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在线观看免费,蜜桃av免费看,97久久人人,国产成人高清成人av片在线看,国产高清一级片,成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东宫西宫,范冰冰全部三级伦在线观看
    古建筑
    2019-06-05
    汕頭市龍湖區地方志辦公室
    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政府網站

      證果寺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證果寺路。1994年10月,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證果寺始建于明代永樂四年(1406),有600年的歷史,是市區唯一明代敕封古寺。該寺初名崇福庵,歷經滄桑,嘉靖四十四年(1565) 被朝廷敇封為“證果禪寺”。曾于清康熙八年(1669) 重新修建。康熙五十四年(1715)、乾隆五十八年(1793)、民國十二年(1923) 重修。寺內有600年樹齡的菩提古樹和般若泉古井一口。1988年2月,證果寺由法師釋圓徹主持籌備復建。1997年竣工,2001年11月4日,舉行隆重開光典禮。該寺具一定規模,它坐北向南,呈長方形,通進深71.7米,通面寬24.9米,占地面積達1800平方米。由中軸線從外向內依次是山門、華藏法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設有消災堂、報恩堂、伽藍殿、地藏殿、觀音閣、客堂、五觀堂、方丈室、僧舍等。

      騰輝塔  又稱蓬洲塔、鷗汀塔,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塔圍內一橫東側。1988年11月19日,被列為汕頭市文化保護單位。騰輝塔于乾隆三年(1738) 由澄海縣鷗汀鄉人,翰林院檢討辛昌五等籌建。為貝灰砂混合夯筑的風水塔。塔門向北,現殘高15.66米,占地面積20平方米,塔身為六角形,外觀分為7層,塔內為空心,每層6面均開有拱形小窗,1耀3層的塔墻基座厚約1米,作為堅實底座,每層之間原鋪設木板,頂層為5層空心小塔。外觀形成塔上加塔形狀。1918年,受地震影響,塔上小塔已嚴重傾斜,塔身有裂痕,至今尚未修復。

      鷗汀天后宮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北畔中街。初建于明天啟壬戌年(1622),坐東北向西南,廟面寬13.1米,進深12.25米,建筑面積160平方米。康熙丁巳年(1677)、乾隆甲寅年(1794) 11月先后重修。該廟為三進連體格局,外墻為磚石結構,內為石木柱梁屋架,舉架間的金木雕飾保持原狀,屋頂為潮式嵌瓷,外埕有2根船桅式旗桿,廟右側與福德祠相連接。天后宮石匾為乾隆乙卯年(1795)的牌匾,其背面刻有重建碑記。1990年、2002年,由當地善信集資重修。1995年6月,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點。

      媽嶼天后古廟  分老宮、新宮兩座,位于龍湖區珠池街道媽嶼社區中部北側山坡。兩座古廟均坐東北向西南,為三進連結建筑格局。老宮初建于元代,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清咸豐十一年(1861)和民國十七年(1928) 均有改建擴建,1992年重修。面寬17.4米,進深13.4米,建筑面積232平方米,老宮前設有祭臺、戲臺和天公拜亭。新宮位于老宮南面山坡下30米處,建于清咸豐八年(1858)。1944年,受臺風襲擊坍塌,1992年重修。通面寬17.65米、進深14米,建筑面積247平方米。新宮門口的兩根雕龍石柱和石獅及欄桿小石獅為古廟的原物。廟東側有石碑刻4通,其中2通為清代古石碑。1988年11月,兩座天后古廟一并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后陸續擴建山門、亭榭、雕塑等構筑物,形成占約3200平方米的媽祖文化景區。

