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街道通過加快文化設施建設、組建民俗文藝隊伍、發掘特色文化、整合社區資源,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動片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構建文明和諧新珠池。
一、加強領導,落實職責
為切實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街道專門召開黨政聯席會,部署文化建設工作,制訂出臺創建“文化強街”工作方案和文化建設規劃,配強“文化強街”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和任務目標,要求各社區黨支部、居委會統一思想,高度重視“文化強街”工作,千方百計推進社區文化建設。
二、建設文化活動場所,加快群眾文化設施建設步伐
為了給轄區居民提供一個公共文體場所,街道積極加快群眾文化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對文化站資金投入和硬件設施的配套,共投入資金30多萬元,高標準規劃集閱覽、休閑、計算機上網為一體的圖書室,新增購置圖書,使圖書室藏書總量達到10000冊,配套電腦10臺套、多功能廳音響設施和投影儀以及健身室和乒乓球室等活動器材。二是建設社區文化廣場,在廣興、媽嶼、內充公和永安四個條件較成熟的涉農居委建成集文體活動與休閑、人文景觀、生態景觀于一體的公共文體活動場所。2005年,媽嶼社區文化廣場和觀海長廊投入資金180萬元,工程已投入使用;永安社區占地達30畝的文化廣場的規劃、圖紙設計工作已全面完成并開工建設;內充公社區2010年準備投資250萬元建設占地15畝的文化廣場,豐富村民文化生活。三是根據區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工作部署,完成廣興村“農家書屋”工程的建設,制訂發展規劃,對村(居)加強指導,爭取上級撥款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工程建設,配套各類適合農民需求的圖書、電視機、DVD機等設備,積極引導農民讀書用書,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滿足廣大讀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組建民俗文藝隊伍,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街道立足潮汕歷史文化,不定期組織社區民風民俗文藝活動。一是著力組建詩、書、畫、謎、攝影等愛好者協會,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組織較大型的展覽和比賽,提高協會的知名度。二是文化站指導條件成熟的社區成立潮劇團、鑼鼓隊,利用節假日舉行演出和巡游活動,同時街道撥出部分資金對一些演出給予補助。三是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積極作用,在街道機關和各社區居委組建籃球隊,不定期組織籃球友誼比賽,各社區居委會之間也經常進行籃球友誼比賽等。四是充分利用涉農社區業余文藝團體隊伍和城區居委會“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業余潮劇團等有利條件,加以引導、協調和規范,把轄區內各文化藝術人材組織起來,組建富有珠池民俗文化業余隊伍,充分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四、發掘旅游資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一是以媽嶼船渡碼頭、觀海長廊、步行街、文化廣場、運動場配套建設為基礎,大力加強媽嶼島的環境衛生整治,重點加強對媽嶼島上的老媽宮、新媽廟、東海普陀山寺遺址(1974年建,1999年初擬重建,已經市宗教局批準)、天后宮、清代古炮臺遺址、天主教堂、望海觀音、英國海關稅務司舊址以及有近兩百年歷史的導航燈塔等文物、古跡、歷史紀念場地的保護工作,將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和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嘗試舉辦媽祖文化節,打造媽祖文化品牌,提升媽嶼島旅游文化品位。二是為了發揮區域優勢,以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主題樂園的開發為契機,努力形成一個集娛樂、科教、休閑于一體的商貿區,豐富轄區的旅游產業,拉動整個區域的旅游經濟和現代服務業。
五、整合社區資源,構建社區文化服務網絡
充分發揮涉農社區老年人活動室、圖書室、乒乓球室、籃球場和城區片社區“星光老年之家”等活動陣地作用,要求城區片的居委要結合高檔住宅區較多的資源,積極協調與各物業公司關系,依托住宅區已建成的會所、小區廣場、游泳池以及其他公用設施,將其納入社區文化活動外延陣地,創建一批文化活動點、居民休閑場所。以天山社區“星光老年之家”為例,珠池街道天山社區居委會投資建設配置室內外活動器材的健身場所,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一個休閑、娛樂、健身、交友的好去處,使之成為長者的“安樂之家”。對轄區幼兒園及各種琴、棋、書、畫培訓班、網吧等進行摸查登記,科學引導,使之朝著文明、健康的軌道發展。街道每年組織舉辦一至二場群眾性大型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