有這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可以更好規范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更科學合理利用網絡,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能更好地利用起來。”家長紀女士說。

據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10.79億,其中,未成年網民規模超1.91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共7章60條,其中有10條與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有關,健全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明確了危害和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范圍,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制作、復制、發布、傳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網絡信息,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欺凌行為。要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網絡欺凌行為的預警預防、識別監測和處置機制。要求提高教師對未成年學生沉迷網絡的早期識別和干預能力,加強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指導。
“學校也明確和老師規定,關于學生的個人信息,禁止傳播到網絡上,同時上好每一節班會課,對于學生沉迷網絡的苗頭,我們會進行早期干預。”陳厝合小學信息組組長王冰純說。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學習貫徹《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我市不少學校也經常開設“網絡法治教育”課,提高孩子們的法治意識,文明健康上網。課堂上,老師生動解讀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相關內容,對防范電信詐騙、預防網絡欺凌、防止網絡沉迷、規范網絡消費等網絡保護問題作了深入講解。

“老師教會我們如何弘揚陽光網絡和抵制不良信息,我們學校還有許多‘網絡安全周’活動,在這一周,我們從學校的廣播站和升旗臺學習到許多網絡安全小妙招,希望大家都能弘揚陽光網絡,抵御不良信息,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學生紀藝晗說。

陳厝合小學地處城鄉接合部,現有學生近3000人,其中,隨遷子女占比71.3%。學校根據實際,扎實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完善“學校教育打基礎、家庭教育作補充、社會教育創環境”的“三位一體”教育格局。
“為了促進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學校開設了專門的網絡教育課程,學生在學校內使用的軟件都是綠色無毒、正版正規的,專供未成年人使用的電子終端產品,在網絡建設方面,學校會借助公眾號,不定期傳播關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網絡信息。”陳厝合小學信息組組長王冰純說。
>>相關法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