      媽嶼龍王宮  位于龍湖區珠池街道媽嶼社區赤埠路一橫。坐西北向東南,面寬9.75米,進深11.5米,建筑面積112平方米,為一庭院一主廟二進磚木結構。庭院左右分別為龍井、虎井,屋頂有嵌瓷浮雕。清咸豐八年(1858),由媽嶼島上的商家捐資998銀元興建。后因自然災害及年久失修而荒廢。1988年,由旅居新加坡華僑張德法帶頭,有108位海外僑胞及當地善信共捐10萬余元在原址上重建,1989年11月竣工。廟內供奉高約1米的海龍王及夫人彩色木雕像兩尊。金港韋陀爺廟位于龍湖區新津街道金港社區金港街南二橫宮前,建于清道光丁未年(1847),歷年均有修繕。1969年,該廟遭“七二八”臺風海潮襲擊而坍塌,1992年重建。該廟坐西北朝東南,面寬5.4米,進深7.3米,建筑面積37.73平方米,單體硬山頂建筑,灰磚墻體,木屋架。廟內有1992年重建的石刻碑。廟外設有四柱拜亭,鋼凝結構,黃色亭屋頂。廟內主祀韋陀菩薩,村民視為該鄉的保護神。自清末起每年正月舉行祭祀活動。

      金港龍尾爺廟  位于龍湖區新津街道金港社區金港街南二橫宮前,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1969年,被強臺風摧毀而坍塌,1992年由當地善信捐資,與相鄰的韋陀爺廟一起重建。該廟坐西北朝東南,面寬4.5米,進深6.92米,建筑面積31.14平方米,單體硬山頂磚木結構,外設有鋼凝結構的拜亭。廟石匾“龍尾爺廟”為古匾。廟外左側有1992年立的一通石碑刻,規格為180伊66伊18厘米。廟內供奉龍尾爺及夫人像。金港龍尾爺廟是當地善信求簽問卦的神廟。

      官埭紀氏大宗祠  位于龍湖區龍祥街道洋濱社區。建于乾隆初年。1985年歸還當地紀氏后裔。1997年重修。該祠坐南朝北,面寬18.5米,進深36米,占地面積540平方米。為三進兩天井兩伙巷的潮式祠宇建筑格局,內為石木柱梁結構。門外置兩石鼓,大門兩側墻上有“鑾英教子”、“紀信扶漢”、“曉嵐輔清”、“元寵入潮”等4幅紀氏四個歷史故事的嵌瓷浮雕;二進為拜亭,三進為主祠“報本堂”,主奉潮汕紀姓先祖紀恩(1246耀1317),祠前有約800平方米大埕,置兩旗墩,兩側有4棵榕樹,其中2棵是300多年樹齡的古榕,祠前左伙巷口有水井1口。

      官埭上帝廟  位于龍湖區龍祥街道泰龍社區中心街官埭寨門內。初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庚辰年(1880)和1916年重修。1998年重建。小廟坐北向南,面寬3.88米,進深6.13米,占地面積50平方米。小廟為磚石墻體,石木柱梁,屋頂有精美嵌瓷,廟外鋼筋水泥結構拜亭與廟相連。主祀玄天上帝。廟正面朝官埭頭村老寨門,寨門內左側寨墻有石碑刻2通,其中1通為光緒庚辰年立,另1通為民國丙辰年立的重修上帝廟碑刻。

      泰龍紀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龍祥街道泰龍社區中心街16號。重修于清光緒癸未年(1883),坐西南向東北,祠面寬15.4米,進深20.8米,建筑面積321平方米。該祠為二進三開間格局,石林主梁,夯土墻體。一進門庭為硬山頂,二進主祠“佑啟堂”為7架前后廊格局,祠外埕有照壁1處。該祠是官埭紀氏二房的祖祠,建于清康熙年間,嘉慶二十四年(1819)、光緒九年(1883) 均有重修。現因年久失修,殘破嚴重。祠內有“佑啟堂”石碑刻1通,主要記載官埭紀氏第八世祖于明代正德十二年(1517) 至清光緒癸未年(1883)第二十四祖,歷十六代世祖的名字。

      官埭紀氏祖祠  位于龍湖區龍祥街道泰龍社區樹下巷3號,建于清乾隆乙亥年(1755)。坐西北向東南,面寬16.8米,進深20.5米,建筑面積273平方米。該祠為二進三開間格局。整座祠堂均為石木梁柱,貝灰夯土墻體,一進大門為硬山頂,屋脊有雙鳳朝牡丹崁瓷;二進主祠名“孝思堂”,為7架前廊結構,舉架木雕飾依存。左側伙巷內有古井1口,祠外有大埕150平方米。該祠是龍湖區官埭、洋濱一帶紀姓的祖祠。1995年,歸還紀姓族人。

