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龍湖區赴深圳市坪山區跟崗教師日記(九)
習性教育,定性而教
教師簡介:陳澤根,汕頭市龍湖區夏桂埔小學教師,現任深圳市坪山區中山小學一年級(1)(7)班、五年級(1)(4)班美術,四(1)班道德與法治教師,四(1)班副班主任。
我跟崗的中山小學創辦于2015年8月,現有省、市、區級名師17人,學校秉持“習慣引領發展,性格影響未來”的辦學理念,創立習性教育品牌,確立以“知行合一,積習成性”為辦學策略,重點關注孩子的習慣養成和性格完善;同時推行五育并舉,實施“六習”課程,通過六習課程體系,形成習性教育課堂模式;通過創設顯明可感知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自主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學生的天賦和才能,培養具有良好習性的以人為本的學校。
開學第一天是新的晨光,新的征程。中山小學隆重舉行以“愛整理會勞動,好習性益終生”為主題的開學典禮暨習性整理節開幕儀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曾宇寧作開學致辭,指出習性教育之所以能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是全體師生一貫的堅持和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習性教育是深圳二十年課改以來重要成果之一,相關研究成果兩次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在2019年,辦學僅四年的中山小學接受了深圳辦學水平評估,被評為“學生習性良好、人格健全,學校全面優質發展,是一所上級肯定、社會認可、家長滿意、學生喜歡的區域性名?!?。本次跟崗學習,不僅提升了我的教學理念,開拓了視野,優化了教法,使我在專業發展中得到較大提高。

學校辦學理念

升旗儀式
一、創設育人環境,文化潤心田
中山小學一貫重視創設顯明可感知的環境,日復一日潛移默化,每一個角落都布置成資源豐富的育人環境,古色古香的圖書閱覽室、琳瑯滿目的藝術作品展、彰顯特色的宣傳欄文化、隨處可見的經典摘錄。對聯文化,墻壁文化,井蓋文化,班級文化等等是學校展現文化自信的切入點。校園內的井蓋上繪上了各種姿態的馬,既寓意自強不息的精神,也喻示每一個孩子都是千里馬,教師們作為伯樂,要善于發現學生亮點,順性而教,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對聯文化


井蓋文化

藝術作品展
二、開辦習性整理節,養成整理好習性
學校每年定期開展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整理節等大型活動,充分整合校內校外資源,圍繞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和興趣特長,開發出60多門供學生自主選修的個性課程和合作課程。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盡情展現自我,收獲著成功與自信。習性整理從小事做起,是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必修課,營造濃厚的氛圍,學生在活動中明白整理的重要性,學會歸類整理的技巧,逐漸養成勞動整理的好習性,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充分感受到習性勞動整理所帶來的樂趣。

學生勞動整理
三、上好“習性”美術課,領會“習性教育”內涵

六習教學策略圖
習性是個體長期在某種自然條件或社會環境下所養成的特性。學校以“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以“知行合一,積習成性”為培養策略,通過課程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和建構良好習性。六習包括:“習體、習禮、習文、習藝、習慧、習志”,由此建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體系,學生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或情緒參與學習,對學習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習性教育重視受教育者的實踐活動和感官體驗,認為只有親身參與的學習過程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動起來,實現具身學習。從而有“六感”教學策略:“眼耳鼻舌身心六感聯動,視聽嗅味觸意諸覺俱通”。

習性課堂模式

學校課程體系

陳澤根老師在指導學生
習性課堂由“習性準備——習性助學——多維習得”三個板塊組成。美術課程“習藝”課程包含技藝、審美、想象三要素,以習藝藝術技能和特長、學會欣賞和審美、自由想象與創作的目標。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想要上好一節匯報課,需要虛心請教,一起認真備課,反復打磨。通過教研,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才能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

陳澤根老師上匯報課前的集體備課活動
1.習性準備:創設環境情境

陳澤根老師在上“習性”美術匯報課
美術課堂習性準備包括物品、情境、情緒、情感等,如: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生的情緒調動、情感的鋪墊、學習興趣的激發、求知欲的驅動等。良好的學習習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以《多彩的民族紋樣》這一匯報課為例:我先以講故事的形式拋出問題:“有一個民族沒有文字,那又是如何記錄民族歷史呢?”以此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我將播放苗繡相關視頻,待學生帶著疑問從視頻中找到答案。并強調苗繡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學生學生通過視覺,對民族紋樣有初步的認識和強烈的求知欲,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
2.習性助學:具身學習
習性助學的“習性”二字,應用在美術教學中,是按照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課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習性主要有:主動學習的習性、合作探究的習性、互動參與的習性、表現自主的習性等。美術課程是一門以美術知識與技能為載體,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在課程中,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時間和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繪畫技巧和方法,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審美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綜合性課程。《多彩的民族紋樣》基于學生學習需要和美術學科特點,將“教”與“學”融為一體,實現了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有效落實,促進了學生在愉悅、自主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五年級學生有一定美術知識量,需要運用曾宇寧校長所強調的“麥拉賓法則”,即通過肢體語言與學生互動,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欲望。這一課通過學習任務單的方式層層遞進,讓學生像闖關一樣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從而從課堂中獲得成就感。
3.多維習得:習與性成
學生通過課堂的有效學習提升學科素養,養成良好學習習性,獲得情感體驗與思維發展,形成正確三觀,這就是多維習得。概括為三得:得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得法——學習方法;得情——-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美術課堂的評價需要緊扣重難點并多維進行評價。美術課中以及課后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直接能影響學生課堂作業進步的最大推動力。在課堂最后五分鐘里,將整個課上發現的問題和優秀的作業都做一個展示,發現其中的優點,說明其原因,找出缺點,這很重要;最后一步,則是同學間的互評,與小組討論的評價體系相結合,選出一位同學對自己的作品做出最終的點評,你覺得自己組在繪畫或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困惑,最終是怎樣解決的,及時評價既是對學生習性養成的了解,也方便對下節課調整,也利于教師及時總結教學經驗的習性養成。課后延伸需要有關聯拓展寬度,可以展示多種形式材料,發散學生思維。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將珍惜本次學習機會,不斷汲取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學科知識更廣博,教學方法更靈活有效;同時,我將積極把學到的知識加以總結推廣,為龍湖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來源:汕頭市龍湖區赴深圳市坪山區跟崗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