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溪街道下頭合村突出黨建引領,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聚焦“以德為鄰樹新風,以善為友展新貌”的創建目標,通過“兩個好”實現“一美二少三高”,即通過支部書記帶頭示范作用發揮的好,支部陣地堡壘作用發揮的好,逐步形成人居環境美、家庭矛盾少、鄰里糾紛少、群眾參與度高、群眾支持率高、群眾幸福指數高的文明新風尚,以此為內涵創建下頭合村“德鄰新風”黨建品牌。通過強陣地搭平臺、聚人氣辦活動、提“氣質”增“顏值”等方式,建強黨總支部戰斗堡壘,激發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提升黨建工作和為民服務水平。
強陣地搭平臺,筑牢黨建根基
新溪街道下頭合村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持續強化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織密建強黨的基層組織體系,打好鄉村振興“陣地戰”。
打造系列紅色陣地。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為創建目標,依托歷史文化傳承和愛黨愛國教育等內容,下頭合村逐步提升黨建文化廣場、“初心亭”“使命館”、家風家訓文化廣場、四小園紅色陣地建設,使得村民在休閑健身、開展文體活動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紅色黨建的濃厚范圍。

下頭合村黨建文化廣場
講好紅色故事。依托下頭合村黨建文化廣場“初心亭”及“使命館”(鄉村紅色書屋)的建設,在“使命館”里舉行入黨宣誓儀式,在擲地有聲的承諾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初心亭文化長廊重溫黨的紅色歷程,從百年歷史經驗和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潛移默化地對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思想意識宣傳引領。同時,立足挖掘提煉廣大黨員、各共建單位的典型事跡及經驗做法,充分利用區域特色,組織開展宣講教育活動,引宣講教育之“勢”,提升黨員素質;用宣講教育之“嚴”,強化黨員經常性教育;借宣講教育之“力”,助推黨建品牌宣傳廣度與力度。

在“使命館”里舉行入黨宣誓儀式
抓好紅色教育。為強化黨員隊伍建設,激發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強黨支部戰斗堡壘,新溪街道黨校在下頭合村設立黨校分教點。先后,舉辦了機關干部履新第一課,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開展了“奮進新時代·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主題黨日活動,邀請銀齡宣講團中91歲高齡、67年黨齡的謝俊居同志為大家講使命、話初心,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開展“奮進新時代·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主題黨日活動
聚人氣辦活動,增添聯動活力
新溪街道下頭合村充分利用多方力量,聯合黨建共建單位、“雙報到”黨員,同頻共振凝聚力量,為鄉村振興加油助力。
在特殊時期共筑疫情防御線。組織轄區“雙報到”黨員參與新冠疫苗接種宣傳動員工作,加快構筑全民免疫屏障;組織共建單位黨員積極協助全員核酸檢測演練和實戰,協助做好現場體溫測量、信息采集、秩序維護等工作,為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的有序開展“保駕護航”。
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為文明創建貢獻力量。為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動員轄區黨員干部群眾一同參與創建工作,志愿者們對主次干道、文化廣場、黨群服務中心、“初心亭”、背街小巷等區域的垃圾雜物和衛生死角進行清掃清理,著力破除衛生清潔難點,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多措并舉豐富人民群眾文娛生活,倡導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堅決守住防疫安全底線的同時,聯合街道籃球協會、新溪慈善會、新竹社、潮劇社、下頭合小學等社會團體和學校,組織開展街道籃球賽、村民廣場舞、潮劇公益演出、紅色電影進社區、校園普法等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娛和教育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盡情享受積極向上的生活。通過開展多樣化的健康文娛活動,傳道德文化,習文明新風,展現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成果。

開展多樣化健康文娛活動
提“氣質”增“顏值”,共建美麗鄉村
新溪街道下頭合村以黨建為引領,以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為建設目標,實實在在為全村提“氣質”增“顏值”做出具體舉措,為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常態化組織開展村莊清潔活動。街道開展一系列“喜迎黨的二十大”主題黨日活動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活動,組織各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參與村莊清潔大行動,對轄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垃圾雜物進行清掃清理,宣傳動員群眾做好房前屋后清潔工作,共同營造美麗鄉村環境。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村道改造、“三清三拆”專項整治、斷頭路拓通、新建公廁等措施,不斷改善提升下頭合村村容村貌。同時,借雨污分流建設契機,實現全村雨污分流及道路水泥化全覆蓋,切實優化鄉村環境。

下頭合村四小園牌匾
建設高顏值宜居村。按照“政府引導、黨建引領、全村參與、全域整治、全民共建”模式,實現“園美家美”目標。利用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以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閑土地,見縫插綠,種植蔬菜、瓜果、花草、樹木等,形成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以邊角之景帶動村容村貌提升,點亮鄉村美麗畫卷,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通過“辦主題活動”“組公益隊伍”“立黨員責任”“帶群眾參與”等,在不破壞農田原有農作物情況下,由政府對農田環境進行規劃整治,鼓勵農民主動提升、維護農田風貌,打造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下頭合村四小園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