      洋邊國王廟  位于龍湖區龍祥街道洋濱社區洋濱肉菜市場后側,建于明代正德年間(1506耀1510)。坐東向西,單體建筑,面寬8.5米,進深6.2米,建筑面積50平方米,外墻白色,正面繪制兩幅古代文武官員群像畫。廟前裝置鐵架雨棚,廟左側有福德祠小廟及重建的石刻碑,記載有清初海禁和復展事件。該廟是龍湖地數座三山國王廟中年代最早的神廟,內供奉三山國王之二王爺及夫人像。

      辛氏大宗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辛厝巷永興街88號。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建,乾隆四十四年(1779) 重建。該祠坐北向南,祠面寬16米,通進深42米,建筑面積672平方米。該祠為三進三開間兩天井的祠堂。一進門庭為三門硬山頂結構,二進中庭為七架前后廊,三進主廳為九架前廊。祠內屋架、穿斗木雕花飾基本完好。天井左右兩廊有的石碑刻8通。

      五座祠  是鷗汀李氏的宗祠(因五座相連,當地人稱“五座祠”),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大樹下巷上段,建于清代。坐東南朝西北,祠面寬17米,通進深81米,占地1446.7平方米,建筑面積524.2平方米。分別由門庭、英毅公祠、牌坊、中庭、印亭、主祠及后花園、兩側伙巷連為完整的大庭院,是龍湖地域占地面積最大的祠堂。

      鷗汀張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大樹下巷5號,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光緒乙亥年(1875) 重修。20世紀80年代歸還張氏后裔。1992年,修繕。該祠坐東南向西北,面寬18.8米,進深41.8米,占地785.8平方米,建筑面積414平方米。鷗汀張氏宗祠是三進三開間兩伙巷建筑格局,磚石墻體、石木柱梁結構。一進為硬山頂石板墻體,二進為7架前后廊結構,三進為9架前廊結構。兩伙巷的房間在土改時分給當地住戶,伙巷底處有水井2口。祠內有重修碑記,記錄建祠年代及張氏輩序。

      李氏蓬祖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東巷16號,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坐西北向東南,面寬17.3米,進深22米,占地面積380平方米。這是昔時鷗汀鄉李氏的房祠(子祠)。民國年間曾作為該鄉李姓族人的私塾,名“拓基小學”。該祠堂門庭共有12屏石刻浮雕,是初建原物,其工藝精美且保存完好,當地人稱該祠為“公仔祠”。祠匾為陰刻古石匾,梁架木雕等保存完好。

      鷗汀寨北定門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溪墘巷口。北定門為雙重回形寨門,寨門為南北走向,占地25平方米。因地面增高,現存門墻2.4米。寨門左側有一座殘高3.1米的方形更樓。早在明代初年,位于韓江下游的鷗汀背寨,由于受倭寇、海盜及鄰鄉的擾患,村民自發建寨。至明隆慶二年(1568)鷗汀人與澄海人林道乾對抗,該城寨被毀。爾后,鷗汀人再建城寨以自衛,取名“鷗汀背寨”,是當時韓江下游四大寨之一。清順治十四年(1657)十一月,鷗汀背寨被鄭成功率兵攻破。康熙七年(1668) 重建,其寨城周圍600丈、高1.4丈,分別設有“東安”、“西寧”、“南薰”、“北定”4個寨門,設有水師營寨駐防。該寨歷時200余年,1942年,淪陷時城墻被日偽拆毀。1950年,部分寨門因年久失修而拆除。現存“北定門”和張厝的“北平門”兩處。

      鷗汀公王廟  屬三山國王廟,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溪墘巷口。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1992年,重修。坐東南向西北,單體建筑,廟面寬9.7米,進深14米,建筑面積136平方米。因該廟外飾為紅色墻壁,故當地人稱之為“紅宮”。該廟為三進連體結構,內供奉三山國王的三王爺和夫人像,兩側另供奉天后圣母、注生娘娘、巡撫和總督爺(即清代康熙年間的巡撫王來任和兩廣總督周有德)。廟內有左右各有小天井(稱龍虎井),石木柱梁,舉架金木雕基本保存完好,右側墻上鑲有同治四年的古碑刻1通,記載十年一燈首的議事章程及當年題捐人名錄。

