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街幫扶工作隊進駐鷗汀街道后,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鷗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緊扣中央、省、市、區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結合轄區實際,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堅持因村施策,注重村莊發展與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相融合,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一、抓黨建引領,促組織振興“強”核心
堅持高位推動,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把鄉村振興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視,親抓親管,成立龍湖區鄉村振興駐鷗汀街道幫扶工作隊黨支部、鷗汀街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完善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壓緊壓實鄉村振興政治責任。
二、以“產業興旺”為核心,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振興
發展觀光農業,打造出行“網紅點”。圍繞“旦家文化”,打造“水+筍”精品鄉村,“筍文化”專屬品牌,推動以竹筍為特色的休閑觀光農業,將旦家園打造成為市民周末出行的“網紅打卡點”,示范帶動周邊社區的觀光農業發展。
謀劃項目,土地集約利用。建設推廣“三資”管理交易平臺,有效提高土地價值。并針對轄區存量用地不足的情況,結合區“十四五”規劃,謀劃龍湖區北片區價值創新園建設項目,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24924.70平方米,擬建建筑面積約91481.46平方米,擬新建1棟7層物流大廈建筑面積約59386.48平方米、1棟11層現代產業配套綜合體建筑面積約19640.38平方米、2棟1層門衛室建筑面積約54.60平方米,同時配套地下室建筑面積約12400平方米,以及裝卸貨作業區、道路、綠化、停車位及室外配套設施。
項目計劃以“工改工”模式推進項目實施,實施方案已征求相關部門意見并由區政府常務會議及區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目前項目已獲得初步設計及概算批復,并發布項目招標計劃,正在全力推進施工圖繪制及審查、預算編制及審核等前期工作,預計今年下半年落實項目開工,抓緊推進項目落地建設,為社區遭弱的集體經濟注入強大內生動力。
三、以“生態宜居”為目標,發展基建推動生態振興
推進鄉村道路建設,保障生活生產發展。為了突破發展瓶頸,全力做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找準制約群眾發展痛點難點問題,把修建產業路作為推進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幫助群眾拓寬道路,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近來,持續推動興安路、鷗園線改造實施,解決人民出行需求。同時在轄區龍美、旦家園社區共投入資金75萬新修機耕路2條共0.6公里,切實解決了鄉村機耕道“路面窄、路況差、車難行”的問題。
四、以“鄉風文明”為主題,借力文旅推動文化振興
一是基于轄區文化特色,對鷗汀背寨、蔡社老厝等區域進行改造修繕。利用背寨核心子項目,結合歷史資源、景點資源,圍繞“古寨歷史文化”主題定位,依托聯系整個鷗汀背寨,以證果路、美食街連接鷗上及鷗下兩個規劃區,形成“一軸一街串兩線”的規劃結構。除此之外,鷗汀街道擬在蔡社核心(老厝古村文化)區域,對廣東萬里碧道新津河段蔡社驛站及周邊進行改造提升,增加產業文化元素,作為蔡社、老厝文化旅游的東北門戶節點。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露天劇場打造、驛站建設、水面環境提升、共享停車場設置等,并對蔡社古村落街巷空間梳理改造提升,主要游線串聯和街巷空間營造,包括含沿線道路建設、三線入地、沿街界面空間提升。以及在后續項目實施過程中,計劃對蔡社古村建筑進行修復,打造特色口袋公園,商街、美食街區功能煥活,置入文創零售、美食、寫生服務等功能,恢復原有商街功能。項目設計建設用地面積約31665.8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園建工程、綠化工程、建筑工程、給排水工程、電氣工程、結構工程等。項目已于今年4月開工,目前已完成部分廣場地埕水泥鋪設及湖體堤圍建設,累計完成工程量已超過30%,預計今年年底完工。
二是配套完善路網建設,讓道路交通更便民、利民。主要包括漁洲路(泰山路-鐵路線)、浮延線(興安路-泰山路),洋園路(鐵路線-堤頂路)、鐵路上跨橋輔道(漁洲路-跨橋輔道)、蔡社防汛路(054縣道-漁洲路),浮內線(興安路-鷗下圍內街)、浮鷗線(市場路-證果路)等配套道路,為便捷居民出行,串聯轄區內旅游資源奠定硬件基礎。目前各配套道路正抓緊實施建設,并計劃于2023年年底完工。
三是落實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打造特色精品線路。根據項目建設計劃,謀劃草池社區宗祠文化特色營造、金洲社區春聯文化廣場、金洲社區書法藝術館、吉貝社區公園、萬石社區親水音樂噴泉池、陳厝寨社區雙子湖生態公園等節點建設。項目通過整合轄區旅游資源,因地制宜不斷打造提升如“美麗鄉村”草池社區、“春聯之鄉”金洲社區等宜居、宜游社區,讓轄區居民感受“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活環境,為轄區居民及往來游客整體提升良好的休憩空間。
五、以“鞏固拓展”為中心,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鷗汀街道駐街幫扶工作隊大力推動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幫扶工作隊隊員,經常入戶了解農戶困難,對所有貧困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均能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協助農業辦每月對轄區內脫貧戶進行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摸查、走訪,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強化責任落實、發力總攻,加強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加強監測和訪貧問效工作,鞏固脫貧成果。街道29戶46人的脫貧戶,都能夠做到穩固脫貧,人均年收入都高于規定的10420元的監測線。
隨著脫貧攻堅日益深入,下來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對癥施策,以更大的決心、更精準的舉措和更超常的力度,著力拔除困難群眾思想和能力上的窮根,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