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瑪吉”“水光針”“線雕”……眼下,一些醫療美容名詞流行起來。隨著醫療美容市場快速發展,因醫療美容引起的消費糾紛不斷增多,在愛美意識的驅動下,一些人嘗試通過手術、器械等醫療手段來變美,然而,通過醫療手段進行美容,風險如影相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看待“醫美”需求,正確選擇“醫美”機構,審慎作出“醫美”決策。
與生活美容不同,醫療美容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屬于將醫療技術運用到美容中,大體可分為皮膚美容類、整容整形類、美體美容類。醫療美容皮膚美容類包括光子嫩膚、熱瑪吉、灌膚、祛斑、美白等;整容整形類包括墊鼻梁或下巴、削骨磨皮、牙齒矯正等;美體美容類包括隆胸、吸脂、永久脫毛、除皺緊膚等。
正規醫療美容機構是需要經衛生行政部門登記注冊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有明確的醫療美容診療服務范圍、符合醫療機構標準、有執業資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執業醫師和注冊護士的醫療專業機構,與生活美容機構具有明顯差別。有的人分不清醫療美容和非醫療美容,認為熱瑪吉、水光針、超聲刀、線雕等醫療美容項目“不用開刀”、“沒有創口”,不需要去正規醫療機構……一些不實信息、不科學理念,誤導了消費者。
根據相關投訴數據分析,當前醫療美容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部分“醫美”機構采取低價項目吸引消費者前往體驗,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吸引消費者消費更多高價項目,更甚者誘導消費者貸款按揭早日“變美”;部分“醫美”機構證照不齊全,未取得“醫美”經營許可或超范圍經營;機構工作人員不具備執業資格,操作不規范;醫療產品渠道不明,部分“醫美”機構使用假貨、水貨針劑以及山寨設備等;“醫美”效果難以評估,服務質量與消費者預期差距較大。
當前“醫美”市場的監管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完善,“醫美”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是其權益受到侵害的主要 原因。區市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消費觀,不要盲從、跟風、攀比,同時也要充分認識“醫美”存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結合自身實際需要,慎重選擇,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