      鷗汀李氏大宗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社區蓬鷗中學內。坐東北向西南,建于清代。祠面寬17米,進深38.3米,建筑面積651平方米。三進硬山頂祠宇格局,一進為三門五開間,正門門匾“李氏大宗祠”,左右門匾各寫上“盤根裕蔭”、“奕葉垂芳”;二進為三開間十一架兩廊;三進構架與二進相同而比前座臺高40厘米。三進之間均有天井。其柱梁為石木構架,墻體均為貝灰夯筑。根據其建筑形制及構件推測,該祠應建于清初期,是鷗汀一帶李姓的大宗祠。清末曾作為鷗汀鄉李氏私塾。1912年,開設蓬鷗高等小學。1945年,為縣立蓬鷗初級中學。現該祠作為蓬鷗中學的圖書館、音樂室、體育器材室等教學用房。現祠內除部分金木雕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壞,大部分保存完好。

      橫城古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南畔東街,為三山國王神廟,建于清乾隆年間。坐北向南,廟面寬12.8米,進深14.2米,面積155平方米。該廟內為三進相連的磚木結構,內為石木柱梁,舉架間的木雕刻基本保留原狀,廟外正面墻體由瓷磚裝飾,廟旁有福德祠小廟1座。供奉三山國王中的二王爺和二尊夫人像,當地人稱“二王爺廟”。1994年,由當地善信捐資修復。

      準清庵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西畔齋堂巷5號,坐西北朝東南,庵門朝東,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分別由天王殿、圓通寶殿、客堂及6小間附屬房間構成。準清庵于明末清初(約1640耀1650) 由本鄉林玉蓮所創,原名“齋堂”。至乾隆五年(1740) 由潮安縣庵埠準提庵尼師釋福龍倡修并定名“準清庵”,后歷年均有修建。1987年,由釋長慶尼師駐錫,歷時7年重建該庵,至1994年建成,同年1月20日舉行落成開觀典禮。其中天王殿面寬12.4米,進深8.3米;圓通寶殿為歇山頂三開間結構,四周回廊、前后臺級,面寬16.6米,進深12.2米,清代廟宇建筑風格。這是市區建寺年代較早的庵堂。

      南薰古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南畔中街,是一座三山國王廟,建于清乾隆年間,道光戊戌年(1838) 重修。1989年,再次重修。坐西向東,廟寬8.9米,進深9.9米,建筑面積95平方米,三進連體磚木結構建筑。廟內為石木柱梁構架,左右分別有小天井。廟內供奉三尊國王及一尊國王夫人塑像,兩旁供奉著舍人爺、天后圣母、雙忠圣爺、巡撫、總督。外觀為紅色瓷磚墻體,古廟左側連結有福德祠。現該廟門匾上有“南薰古廟”古石匾一方,石匾背面有“恩覃乘木”四字,落款為“道光戊戌年夏月殻旦立,沐恩治子許功宏敬酬”。

      鷗汀林氏華祖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南畔中街33號,初建年代為清后期。坐東北向西南,祠面寬21米,進深21.5米,占地面積451平方米。該祠為二進三開間潮汕祠堂格局,石木柱梁構架。一進為單門硬山頂,石匾“林氏華祖祠”五字,墻上有浮雕彩屏畫6幅;二進主祠為7架前后廊結構,舉架間的木雕花飾已不存在。左伙巷有房間5間,祠前外埕310平方米。2000年以來,潮州林氏宗親為紀念先祖林巽,在該祠設立“汕頭市潮州前八賢林巽墓園理事會”,作為專議林巽墓園籌建之事。

