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組建的官埭鑼鼓隊已成功舉辦了多次春節活動

文藝巡游

官埭鑼鼓隊新隊員多為零零后

舞龍表演

紀良修展示官埭鑼鼓隊珍藏的樂器
龍湖區龍祥街道泰龍社區,原稱官埭頭,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是遠近聞名的文藝之鄉。昔日的官埭頭村有官一潮劇團、官埭頭涂戲隊、官埭頭鑼鼓隊、官埭頭絲竹弦樂隊等,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官埭頭鑼鼓隊曾多次代表官埭公社參加汕頭地區的比賽與演出,受到各界好評。
由于參與鑼鼓隊的隊員年齡逐漸增大,年輕人又忙于生計,鑼鼓隊一度出現人員青黃不接的情況。為弘揚和傳承社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群眾春節期間的文娛生活,2015年,在各級領導和社會熱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該社區精心組織,多方籌集資金,組成了一支由潮州大鑼鼓和絲竹弦樂為主、彩旗隊為輔、共300多人的文藝巡游隊伍。這支鑼鼓隊有不少隊員都是零零后,通過以老帶新的形式,讓年輕鑼鼓手盡快熟悉技能,使這一傳統文化獲得了很好的傳承。
民俗表演亮絕活,四鄉八里齊稱贊
近日,經龍湖區文聯聯系,筆者來到泰龍社區,感受到民間藝術在鄉村振興中煥發的勃勃生機。
泰龍社區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社區中現存有紀氏二房宗祠、機學祖祠、扶龍古寨、大夫第、儒林第、玄天上帝古廟、歷代石刻碑文等文物古建筑。其中有三處古建筑被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孕育了獨特的民俗文化,泰龍社區的民俗文化活動眾多,每年的正月初一春節民俗文藝巡游和三月初三的玄天上帝民俗廟會,遠近聞名,熱鬧非凡。
這些民俗活動由來已久,具體是什么時間開始的,社區里的老輩人都已經說不清楚了。年逾七旬的泰龍社區老年人協會理事紀良修介紹說,鑼鼓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就已存在,他從小就聽著熱鬧的鑼鼓聲長大,鑼鼓隊在遠近鄉里非常有名。泰龍社區之前隸屬于澄海縣,澄海縣舉行的巡游慶祝活動都少不了官埭鑼鼓隊的參與。
說起官埭鑼鼓隊為什么這么有名,紀良修說,那是因為官埭的銅鑼比別的村大,別的村銅鑼也就三四斤重,官埭的銅鑼面寬,足足有六七斤重,而且過去官埭鑼鼓隊的鑼手有“絕活”,就是巡游經過石門斗時,會將鑼拋過門頂,然后又迅速過門接住。這樣的絕活,沒經過長時間刻苦練習,很難完成,其他地方的鑼鼓手做不來。
文藝人才青黃不接,鑼鼓隊呼喚接班人
紀良修說,官埭鑼鼓隊巡游慶祝活動有個規矩,要么不舉行,舉行就得連續三年不間斷,所以每次舉行都要經過慎重考慮并且做好精心的準備。受各種因素影響,官埭鑼鼓隊的傳承和發展也經歷了很多起起落落。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的20多年里,由于缺少經費,官埭鑼鼓隊一直沒有舉行過巡游慶祝活動。1989年,村里投入了1.5萬元,重新啟動了鑼鼓隊的春節巡游活動,大家都歡欣鼓舞,熱情參與。但很快又碰到新的難題。由于很多年輕人外出工作,鑼鼓隊的隊員年齡越來越大,文藝人才青黃不接,讓官埭鑼鼓隊又一度停滯不前。但熱愛鑼鼓隊的村民精心保留著各種服裝樂器道具,期盼再次重啟鑼鼓隊。
為了培養鑼鼓隊新鮮血液,1995年,村里經過宣傳發動招收了一批新隊員,憑著對家鄉文化傳統的熱愛,很多年輕人報名參加,克服各種困難,利用業余時間,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培訓,鑼鼓隊又再次重啟活動。
老鼓手代代相傳,新鼓手奏響新聲
2015年,隨著國家對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視,官埭鑼鼓隊再次迎來發展的春天。龍湖區文體廣旅局非常重視官埭鑼鼓隊的傳承和發展,為之爭取了一定的經費,社區也十分重視,發動鄉賢再次捐資贊助鑼鼓隊發展。紀良修被委以重建鑼鼓隊的重任。
為了給鑼鼓隊注入年輕血液,他們專門在10多歲的孩子中挑選培養對象。消息傳出,報名踴躍,經過擇優錄取,為鑼鼓隊招收了五六十名新成員。
為了讓新隊員盡快掌握技能,老隊員們盡心盡力對他們進行指導,還請來專業的老師進行培訓,培訓都是晚上時間進行,大家集中到社區居委大院認真學習,堅持了整整3個月時間。這次不但培養了各種樂器演奏人才,還培養出了兩名年輕鼓手,彌補了鼓手傳承青黃不接的難題。
鼓手對官埭鑼鼓隊有著重大作用。據了解,官埭鑼鼓隊一般分為武隊和文隊,武隊由鼓手領隊,文隊由小嗩吶手領隊。鼓手就像武隊的總指揮,其他樂手都是聽著鼓點進行演奏的;文隊由小嗩吶領隊,小嗩吶一響,其他的“蕭弦琵琶箏”隨之應和。在鼓手和小嗩吶手的合作引領下,隊員們才能演奏出剛柔并濟的鼓樂。
紀良修說,鼓手一直都是老帶新代代相傳,老鼓手紀力貴、紀順正、紀漢和都很優秀,到了20世紀90年代,老鼓手年事已高相繼離世,鼓手后繼乏人,這次專門邀請澄海那邊的老鼓手來幫忙培訓,零零后青年紀祖澤和紀博林表現出極高天賦,大家都非常高興,慶幸官埭鑼鼓后繼有人了。
新組建的官埭鑼鼓隊在泰龍社區已經成功舉辦了多次的春節活動;2017年還代表龍湖區參加市第四屆文化節獲得好名次。每次官埭村鑼鼓隊文藝巡游,參加人數都多達三四百人,規模大,影響力強,使傳統民間藝術文化活動得以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