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六、日上午,龍湖區龍華街道大衙村的田頭市場都如期開市,田頭市場已經成為有關單位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招”。種菜到田頭,買菜到市場,蔬菜從田頭到餐桌,往往隔著中間商販賣及運輸環節,為此,龍湖區龍華街道就創新舉措,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大衙村啟動試點“田頭市場”,讓蔬菜從田頭到餐桌無縫對接,提高農戶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推動“綠色發展”,“田頭市場”讓農戶嘗“甜頭”
一直以來,農產品銷售難是困擾農民致富的一大障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成為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對此,龍華街道積極探索,試點“田頭市場”模式,把交易市場建在田間村口,實現農產品產地就地營銷。“田頭市場”既迎合了城里人的消費需求,又解決了農戶銷售難問題,同時也提升了農產品基地附加值。
在龍華街道駐街幫扶工作隊和街道農業部門的策劃幫助下,大衙村“田頭市場”于去年11月13日正式啟動,“田頭市場”讓農民和市場實現無縫對接,使農產品就地就近銷售,好產品也能賣出好價錢。街道同時爭取到區鄉村振興局的支持合作,在現場開展農產品檢測、紅火蟻防控宣傳、農技推廣咨詢、鄉村振興政策宣傳、垃圾分類宣傳等,并向村民和顧客贈送蚊藥、種子及農作物,切實提高“田頭市場”的吸引力。
作為有名的蔬菜基地,大衙村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有玉米、苦瓜、包菜等。蔬菜、水果“從田頭到餐桌”,不僅能保持新鮮,讓消費者買到綠色健康的農產品,更能減少銷售中間環節,讓農戶從中得到更多收益。尤其是農戶中的脫貧戶,在苦于沒有更好的銷售渠道之時,田頭市場無疑為他們帶來新路子,讓他們的農產品以符合甚至高于預期的價格賣出去,增加他們的收入。田頭市場成功地向廣大干部職工和群眾大力宣傳消費幫扶農副產品,引導大家積極參與消費幫扶活動,推進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
如今,每到周六、日上午,田頭市場都如期開市,參加田頭市場的農戶從一開始的14戶,到現在一共35戶;蔬菜銷售量從最初一上午1000斤左右,到現在翻了一番,能賣約2000斤;蔬菜加上薯粉等農產品在田頭市場的銷售額接近每天一萬元。農戶嘗到“甜頭”后,也更加積極表示想參與下次活動。
做強“紅色經濟”,打造休閑農業旅游目的地
大衙村不僅是有名的蔬菜基地,擁有綠色資源,還是紅色革命老區,田頭市場附近的大衙渡口就是一處紅色遺址,同時也有著底蘊深厚的華僑文化。
大衙渡口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便是中共地下黨的重要交通站,是周恩來親自建立的紅色交通線中的重要一站,抗日戰爭時期渡口成為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活動場所,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更是澄南游擊隊、平原武工隊的聯絡點和接應點,為潮汕地區的革命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因此被譽為“紅色渡口”。2009年10月1日,龍湖區委區政府、區老區建設促進會在渡口建設紅色渡口紀念亭,并立碑記,作為龍湖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16年,大衙渡口列入廣東省紅色軍事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大衙渡口列入龍湖區首批革命文物保護開發利用工程。
除了紅色渡口,大衙村還有蔡氏家廟、大夫第、下埕等幾處革命遺址,結合“紅色僑鄉”特色精品示范線項目的建設推動,龍華街道計劃加強大衙村紅色遺址建設,開設僑文化館,同時計劃打造瓜果蔬菜觀光采摘園區,讓市民不僅能在田頭見到最新鮮的蔬果,還可以直接采摘自己心怡的蔬菜瓜果,依托大衙村豐富的“紅色”和“綠色”資源,打造成為休閑農業旅游目的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