      鷗汀西寧橋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西寧街。建于清乾隆甲辰年(1784),是一座三孔小石橋。橋長19.5米,寬1.9米,兩端橋墩由石板加貝灰砂夯筑,橋跨梁是由4條寬約0.5米,厚約0.3米,長6.3米的花崗巖石條筑成。橋墩與引橋連為一體,各有8級臺階,每級寬1.9米,長0.5米耀0.8米不等。兩端橋墩下各有寬約1.2米的方形橋孔,其深度因積淤泥而不明。溝渠原是一條清澈的“北畔溪”,現為泄洪溝渠。現橋東側有石碑1通刻有數十當地捐建信士的名字及捐資數量,為乾隆甲辰年,該石碑高1.25米、寬0.61米、厚0.2米,現立于橋東側。

      鷗汀國王古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北畔西街。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咸豐三年(1853)重修。2000年再次重修。坐東南朝西北,廟面寬10.5米,進深15.1米,建筑面積158平方米,三進相連三開間格局石木柱梁構架。屋脊有雙龍奪寶及花鳥人物故事嵌瓷,門額“國王古廟”古石匾,刻有“乾隆壬戌年夏月吉日鐫”。

      鷗汀許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南畔中街青磚祠巷,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康熙四十七年重建、1936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祠面寬15米,通進深27.4米,占地面積411平方米。宗祠為三進三開間單檐硬山頂,依次為門庭、天井、印亭連接主祠,祠左右為伙巷,祠堂前有闊埕。門額古石牌匾“許氏宗祠”。大門口有石鼓一對,左側伙巷有古井一口。門庭有貝灰陰刻書法6屏,是1936年重修時鷗汀鄉賢許之翰手書。20世紀90年代歸還許氏族人。

      龍美陳氏家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龍美社區沿江街中段,建于明末崇禎年間。清代曾有修復。民國二十九年(1940) 修繕。坐西南向東北,門面寬27米,進深26.2米,占地面積708平方米。該祠為三進硬山頂三開間兩伙巷明代祠堂建筑格局,為潮汕傳統“雙佩劍”建筑形制,二進印亭(即拜亭)與三進主祠相連,主祠為9架前后廊石木柱梁結構,祠內木雕花飾基本完好。左伙巷有房間2間及花圃,右伙巷有5間。

      舊地北帝圣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舊地社區元興二橫街口,建于清嘉慶戊辰(1808)。20世紀80年代由當地村民集資修建。2000年重修。坐西南向東北,廟面寬4.96米,進深8.4米,建筑面積41.66平方米。為潮式二進連體硬山頂廟宇。廟脊有雙鳳朝牡丹嵌瓷浮雕,外觀為紅墻綠瓦。廟內主奉玄天上帝,以及李爺公、趙爺公諸神。其中“北帝圣廟”古香爐的“左耳”頂部已殘損,留下“慶戊辰年”4字。自建廟至今一直由原漁洲五社(今舊地、新地、流美、溪西、鐵洲)民眾所供奉。

      萬石陳氏家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萬石社區南來街中段,建于明末。咸豐九年重修。坐北向南,祠面寬15.7米,進深22.1米,建筑面積347平方米。陳氏家廟是萬石的陳氏祖祠,二進三開間硬山頂祠宇建筑結構。一進門庭置石鼓1對,石筑墻體,有四屏泥塑浮畫彩屏,門匾“陳氏家廟”為陽刻石匾,進門懸光上有1986年重掛的“進士”二字木制牌匾,落款“嘉靖甲辰二甲進士陳昌言”。主祠“思成堂”為石木柱梁,舉架間金添木雕基本保存完好,祠內有清咸豐九年重修時立下“廟約”1通。祠堂外面有三山門牌坊,牌匾正面“木本水源”,背面“世濟其美”的陰刻石匾。

      鷗汀七圣廟  原名七圣夫人廟,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陳厝寨社區宮橋頭。坐東西向西南,廟面寬11.4米,進深13.9米,建筑面積160平方米。該廟為三進相連三開間建筑格局,廟內為石木柱梁構架,舉架間為金漆木雕。初建年代不詳,清初嘉慶十九年(1814)、咸豐八年(1858)、光緒十八年(1892) 均有重修。1985年重修。該廟祭祀的七圣夫人相傳是“海上女神”媽祖麾下的七個圣夫人,屬民間保護神。廟內有光緒十六年木質神位牌匾1塊、石刻碑記9通,其中4通為清代古碑刻。該廟供奉七圣夫人為文、武夫人塑像各七尊。

