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龍湖區赴深圳市坪山區跟崗教師日記(十四)
教師簡介:陳曉媛,汕頭市龍湖區育智學校教導處副主任,現任深圳市坪山區特殊教育學校生活數學、信息技術教師。
坪山區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于2019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工45人,在校生55名,主要有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多動癥、注意力缺陷、智力障礙、自閉癥、腦癱等培智類學生。
為更好地整合特殊教育資源,學校探索實行“一校兩中心三基地”的辦學模式,即“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融合教育中心,德育基地、職前勞動基地、生命教育基地”六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促進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集約利用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把學校建設成為“融合教育、康教結合、潛能開發、勞動教育”辦學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特殊教育精品標桿學校。

坪山特校校園一角
一、為教師發展賦能,為學生成長奠基
坪山特校推行“助學、自學、互學”等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活動,注重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全面推進課程標準的應用性學習,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教師教科研水平和個人素質。在新教師崗前培訓、全體教師年度校本集中培訓、資源教室巡回指導培訓等教研活動中,邀請各級專家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專業指導。在科組教研中激發教師自學,以科組小教研帶動學校大教研。


深圳市特殊教育教研工作會議
學校制定《坪山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學提升計劃》,實行聽評課制度,開展校級公開課評選活動,組織錄制集體評課,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常態化組織教師切磋專業技能,互幫互學。11月我參加學校學生與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三期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師學習分享會,主題包括隨班就讀、實地特校跟崗、融合教育等,這對自身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學生管理、班級文化建設、本校未來發展目標與方向等諸多方面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12月我執教人教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數學四年級上冊校性公開課《第4課20以內的不退位減法》,觀摩了多節學校線上線下各學科公開課,并積極撰寫聽課記錄,受益匪淺。


陳曉媛老師上校性公開課
二、多元特教課程,助推學生向陽成長
坪山特校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和學生具體情況,開設了生活適應、生活數學、生活語文、康復訓練、唱游律動、繪畫手工、勞動技能、運動保健等公共課程,還根據學校實際開設了社會交往、繪本閱讀、心理健康、信息技術、藝術休閑、生活英語、科學自然、繪本閱讀等特色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陳曉媛老師執教生活數學課

陳曉媛老師執教信息技術課
三、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質量
坪山特校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齊頭并進,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讓每一個特殊孩子在愛的陽光下快樂成長。
德育樹人
特殊學生個人行為意識、認知能力、智力水平存在欠缺,無法自主接受與學習,且大多數孩子的智力、情緒、肢體、行為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他們的情感體驗、思想感知、思辨水平以及自控素養的形成較為困難。學校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班級文化評比、家校溝通等方式構建良好德育氛圍,提升新課標新理念下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從特殊學生個體實際情況出發,引導他們感知生活,促進個人成長發展,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班級文化布置

早讀誦讀弟子規
智育啟人
開展個別化教育。根據《廣東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要求,專注學生個體差異,嚴格落實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坪山區特殊教育資源(指導)中心做好入學篩查,評估干預,送教上門,從特殊學生入學開始做好學生檔案線上管理,制定干預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不斷完善全體學生個人成長動態檔案,運用希普在線“個別化教育(IEP)”軟件系統,制訂個案發展規劃;全力備戰中考,爭取更多的九年級畢業生能升學到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舉辦的中高職貫通培養“三二分段”中高職班。


學生個人檔案
舉辦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以社團為單位,內容涵蓋體藝活動、閱讀輔導、實踐活動3大類、11個社團,極大滿足了特殊兒童的興趣培養及潛能開發需求。本學期我在低年級部開設了“粘土DIY社”,運用團、搓、捏、貼、撕、粘、壓等泥工技能塑造出各種生活常見物品,激發特殊兒童對粘土的興趣,發展其初步的色彩搭配及創造能力,鍛煉特殊兒童的精細動作能力。學生參與度較高,收效不錯。

陳曉媛老師開設課后服務超輕粘土DIY社團課
體育強人
開展學生體育個性化教學。把體育運動與康復訓練有機結合,充分運用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能,提高學生整體機能,如針對腦癱學生開展側重行走和平衡能力鍛煉的項目;針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側重反應速度的球類運動訓練;針對情緒問題嚴重的學生開展體能消耗較大、強度較高的室內健身類運動,充分體現了體育在特殊教育中的特色和內涵。
開展課間適合特殊學生的“健康操”“兔子操”“身體音階操”等。以體育活動為載體,讓不同障礙程度的學生得到鍛煉和康復。既增強學生體質,又能穩定情緒,還提高了學生的反應能力。

坪山特校學生運動會
美育潤人
加強聲樂、器樂訓練力度。嘗試開展鋼琴和打擊樂訓練,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節奏感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將京劇戲曲、臉譜、古典舞、中華小樂器、中國鼓等融入日常藝術教育課堂。
把舞蹈和健康操訓練列為常規訓練的項目。充分利用助殘日、“六一”兒童節、世界自閉癥日等主題節日,開展圍繞“音、體、美”綜合發展的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美術教育重點是國畫、兒童畫和書法訓練。

學生在上唱游與律動課

學生的手工作品
勞動塑人
加強學生勞動技能培養。專任教師和生活老師全體參與,帶領學生開展勞技訓練,包括教室日常衛生保潔、午餐就餐保潔、圖書館整理、體育器材規整、盤栽花草和農作物、午休室日常保潔和床鋪整理等勞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學生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發動家長參與孩子的勞動訓練。通過讓學生在家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切實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分享勞動成果。
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家庭個體經營勞動。引導學生擴大服務范圍,緊密聯系生活。

學生勞動課
行而不輟,向陽而上。本學期的跟崗學習接近尾聲,但余味悠長,留給我的是反思、是沉淀。作為一名特殊教育教師,本人將以此次機會為契機,勿忘初心,讓每一個生命向陽而生,助力殘疾兒童快樂成長,為每一個特殊兒童少年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