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11月6日,全省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宣讀了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汕頭1區4鎮51村入選(相關鏈接:快來點贊!汕頭1區4鎮51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名單)。
競跑百千萬,邁“汕”高質量。
當前,在全省“百千萬工程”的引領下,汕頭廣袤城鄉涌動勃勃生機,如百舸爭流,奮力書寫人居環境靚起來、鄉村治理強起來、文明新風撲面來的時代新答卷。即日起,汕頭市委網信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汕頭分社聯合推出“數字看萬村 e起向汕”全媒體系列報道(相關鏈接:競跑百千萬 邁汕高質量 | e起向汕,看汕頭鄉村振興進行時),帶你一同走讀“村子里的新氣象”。敬請關注!
數讀東溪
現存24間古書齋和36座古宅邸
2023年,區街兩級先后投入近6000萬元,全力推動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2023年共接待游客近6萬人,有中國臺灣的游客,泰國馬來西亞的僑胞慕名而來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地名“富東”,后來改名為東溪村。從清朝中期開始,在紅頭船的帶動下,東溪人依靠航運貿易或外出經商相繼發家,東溪村也搖身一變成為有名的富庶之鄉“金東溪”,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寶藏……
寶藏指的是豐富的民間文化。如今的汕頭市龍湖區外砂街道東溪村黨支部書記王松建介紹:“當時商業經濟興盛,鄉賢發家之后,沒有沉迷于奢靡的物質生活,而是延續‘家有千金,必構書齋’的傳統,廣建書齋群,反哺投入在鄉里文化教育上。”不大的東溪村里現有24間古書齋和36座古宅邸,是有名的“書齋村”。
代代傳承的“金”色精神
去年,民間文學“金東溪傳說”入選龍湖區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F年61歲的項目傳承人王金禮說起背后的文史故事時,兩眼放光、滔滔不絕:“‘金東溪傳說’集中反映了東溪村先民‘過番’創業、心系桑梓、文風蔚起、福蔭后代的傳統。我從小時候,就經常聽長輩、鄉鄰吟先人詩詞、講述鄉土人情?!痹谒磥恚骸啊饢|溪傳說’的精神影響著一代代人。現在將它繼續傳承下去,我責無旁貸。”

近年來,東溪村全面整理著作、典故,并聯合龍湖區文化館出版簡體字版《小輞川詩集》《金東溪傳說繪本》,聯合龍湖區文聯出版了《錦繡外砂·美景美文》,并制作了系列宣傳片,力求留住鄉土文化記憶。此外,東溪村也不斷夯實自身“硬”實力。據介紹,外砂街道圍繞龍湖區打造“一橫一縱”鄉村振興示范帶工作安排,精心打造“文化外砂·紅僑根脈”鄉村振興示范帶路線,突出展示“文、紅、僑”三大核心內容。東溪村作為其中展示潮汕文化的重要節點,去年以來,已投入6000萬元資金,全面完成村內道路提升、黨員驛站建設、文化廣場升級、“十里榕堤”景觀改造等34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王松建說:“近期我們正陸續種植數千株不同品類的樹苗,增加綠化面積,讓村莊更美。”
經過持續不斷的修繕打造,現在我們能看到東溪村別具一格,又煥然一新。可貴的是,在景觀改造的過程中,東溪村一直秉持著“修舊如舊”的保育思路,“我們不用那么多新的裝飾。你看,”王松建指著“十里榕堤”旁邊的一排古宅墻面,“這些墻面本身經過多年日曬風吹留下來的斑駁和紋路,還有這些屋檐瓦片,只要不壞,就這樣保持著也挺好看的不是嗎?”