      陳厝寨舊址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陳厝寨社區內,建設年代為清代。據原汕頭市郊區文史資料記載:陳厝寨村位于汕頭市區東北側。元代延祐年間(約1314耀1320),陳氏四世祖陳平齋自潮州磷溪到此創鄉。后有佘、郭、翁、吳等姓氏相繼移居于此,從事圍墾種植。隨著子孫蕃衍,逐步形成村落。全村以陳姓居多并筑有村寨而得名,是一處典型的古民居聚落址。原古寨東南圍墻已不存在,當地居民已向寨南方位擴建民居,使原寨形狀無法測定。該寨南北約260米,東西約300米。該寨西側仍保留有一段貝灰夯筑的古寨墻,長95米,高3.8米,保存較好。村寨內保存有多處寨門及巷道閘門、更樓。寨外古榕多棵,溝渠碧池環繞。

      陳氏俊祖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陳厝寨社區大園街2號,約建于清代中期。坐東北向西南,面寬12.5米,縱深17.5米,建筑面積220平方米,為二進硬山頂石木柱梁結構,建設年代因祠內沒有留下可考的實物資料。其祠堂的形制保留清代的格局。是該村寨陳氏的房祠,其祠內石木雕飾部分損毀,一進門庭的墻體灰泥塑壁畫是晚清時期的工藝。其石刻匾“陳氏俊祖祠”為陽刻行楷字體。20世紀80年代歸還當地陳氏族人。1986年重修,祠堂基本保留原貌。

      東畔甘泉古井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陳厝寨社區后溪池東畔井頭巷。初建年代約清道光年間。該井為方形石井,深3.9米,井口由兩級石塊壘砌,井臺高35厘米,井口外徑長93厘米、寬85厘米,內徑長60厘米、寬50厘米。當地人稱“香泉井”。據了解,龍湖區漁洲一帶有古井7口,皆稱“香泉井”,其中3口已干枯廢棄,3口已改變原狀,唯后溪池東畔井口巷這口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井水清澈可飲用。

      鷗汀佘氏家廟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蔡社社區上佘街,建于清康熙年間。坐東北向西南,祠面寬21.5米,進深42.7米,占地面積918平方米,為三進三開間、二伙巷祠宇格局。一進為單門三疊硬山頂結構,二、三進為九架前后廊結構,石木建筑構架,紅梁綠桷,舉架間有麒麟、文官人物等木雕飾,有清代文官家廟特點。建筑年代沒有文字及碑文可考。據悉,該祠是先祖佘志貞(1643耀?原名佘艷雪) 在朝廷任職后所建。

      鷗上陳氏簡祖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上居委大池西北面。坐北向南,祠堂門匾上書“陳氏簡祖祠”。該祠為二進結構,系清代祠宇建筑,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祠前為一大埕,面積300平方米。陳氏簡祖祠為宗祠、房祠之外的子祠(私祠)。該祠于1993年修建。

      蓬沙書院與方公講院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林厝村文祠路頭,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坐西南向東北,通面寬33.1米,總進深65.7米,占地面積2174平方米,為四進三天井兩巷兩排廂房組成。兩院為磚石及貝灰夯土墻體,石木柱梁結構,一進門庭為二疊歇山頂三門結構,門口有24幅浮石雕飾,二、三進均為九架前后廊結構,四進與天井、后花園單獨成院落,并在西側另開大門,匾額有“方公講院”四字。在中庭院落左右伙巷各設有16間小書房。兩院是清同治年間潮州總兵方耀倡建。2000年,澄海市公布為文保單位。

