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一尊身姿挺拔、眼神堅毅的漁家姑娘雕塑在龍騰街道媽嶼島東南角落成。雕塑高6.5米,主體為粉紅麻花崗巖,屹立于面向出海口的礁石之上,直面前方風波巨浪,守護身后萬家燈火。
△一個視頻帶你了解電影《海霞》
雕塑名為《海霞》,以曾在媽嶼島取景拍攝的紅色電影《海霞》為原型進行再創作。1975年公映的電影《海霞》改編自黎汝清的長篇小說《海島女民兵》,以漁家姑娘海霞的人生經歷為主線,將解放之初一群意氣風發的女民兵融入美麗的海島風光,一經上映引起全國巨大轟動。“大海邊,沙灘上,風吹榕樹沙沙響,漁家姑娘在海邊,織呀織漁網……”電影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也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電影《海霞》劇照
媽嶼島地理位置險要,自古都是南海的國防要地、海防前哨,長期被列為軍事禁區,一直到1980年才對外開放。在多年的海戰洗禮中,島上漁民積極響應當時“全民皆兵”的號召,其中涌現出一批“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漁家女,她們團結海島群眾,與當地駐軍開展軍民聯防,并積極參與軍事訓練、維護治安、搶險救災、扶貧幫困,她們都是媽嶼島上的“漁家姑娘”。

△《海霞》雕塑設計手稿
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如今,“海霞”這一形象早已從小說人物、軍事典型、電影名稱當中脫胎出來,“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海霞精神已逐漸凝結成一種時代象征和文化符號,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其精神內涵,逐漸延伸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行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服務群眾的價值取向,都應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境界追求和自覺行為。


△《海霞》雕塑實拍
隨著近幾年汕頭內海灣整治工作和媽嶼島鄉村振興規劃的實施,媽嶼島正發生著喜人的變化,島嶼顏值得到全面提升,逐漸成為以“海島文化”為特色的宜居宜游美麗社區。“海霞文化”的融入,將進一步推動媽嶼島打造潮汕紅色革命文化體驗首選地,逐漸形成“紅色文化+旅游”“潮汕文化+旅游”“美麗鄉村+旅游”等旅游品牌,打造匯集“古跡、民俗、文化、美食”于一體的精品海島旅游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