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龍湖區紀委監委(區委巡察辦)牽頭的駐龍湖區外砂街道幫街扶村工作隊典型經驗做法——《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潮織小鎮擦亮品牌》被廣東省鄉村振興局收錄匯編進《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典型案例》。
產業幫扶案例: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 潮織小鎮擦亮品牌
駐龍湖區外砂街道幫街扶村工作隊
2021年11月,龍湖區紀委監委(區委巡察辦)牽頭區法院、區人社局、區殘聯、區環衛事務中心組團幫扶工作隊進駐汕頭市龍湖區外砂街道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工作藍圖,在外砂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統一部署下,擦亮外砂潮式毛織品牌,助推外砂潮織小鎮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再創新成效,做法如下。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外砂潮織小鎮是廣東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毛織產業一直是龍湖區重要的產業集群。龍湖區委巡察辦牽頭組團幫扶單位深入調查研究,發揮區域產業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挖潛力、激活力、增動力,聚焦長遠統籌規劃、出臺惠企扶持政策、創新創業發展、產業融合升級,推動外砂街道潮織產業再創新成效,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發展。
(一)發展規劃先行,夯實產業根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之本,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基礎。按照產業先行的發展思路,工作隊立足外砂街道城鄉融合發展街道的定位,深入查找經濟發展堵點難題,結合“工業強街、特色強街”發展目標,協助街道重點推進完善規劃數據、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園區管理建設、做強特色小鎮產業、擴寬內外交流五項行動。工作隊按照鄉村振興規劃目標要求,結合外砂街道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堅持規劃“一盤棋”,統籌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規劃,邀請專家學者、轄區企業家代表、各村鄉賢、街村干部出謀劃策,由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形成規劃設計成果,確立“一軸二區三特色”經濟發展思路(一軸:以國道228線為經濟中軸線;二區:構建龍東新興產業集聚區和外砂潮織小鎮核心區“雙區聯動”布局;三特色:文旅路線特色經濟,農產品特色經濟,醬腌菜特色經濟),以工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三大產業引導空間布局,統籌規劃設計,聯動協調推進外砂高質量發展。
(二)鞏固政策支持,精準惠企助企
外砂街道是毛織產業重要的聚集地,民營經濟活躍、小微企業眾多。工作隊緊扣毛織特色產業,積極參與出臺《外砂街道支持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簡稱“外砂十二條”),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精準助企發展,讓外砂成為全市首個出臺規范性文件扶持企業發展的鎮街。“外砂十二條”出臺后,工作隊化身政策宣傳解讀的“輔導員”,上門走訪轄區企業,面對面了解企業需求,宣傳利好政策。積極協助召開“助企惠企——‘外砂十二條’政策宣講會”等多場講座,現場為企業代表答疑解惑,真正做到惠企政策“看得見、能落地、得實惠”。
(三)搭建創新平臺,激發內生動力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人才的培養少不了平臺的助力。2021年,外砂街道青年企業創新協會成立,致力于為轄區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成為潮織小鎮產業發展的“金點子庫”。企業人才需要平臺施展身手,工作隊積極協助外砂街道搭建電商物流中心、潮織新品研發中心、潮織主題酒店、越洋物流電商孵化基地等毛織產業服務平臺。2022年,工作隊協助外砂街道青年企業創新協會舉辦第二屆潮織小鎮產業展覽會,展會面積2600多平方米,參展企業近30家,推動外砂提升毛織品牌影響力。
(四)產村人文一體,助推鄉村振興
外砂地處汕頭近郊,農業生態資源豐富,人文歷史積淀深厚,將潮繡——抽紗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潮式建筑、書齋院落相融合,是潮織小鎮發展文旅經濟的新嘗試,“非遺+文旅”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的“文化引擎”。2022年來,借助外砂街道被定為龍湖區鄉村振興示范帶重要節點及汕頭市鄉村振興現場會(龍湖會場)籌辦地的契機,區、街將投入約5.3億元專項債資金實施包括道路提質升級、文旅路線風貌提升、文體場所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工作隊已協助完成3條主干道路提質升級和蓬沙書院二期修繕工程,正有序推進東溪、林厝、金洲等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在升級“硬件”的同時,加大紅色文化、書齋文化、潮學文化宣傳力度,協助舉辦多場毛織工藝品展覽會,制作《追憶紅色外砂 續寫時代風華》(口述外砂革命歷史)系列視頻、《外砂風物歌》潮語童謠視頻、《文化外砂 紅僑根脈》鄉村振興宣傳片等10余個宣傳視頻,不斷提升外砂文化品牌知名度。
二、取得的發展成效
(一)企業持續蓬勃發展
《外砂街道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和“一盤棋”規劃為企業發展提供沃土,改善企業生存環境,讓企業堅定扎根發芽的信念。“外砂十二條”為企業送去“及時雨”,用真金白銀和真誠服務增強企業度過“陣痛期”的底氣。目前,廣東省著名商標、汕頭市農業龍頭企業廣東蓬盛味業有限公司年產值已達2.2億元,并作為2022年龍湖區“省級預制菜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牽頭實施主體,參與省級產業園的申報工作。擁有330畝獅頭鵝養殖基地的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汕頭市濱裕養殖有限公司,年飼養量可達2000多萬只。汕頭知名毛衫品牌汕頭市斯捷織造有限公司和汕頭市奧斕格織造有限公司的毛衫產品遠銷歐、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外砂潮織小鎮全力“筑巢引鳳”,入駐企業達380家,吸納就業人數2萬多人。
(二)服務平臺匯聚人才
將現有產業服務平臺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第一屆和第二屆潮織小鎮產業展覽會分別在電商物流中心和潮織新品研發中心舉辦,推動潮織小鎮產業升級和品牌打造。目前,電商物流中心已成為“人才集聚地”,短短一年間有36家企業匯聚其中,入駐率達90%,為轄區企業發展增添強勁活力。其中,電商“新秀”——黑刺科技公司成為外砂品牌出海的“助推器”,為轄區企業提供跨境電商運營服務,降低境外電商準入門檻和運營成本,助力電商產業發展開創一番“新天地”。
(三)鄉村產業興旺升級
街村統籌因地制宜,依托產業資源優勢,不斷拓寬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路子,激活鄉村振興“造血”功能。借助鄉村振興示范帶節點打造的契機,蓬中村通過土地、農貿市場、商鋪出租等方式,集體收入增加1200多萬元;林厝村通過新建綜合農貿市場,預計增加集體收入近150萬元,同比增長約50%;東溪村著力探索打造休閑農業、民宿旅游、特色餐飲、文化體驗等特色鄉村產業,可實現村民與村集體收入的雙提升。
三、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建設特色小鎮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更是帶動農村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讓特色亮起來、讓產業旺起來、讓鄉村美起來、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這是外砂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駐街道幫扶工作隊擦亮特色小鎮品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出發點。堅持因地制宜、發揮產業特色,堅持規劃先行、完善產業聯系,堅持政策支撐、助力產業升級,堅持城鄉融合、豐富文旅功能,實現特色小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村民增收和民生改善同步進行,是特色小鎮產業先行,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值得借鑒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