      名賢公祠(王天性紀念館)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林厝村中興街85號,建于清康熙年間。坐南向北,祠面寬22.6米,進深32.6米,占地780平方米,為二進三開間硬山頂祠宇格局,一進為三門,中門有“名賢王公祠”石匾,左右兩門分別有“清風勁節”、“代有聞人”石匾,二進為七架前后廊石木柱梁構架,現設為紀念展廳,內有王天性泥塑坐像和生平介紹,展館對外開放。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原金砂鄉民眾為紀念王天性的功績,曾在蓬中村口建懷德祠以祀之。清康熙后期擇現址重建,咸豐四年(1854) 被官兵燒毀。同治、光緒年間重建。1994年,歸還王氏后人并著手重修,重修時加掛“王天性紀念館”牌。2000年,被澄海市列為文保單位。

      王氏小宗祠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林厝村王厝二巷口,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坐北向南,祠面寬19.85米,進深22.4米,建筑面積443平方米,為潮式單佩劍建筑格局,一進為硬山頂磚石墻體,石刻浮雕屏畫12幅,牌匾“王氏小宗祠”字樣;二進拜亭與三進大廳(懷遠堂) 相連,為9架前后廊結構。右伙巷有側房7間,其格局與王氏大宗祠相對稱。道光二十七年(1847) 重修。咸豐二年(1852)因王氏族人王興順,在當地組織抗糧反清活動,咸豐四年(1854)被清廷派兵鎮壓,該祠被燒毀。同治元年(1862) 重建,同治九年(1870),潮州總兵方耀在外砂辦“積案”時實行清鄉,該祠再次被毀。后歷年均有修復。現基本保留清代建筑風格。王氏小宗祠是外砂王氏開基祖王坦的二房祖祠,因與王氏大宗祠同坐而稱“小宗祠”。

      木坑圣廟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華埠村北大街文化廣場前,重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坐南朝北,廟面寬9.3米,進深14.7米,建筑面積136平方米,單體三進相連硬山頂格局,石柱木梁結構,一進為五架前后廊,二進為五架無廊,三進為七架前后廊,舉架間的木雕花飾基本完好。該廟初建于明代,清康熙、嘉慶年間重建或重修。1996年重修。該廟供奉封為木坑圣王介子推及三山國王等。廟內有2通重建碑記,其中嘉慶十二年(1807) 碑記記載該廟自康熙之前曾毀于兵燹,“靖邊禁海”展復后有過修建。該碑記還記錄有田地租銀用于廟祭等事項,對研究潮汕地區在清初“靖邊禁海”事件有參考價值。

      王氏大宗祠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李厝村王厝大巷口。坐北向南,祠面寬14.8米,進深22.4米,建筑面積432平方米。該祠為潮式單佩劍建筑格局,一進為雙疊檐硬山頂石墻單門結構,門樓有6幅陰刻重修廟記石刻,二進拜亭與三進大廳相連,祠左伙巷設7個小廳房。據王氏大宗祠重修紀略載:該祠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后歷經戰火及自然災害,于明萬歷、清康熙、咸豐、同治及民國年間均有修建。1999年重修。

      外砂玄帝古廟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李厝村廟前路口,重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坐北向南,面寬10.9米,進深13米,建筑面積130平方米。該廟為三進連體三開間格局,外墻為夯土加石框架,內為石木柱梁,舉架間的金木雕除傳統的獅、人物、花卉之外,還有鶴、蟹等金木雕飾,而且兩邊木雕圖案不對稱,工藝精美。該廟初建年代不詳。據廟前乾隆二十六年重建碑記載:玄帝古廟年代久遠,昔時地處濱海的金砂鄉(今外砂新溪一帶)常有海寇作亂。由于玄帝顯威,使海寇不敢進犯。清初閩粵沿海實施“靖邊禁海”后,地處沿海的澄海縣金砂鄉變成無人區,使該廟倒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乾隆二十六(1761)和嘉慶二年(1797) 均有重建,并立有重建碑刻。

      蓬中謝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蓬中村宏遠路8號,建于明萬歷年間,重建于乾隆六年(1741)。坐南向北,祠面寬36.2米,進深22.15米,建筑面積800平方米。謝氏宗祠是潮式傳統的雙佩劍建筑格局,主體建筑為三進三開間磚石墻體,石木柱梁結構。一進為三門雙疊硬山頂結構,二進拜亭連結三進大廳,祠左右伙巷各有廳房5間,祠前有麒麟照壁。后歷年均有修建,并立有碑記。民國年間在該祠辦學,名曰“競智學校”,1949年以后更名為“蓬中學校”,1991年,歸還當地謝氏,1997年祠堂重修。

