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龍湖區推進“百千萬工程”龍祥街道現場會舉行。記者隨參會者走工地、進社區、逛車展,實地走訪周厝塭工業園“工改工”項目、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示范村夏桂埔社區、龍祥街道獵車節等,近距離了解“百千萬工程”的龍祥實踐。
不同于此前召開的現場會,這是龍湖區首次將區委常委會會議開到鎮街,以“調研+開會”的形式,幫助基層精準分析當前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龍湖區委書記蔡向鴻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現場會議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大家工作效能、激發各級干部干事動力,繼續以‘頭號力度’攻堅‘頭號工程’。”

汕頭市龍湖區推進“百千萬工程”龍祥街道現場會舉行。
· 龍祥街道帶來“工商并舉”新實踐
龍祥街道地處龍湖的樞紐區域,泰山路、汕汾路“一橫一縱”交通主干道在龍祥交匯,在建的粵東城際龍湖站位于兩路交界,讓龍祥成了聯動中心城區與涉農片區的重要節點樞紐,是龍湖推動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的重要樣板。
空間打開了,產業才能發展。對于位于城鄉接合部的龍祥街道而言,如何整合盤活有限的土地,是高質量發展破題的關鍵。在泰山路與新津路交界東南側,周厝塭工業園項目整裝待發,擬建設1棟9層廠房和1棟6層停車樓,將打造形成產研商務一體化的新型產業園區。
從規范土地管理、主導聯合改造再到掛牌公共平臺,該項目通過“企業出資+社區出地”模式進行“工改工”改造,既發揮了街道屬地主導作用,同時尊重社區發展意愿和訴求,聯合企業發揮招商運營優勢,探索村企合作共贏的新路徑。值得注意的是,50年后土地仍收歸周厝塭社區經聯社。

周厝塭“工改工”項目。
一邊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一邊也要“改”出城郊互融樣板。夏桂埔社區作為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示范村(社區),正朝著“一軸兩帶三區三園”的空間結構方向努力。
階段來,夏桂埔社區通過“三線”整治、村容村貌“三清三拆”、村莊綠化建設綠化美化、宅基地改建停車場、道路建設等幾項工作,讓轄區整體環境得到了巨大提升。如今,走進夏桂埔社區,“四小園”建設全域開花,打造了群眾家門口的“微幸福”。

夏桂埔社區“四小園”建設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
再舉例而言,夏桂埔社區利用閑置宅基地,統一規劃改建“口袋停車場”11個,占地面積約3200平方米,為轄區增加停車泊位近200個。同時,社區正加緊謀劃打造智能停車場,進一步優化發展硬環境。
過去一年,龍祥堅持“貿字當先、工字為本、工商并舉”,打造了泰龍汽車城、光明茶城等大型商貿區。龍祥街道是龍湖區重點發展“車”經濟的重點片區,現有包括比亞迪、大眾、等汽車銷售企業121家,限額以上汽車零售業21家,去年以來還引進了小鵬、問界等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爭取打造成汕頭甚至整個粵東聞名的汽車產業城。
獵踢桃、獵趣味、獵心適、獵實惠……在此次現場會期間,以“智載生活 惠聚龍祥”為主題的龍祥街道獵車節正式啟動。活動匯集22個車企多款汽車品牌入駐,現場設置汽車展示區、金融產品展區、文化美食集市、親子游戲區和市民打卡區,為轄區居民帶來一場盛大的汽車嘉年華。

以“智載生活 惠聚龍祥”為主題的龍祥街道獵車節正式啟動。
圍繞擴內需、促消費,獵車節活動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開展,獲得企業的支持和認可。廣汽本田汕頭金田店董事長池麗玫表示,“我們是粵東地區首家4S店落戶在龍祥街道,也見證了街道汽車行業的發展。此次活動提振了我們的信心,為所有品牌開展便民惠民服務搭建了良好平臺。”
· 加快打造“百千萬工程”產城融合典范
記者從現場會獲悉,2023年,龍祥街道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位列全區第一,工業占比接近30%。實施“百千萬工程”,對龍祥街道來說是正當其時、大有可為。
在認可成績的同時,會上也指出,盡管龍祥的工業經濟發展基礎好、形態優,但也存在增量放緩、質態不高、鏈條不全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相對于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需求不相匹配。
以點帶面看龍湖。從全區角度來看,龍祥街道所面對的挑戰,也是龍湖區當前面臨的普遍問題。
實施“百千萬工程”,汕頭強調要打好人居環境整治硬仗。在城鄉二元化結構突出的中心城區,面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諸多難題,龍湖區如何“接招”?在“百千萬工程”的創先爭優中,又該如何“出招”?在新一輪競合發展中,龍湖區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給出更好的答案。

獵車節將持續到21日,各種優惠活動吸引群眾前來。
會上,區委書記蔡向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區委常委會召開現場會的重要意義;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掛鉤聯系基層常態化具體化精準化;堅持精準發力,加快打造“百千萬工程”產城融合典范……這些要求,既是對龍祥街道講,也是對全區講;各個街道社區都要以同樣的標準和要求,積極主動爭創一流。
目前,龍湖區共有13個省、市典型村(社區)。記者了解到,在典型村培育上,今年龍湖區還要新培育11個典型村(社區)。蔡向鴻還在會上強調,典型村培育要齊步走,更要快步走,重點解決好干部思想和全域提升的問題,打破“等、靠、要”思維,全面加快環境衛生整治和人居環境的提升。
改變始于“第一站”,但絕不僅限于“第一站”。以這場會議為起點,龍湖區接下來的行動將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