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援通志愿服務授牌儀式。
源起
何為呼援通?
說起汕頭呼援通的項目背景,還得從十年前的龍湖說起。
彼時,作為汕頭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龍湖吸引了不少人口定居。伴隨而來的人口集聚、老齡化加快,尤其是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疊加,養老問題日益凸顯。
而在潮汕地區,居家養老的傳統根深蒂固,95%以上老年
人選擇居家養老。不少老人的子女親朋沒在身邊,小到家電失靈、廁所堵塞,大到突發疾病、突遭意外,都是居家老人面臨的難題。如何發展居家養老志愿服務,是擺在當時的一道坎。
十年前,龍湖區秉承著“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通過實地學習其他城市有關做法,結合汕頭本地敬老助老、公益慈善氛圍濃厚的特點,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志愿服務”的模式,在2013年全國首個老年節啟動呼援通服務項目,為全區80周歲以上老人試點開展服務,為每戶配備一部“呼援通”座機和一個移動呼叫器,將老人的基本資料詳細登記在平臺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那時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服務對象的需求千差萬別、多如牛毛、涵蓋生活方方面面,長者的求助信號發出之后,最終還是要靠人去解決,組建一支專業的志愿服務隊伍是擺在呼援通起步發展的關鍵所在。”龍湖區呼援通社會服務中心主任洪少毅感慨道,回顧過去,他覺得2014年是最難忘的一年。
克服了重重困難,龍湖區呼援通社會服務中心最終建立一支有著300多名技術專長的青年志愿者隊伍。長者一呼即通,一叫就到,他們幫助老人解決一樁樁居家生活的瑣碎事務,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群眾口碑。

長者為志愿者獻上特別的手鉤花。
2014年開始,龍湖區進一步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將全區五保戶、低保老人等納入服務范圍,服務對象從1500多人增加到5800多人,服務內容也從緊急救助,發展到24小時呼叫援助、居家生活照料、家政便民、物業維修、健康監測、法律咨詢、精神慰藉、信息指導等8大類。
2017年3月,龍湖區成立呼援通黨支部,呼援通迎來了一次使命的升華。圍繞“支部引領、黨員帶頭、有呼必援”的目標,由小到大組建了10支由黨員擔任隊長的志愿者服務隊,成為黨和政府推進養老服務的重要延伸。
2022年,“汕頭呼援通”居家養老緊急援助服務被列入汕頭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并推廣到全市六區一縣。

志愿者都收到了長者獻上的手鉤花。
經驗
呼援通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老年人常會有一些緊急情況,按下呼叫按鍵,志愿者第一時間趕到,特別棒。”近日,第七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在汕頭舉行,汕頭呼援通引起參會志愿者廣泛關注和高度點贊,認為在全國有推廣價值。會議期間,汕頭呼援通也得到團中央、中央社會工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國家部委領導的高度肯定。
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榮譽會長譚建光教授表示,“汕頭呼援通”有兩點是走在前列,一是把信息化跟助老服務結合,而且深入到社區和鄉村,能夠真正地實現精細化;二是把先進技術跟初心結合,讓社會更溫暖人心,該項目有特色、有創新性,在全國有推廣價值。
一聲呼喚,十年堅守。十年來,呼援通的黨員和志愿者日復一日,幫助老年人解決身邊的瑣事、小事、煩心事,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真正落到細微之處。他們靠什么堅持下來?

呼援通志愿者講述他們與受助長者的故事。
“在和老人們的一次次接觸中,我們拉進了彼此的距離,看著他們欣慰的笑容,握著我們的手像親人一樣地喊‘阿弟’‘阿妹’,再苦再累再難我們都覺得值了,也讓我們擁有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氣。”洪少毅如是說。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會通下水道,不會通廁所,不會修理電燈泡。后來去得多、學得就多了。”來自江西人的志愿者小朱說,很多高齡老人突發疾病或者摔傷磕碰,往往是耽誤不得的。他們團隊會最快速度抵達現場,時間賽跑當老人最后成功脫險,就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
“我是曾祖母帶大的,很想陪在她老人家的身邊,可惜都沒辦法實現了。每當被求助的爺爺奶奶夸贊的時候,真的很開心,我想,曾祖母一定也在天上看著呢,現在這個長大的我沒有讓她失望……”志愿者小廖說。
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說,“汕頭呼援通”居家養老志愿服務能夠做得成,是因為這座城市素有敬老孝親、熱心公益的歷史底蘊,以及尊老愛幼、扶危濟困的文化傳統;能夠做得久,是因為黨委、政府領導有力、各方企業慷慨捐助、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志愿組織無私付出,各方同向同行、攜手努力、凝聚合力;能夠做得好,是因為志愿者在參加服務的同時,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榮譽感,并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持續為老年朋友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展望
呼援通未來的路怎么走?
汕頭現有常住人口554萬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超85萬人,占比15.52%,養老服務是黨和政府的民生大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從最初約300人,到如今超2400人;從只對龍湖區長者提供服務,到現在覆蓋六區一縣3.62萬老年朋友。歷經10年探索,呼援通是汕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給出的最佳方案。
一座城市對待老年人的態度,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文情懷和價值觀念,折射出這里的溫度,寄托著為民初心。今天的這場會議,既是對過去十年的回顧,也是面向未來的嶄新起點。

會場內暖意融融。
未來,呼援通的路要怎么走?
“敬老助老,不是一時探訪,而應是常態擔當,以實際行動為長者提供幫助,讓更多老人家感受到城市的溫暖。”龍湖區委書記蔡向鴻表示,接下來龍湖將以這次會議為新起點,挖掘呼援通養老服務新內涵,串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農村老年人活動中心、長者飯堂、老年大學、社區護理站等服務節點,織密養老服務網絡,打造新時代“幸福養老圈”。
在潮陽區,“呼援通”作為重要的民生舉措,也在逐漸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年來,潮陽“呼援通”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新機制累計開展各類服務5.72萬人次,并入選第五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目前,潮陽已投入360多萬元免費為5868名60周歲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建檔、安裝智能手表,并成立6支公益志愿服務隊,動員社會愛心人士、團體籌集專項基金135.16萬元用于幫助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服務對象,助力“呼援通”長遠發展。
“接下來將持續深化‘呼援通’工作,不斷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讓養老、愛老、尊老更有溫情。”潮陽區委書記柯延鵬表示,從明年1月開始,潮陽區將“呼援通”免費服務范圍拓展到全區重度殘疾老年人和80周歲以上居住在本區的老年人,具體分三批逐步推進,最終實現全覆蓋,讓更多老年人得到貼心關懷。
不只是緊急時候的一通電話,從牽掛老人一日三餐的“長者飯堂”、服務歸僑長者的“僑心橋”,到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改造、開展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2023年,與經濟社會發展齊頭并進的是一件件民生實事帶來的欣喜和溫暖。
溫湛濱表示,當前汕頭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汕頭要乘勢而上,深入挖掘、提煉、弘揚潮汕文化中蘊含的精華,積極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汕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