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年來,林厝村黨委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大力弘揚以紅色為特色的地方文化,全力抓好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重點發展獅頭鵝養殖、外砂毛衫、電子商務等特色經濟,實現村集體經濟扭虧為盈,由“負”轉“正”,大力推動“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安居樂業美麗林厝村建設,為林厝村村民打造產業興、農民富、環境美的“樂安居”,構建“居有所安”、“居有所樂”的鄉村美麗生活家園。
林厝村于2017年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廣東省衛生村、2020年被汕頭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汕頭市文明村、2019年被龍湖區委評為“龍湖區先進基層黨組織”、2023年被龍湖區委評為“龍湖區能力作風提升年活動先進集體”。
傳承弘揚地情文化,推動文旅融合樂享文化美
林厝村有“紅色姐妹花”高梧清、高修一這對革命先賢,有明代名清官循吏王天性,更有重要抗日活動場所——深祖家塾、廉政教育基地——王天性紀念館等文化建筑。村黨委以黨建引領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推動“黨建+文旅”,讓“詩與遠方”邁上聚合交融的新臺階。
保護歷史文化遺址。對于村內的深祖家塾、蓬沙書院等紅色遺址以及文化建筑,林厝村積極配合街道相關職能部門,對建筑結構、外貌、設施修繕維護,包括結構加固、外圍翻新、設置引導牌等,讓其更好地展示歷史文化風貌,搭建成為紅色教育陣地、廉政教育基地。

廉政教育基地——王天性紀念館
擦亮林厝文旅名片。加大林厝村文旅資源挖掘和利用,進一步保育活化文化遺址,以蓬沙書院、深祖家塾等紅色遺址為核心,謀劃推動中興街“古驛道”沿街修繕項目,與周邊非遺、購物等消費業態要素融為一體,發揚紅色傳統,將林厝村打造為紅潮文化村,以鄉村文旅助推林厝經濟轉型升級。
蓬沙書院
煥發和美鄉村風貌。推動“四小園”項目建設,以植綠補綠、見縫插綠、留白增綠的創新形式整合綠地,打造林厝社區街心公園、林厝中心市場“空中花園”,彰顯林厝“方寸之美”,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和綠化品質,同時進一步提升水環境生態保護,協助上級推動上蓬圍澇溝渠系水綜合整治工程、上蓬圍澇溝渠系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助推林厝村人居環境建設,增強群眾幸福感,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紅潮文化村建設賦能。
林厝中心市場“空中花園”
盤活低效用地資源,改善人居環境樂享生活美
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提檔升級基礎設施,是林厝村黨委謀劃發展的重要思路,村“兩委”干部以爭做“新時代擔當作為好干部”活動為契機,主動作為,推進“騰籠換鳥”,讓閑置低效資源“活”起來。
大力推進征地拆遷。村干部攻克征拆疑難雜癥,順利推進完成龍東新興產業園區林厝轄區交地清表工作,共清理被征地范圍內原有工業廠房、田寮及其他附屬設施117.822畝,征地全程未出現干群矛盾,突出黨群同心、干群合力,為產業園區建設按下“加速鍵”。

龍東新興產業園區林厝片區征地拆遷
改造拓寬鄉村干道。林厝大道是村主干道,也是龍東新興產業園區配套道路,為將該道路寬度從4米道路拓到16米。村“兩委”干部正加快推進南北16米路建設項目拆遷工作,結合“螢火蟲行動”黨群連心談話活動,以“夜談、夜訪、夜議”的形式與涉及范圍內的拆遷住戶逐戶逐人座談交流30余次,為群眾解疑惑、解難題,同步加快完成拆遷賠償項目,促進南北十六米路建設盡快啟動,建好鄉村“致富路”,促進產業發展與道路建設的良性循環。
“螢火蟲行動”黨群連心談話活動
實施林厝中心市場建設項目。村黨委廣泛收集村民對農貿市場的建設意見,順利清拆林厝大道周邊合同到期土地范圍內建筑物,打造“一體三用”的林厝綜合服務市場,既便利群眾生產生活,又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同時,經多方協調、合理規劃,將林厝中心市場西側閑置地塊平整硬化,改造為占地約1300平方米的停車場,新增停車位68個,有效緩解林厝村停車壓力。
林厝中心市場建設工程項目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樂享富足美
林厝村黨委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方式,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力促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激活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村黨委注重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和政策引導,以“店小二”意識服務企業發展,謀劃“黨員引領+農村經聯社+基地+養殖戶”的高質量農業發展模式,著力建設以獅頭鵝為特色農產品的“獅頭鵝種苗繁育項目先鋒工場”,重視聯農帶農,大力推廣獅頭鵝反季節繁殖技術,幫助農戶提高養殖效益,著力實現產業增產、村民增收。特別是濱裕養殖有限公司自2007年創辦,經過村黨委10多年的培育扶持,從小農戶成長為廣東省獅頭鵝養殖龍頭企業,現年營業額可達4000萬元,獅頭鵝生產基地、鵝草種植基地共300多畝,推動林厝村成為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獅頭鵝專業村。
濱裕養殖有限公司
科學管理提升集體收入。為拓寬鄉村經濟發展渠道,村黨委科學謀劃中心市場運營模式,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能力,全面推行市場明碼標價、開放綠色通道等措施,持續提升市場管理水平,同步完善市場存量檔位及商鋪的招租工作,至今共出租外側商鋪、市場內檔位100多處,每年為林厝村集體增收近80萬,不斷增強村集體的“造血”功能,有效助推林厝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林厝中心市場開業
創新模式打造夜市經濟。夜經濟為群眾提供多元化消費選擇,為鄉村增添獨特魅力。村黨委發揮處于街道核心地段的區位優勢,以林厝中心市場為承載點,打造精品夜生活消費經濟帶,重點圍繞“夜游、夜食、夜購”新型消費模式,設置“振興鄉村夜市創業點”,夜市街32個檔位現已實現商戶100%入駐,涵蓋特色美食、非遺工藝品、服裝小攤點等消費項目,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以實際行動打造更高質量的“夜經濟”品牌,守護好“人間煙火氣”。

林厝“夜市經濟”
強化服務連接民心,黨建引領樂享文明美。
林厝村黨委堅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制度建設、服務升級等方式推動林厝村人居環境整體優化,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持續完善黨員聯系服務群眾機制,由村黨委指導黨員聯系若干群眾,動員有能力幫扶的正式黨員與黨員聯系戶加強溝通聯系,做好“黨員聯系戶”掛牌活動后半篇文章,推動百名黨員聯系百個網格,將網格化發揮黨員作用作為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抓手,及時化解鄰里家庭矛盾,解決群眾困難,織密黨群聯系網,實現黨的工作直達“神經末梢”。
黨員聯系戶掛牌示例
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村黨委充分發揮在社會救助等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聚焦特殊群體給予特別關愛,以逢年過節到場等工作方法多形式服務弱勢群體。今年來,村黨委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和困難群眾共130多人次,不定時派發愛心物資,多次開展義醫義診等便民惠民公益活動,把溫暖深深扎根在群眾心中,讓黨員群眾切實感受到來自黨組織的關懷。同時,積極開展低保戶房屋修繕行動,為林厝村低保戶完成房屋屋頂、廁所等處修繕,給予群眾美好的居住環境,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不斷增強村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義醫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