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汕頭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文件精神及規劃,切實把“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街幫街扶村工作落到實處,新海街道工作隊結合工作要求及新海街道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幫扶。
一、緊守耕地紅線,護航新海發展
保耕地就是保發展,工作隊結合區、街道的政策要求,全面加強新海耕地管理。一是配合街道開展農村土地整治行動,增加轄區有效耕地面積,保障高質量耕田數量,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二是與農辦協助宣傳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本年度支農惠農相關政策,普及農業農耕地重要性,糧食安全形式的嚴峻性,充分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杜絕棄耕拋荒現象;三是配合街道村委推動關于上九合田、下九合片區等耕地用地的連片打造,合理盤活土地資源;緊緊把握利用好耕地資源,夯實新海發展基礎。
二、深化便民服務,提升治理效能
基層干部隊伍是民生工程的依靠,工作隊通過三大抓手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一是加強工作隊自身的思想及團隊建設,對村干部村助理開展初心使命相關教育,增強基層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著力發掘一批作風優良、視野開闊、務實能干、廉潔自律的村委基層黨員干部;二是著力提高基層服務水平,通過全面推廣村委政府服務自助機使用、“粵政易”、“粵智助”等平臺的操作指導,引導協助群眾體驗自助辦事。同時謀劃村干部助理培訓工作,提高基層互聯網辦公能力,并就村居實際情況探討開展更加便民利民的服務,著力破解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緊抓網格化管理機制及基層“楓橋經驗”調解工作,盤活街道、村委綜合治理及人民調解力量,從被動治理轉為主動治理,從事后治理轉為事先預防將糾紛化解在源頭、在基層,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便民平安和諧新海。
三、緊抓三清三拆,完善基礎設施
為配合街道遏制違建增量,化解存量,提升新海土地管理能力,以及完善汕頭市道路交通網絡,打通亞青會項目的交通樞紐,今年以來,工作隊積極結合實際,配合街道緊抓昆侖山路住房拆遷騰退的落地工作。此外,工作隊積極考察調研轄區各道路村路硬化可能性,推進道路硬化計劃招投標工作。三是跟進大興經濟聯合社大興北路、東路景觀提升改造工程采購項目的進展,多項并舉,加快完善新海基礎設施建設。
四、增進民生福祉,改造村集貿點
為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隊瞄準村集貿點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推進新海農村集貿市場提升改造,推動農村集貿市場硬件設施改造和環境治理。一是配合街道跟進六份村市場改造工程(項目編號:STSDY-ZZ-20210918012)進度;二是加快推進東南村臨時集貿點經營權、管理權等民生工程落地;三是考察西南村農貿點管理模式,考慮推廣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貿集點管理,加快街道主導的市場硬件改造、更好服務于農村居民消費需求。
五、大力發展鎮域經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扶持培育街道、村特色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紹河珍珠、創業混凝土等龍頭企業,以及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專業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二是深入實施“米袋子”“菜籃子”等系列培育工程,加強街道農產品冷鏈配送、加工物流中心建設,培育發展鄉村產業發展綜合服務體。三是加強“三資管理”,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依法通過股份、合作、租賃等形式,積極參與產業融合發展。四是鼓勵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培育鄉村美麗經濟、生態產業、休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新型村集體經濟,合力將十一合、六份、西南三個村打造成為集藝術、旅游觀光、休閑農業為一體的新型農村。大力引導具有地方特色的龍湖區鄉村振興示范片的聯片打造工作,著力推進特色經濟發展與鎮域經濟發展。針對片區現存問題給予合理規劃指導,例如增加新海特色文化底蘊展示,補全驛站、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短板、落實市監、消防等相關工作的監督管理,多措補全新發展地段管理空白,確保管理與責任不缺位。綜合以上真正優化招商引資“軟環境”,實現新海經濟“硬發展”。
六、結合創文強管,建設美麗鄉村
為美化村容村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響應汕頭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指示精神,工作隊嚴格配合上級及街道創文強管工作,積極參與推進鄉村環境整治、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優化通過微信等通訊平臺建立的即時溝通機制,對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及時收悉、處理、反饋。同時督促萬里碧道、昆侖山路各域路燈安裝修繕,確保街道全域容貌達到----美化、綠化、凈化、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