這種將金錢花在構筑本土文史的“刀刃”上的做法,也在村民之間傳承下來。在街、村兩級的倡導下,部分村民自發對明新書齋、書齋驛站、樂琴書齋、有竹書齋等一批古書齋進行修繕,并在其中加入如圍爐煮茶、品鑒咖啡等現代都市休閑的元素,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們在村里漫步時,在一座古宅前面被一陣古琴聲所吸引,走進去,原來是“80后”青年王壯苗正與朋友烹茶。王壯苗較寡言,但做事卻很得勁。他年紀輕輕創業成功之后,自掏腰包購進成批的夜光設備,義務裝點村里的大宗祠、長壽庵,以及他家祖祠衍德堂,還聯合叔父王春生,拿起斧頭鑿子為閑置多年的祖遺大宅“中憲第”和“明新書齋”精心打扮,讓人們置身宅子里時,仿佛通過時空隧道穿越到清末民初,追尋久遠的歷史記憶。
“小時候,長輩經常教導我們‘人不能忘根’。東溪村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是過去童年的記憶,如今,保護好這個古村落,需要我們年輕人的參與?!蓖鯄衙缯f:“這兩年,我發現村里經過建設休整,變得煥然一新,村內外的交通也更加便利。接下來,我打算將更多潮汕文化、技藝的元素引進書齋,更好地把傳統文化保留和發揚下去。”
重獲新生的文藝富礦
東溪村的建筑大多有“開拓創新、放眼世界”的氣勢。我們在村里一路走,不難發現東溪村是一步一景一故事。文化廣場戲臺中間上方銘刻著的“雄鷹馭地球”圖騰,是外砂歷史上的“過番第一人”王邦英所設計。這個圖騰中雄鷹代表大展宏圖、鵬程萬里,圓形的地球代表著遼闊的世界,寓意著過番的華僑勇往直前奔赴世界各地開拓夢想。中憲第里可以追尋到那位名聞南洋的王萬順的創業軌跡。明新書齋里仿佛可以聆聽到明舍娘、和尚嫂等女先生敢于沖破舊社會對女性的束縛,開風氣之先,在夜校教授女學生“三百千千”的清亮書聲。在別有洞天、戶戶串聯的“七家內”,又能感受到傳統的潮汕情懷?!耙淮蠹易映隽恕邆€半秀才’。他們各自成家后仍與父母住在一起,各戶串聯起來,這里最能體現出一個‘孝’字。”王金禮說……
幾十座古宅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生動鮮活的歷史故事,而今又在當代影視文藝創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近幾年,樂琴書齋供民間文藝團體在這里舉辦攝影展、古琴音樂會等;中憲第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影視拍攝基地,許多本土影視作品如《紅頭船》《番批鏢師》《老鵝洪妙》等相繼在這里取景拍攝。每一年,東溪村也會吸引不同的攝影愛好者前來,用光與影留下了不少“東溪印象”。
現在擺在東溪村面前的問題很具體。來了的人都說這個地方好,可是這個“好”該怎么落地,如何助力鄉村發展呢?
“由于地理位置較邊緣,以往外砂街道在龍湖區整個發展版圖中不算顯眼。而這兩年隨著推進‘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東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成為重點,也讓外砂街道、東溪村有了得到矚目和發掘的機會?!蓖馍敖值傈h工委副書記呂悅佳認為:“東溪村歷史底蘊深厚,也很有特色,是我們要重點擦亮的一張文化名片。”
按照龍湖區“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外砂街道黨工委提出“一業三區一長廊”工作思路,即:做大做強毛織主導產業;建設蓬中村城鎮工商貿集聚區,東溪村文化旅游體驗區,五香溪村農業生態產業區;打造外砂河濱水綠色生態長廊。明確以東溪村為中心(包括東溪、金洲、富砂)建設文化旅游體驗區,著力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去年以來,在專項建設的帶動下,東溪村鄉村面貌得到整體優化,節假日客流有所提升。2023年共接待游客近6萬人,有中國臺灣的游客,泰國、馬來西亞的僑胞慕名而來,為東溪村的文化底蘊、鄉村風貌以及僑鄉情懷所傾倒。目前已有個別村民通過自主經營茶舍、出租舊宅等形式獲取收入,村級集體經濟增長路徑處于探索階段。

近來,外砂街道、東溪村在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文旅產業開發路徑,計劃引入大型文旅運營商對外砂景點進行整體開發運營。就目前來說,前來考察的數家投資商仍持觀望態度,文旅產業開發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拔覀冎?,只有加入專業化的運營才能真正帶來集體收入的提升。只是現在時機好像還未成熟?!蓖跛山ū硎?,村里還在朝這個方向做進一步努力。
東溪村從未因畏難止步,而是踏實力求一點點完善、一步步進益。老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寶藏村落“金東溪”,還在持續尋找一個機遇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