      外砂關帝廟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蓬中村溪乾路中段。坐西南朝東北,廟寬12.3米,進深20.4米,建筑面積400平方米,為三進三開間單伙巷的“單佩劍”格局。一進門庭為石墻有浮雕花鳥16屏,盤龍石柱屋頂黃色瓦楞,鑲有嵌瓷雙龍戲珠,二進拜亭與三進主殿相連,三進主殿為9架前后廊石木結構。該廟建于明代(具體不詳),初建時為一小廟,名曰“武廟”,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嘉慶二十四年(1819) 均有重修。1993年,當地善信捐資130萬元進行全面修復。主殿“協天寶殿”內主奉關帝,其左右供奉關平太子和周倉元帥。廟內有清康熙、嘉慶年間重修石碑刻2通。廟左后角墻外有水井1口。

      長壽庵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東溪村大堤旁。庵門坐北向南,通面寬22.8米,通進深41.9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庵內設有彌勒殿、韋陀殿、大雄寶殿及其他僧舍齋堂10余間,古井2口,其中1口保存原狀,石碑5通(其中3通為古碑,石匾1通)。該庵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時由任澄海知縣王岱捐建。康熙末年由澄海知縣劉琦齡撥款重建,后因地震倒塌而廢。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僧人本乾募集善款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遭毀。1984年,釋又智法師重返庵寺,在海內外善信捐助下,歷經8年重修長壽庵。

      富東福德祠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東溪村大堤旁,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坐北向南,小廟寬3.4米,深3.4米,建筑面積僅10平方米,外圍占地面積42.8平方米,是龍湖區域現存較早的福德祠之一。外砂鎮富砂一帶昔年是韓江下游的浮沙洲,當地人以浮砂稱之。因“浮”字不雅而書寫為“富”字,稱“富砂鄉”。至明代中期,隨著人口增多,村落分為東西南北四個社,富東即今東溪村。清順治十二年(1655)清廷在閩粵沿海一帶實行“靖邊禁海”,將邊民內遷50里。富砂鄉當屬內遷之列。至康熙八年在王來任、周有德等重臣的力奏下,朝廷方下令“復展”,遷民方陸續回遷。至康熙十六年(1677),富東村在王姓鄉紳倡議下,在外砂河堤旁建起這座福德祠,其石匾“富東福德祠”的“富”字頂少了一點,其意為“富不封頂”。該祠于咸豐丙辰年(1856) 重修,內有石碑刻2通。

      南社王氏家廟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南社村南畔路頭。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四年(1844)、咸豐十年(1860)、民國十一年(1922) 曾修復。不久因海颶橫肆,坍塌成墟,直至2000年才全面重修。現該祠坐東北向西南,祠寬20.4米,進深29.3米,占地面積597平方米,為二進三開間建筑格局,一進為硬山頂,門外置石鼓1對,主祠“孝恩堂”為九架前后廊,石木柱梁,基本保留清代宗祠的建筑風格。祠前開闊,有古榕2株、旗墩2處和麒麟照墻,并保存有清光緒年間紙本《潮州王氏族譜》。

      富砂古廟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青年路富砂村南門外,初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石柱開頭及柱基礎造型推定為明末清初。1992年重建,2002年重修。該廟坐西北向東南,單體三開間建筑,廟面寬11.3米,進深8米,建筑面積90平方米,石木柱梁結構。該廟主祀元天上帝及三山國王,內有矩形四面雕刻的觀音浮雕石一塊,規格為54伊52伊80厘米;另一塊相同規格石雕為菩薩像,置于廟外新建的小亭中央。據當地村干部介紹,該古廟由來已久,因年久失修而坍塌,1992年重建。其石雕佛像來源不詳,當地人稱之為“飛來佛”和“四面佛”。2002年,重修古廟時,將菩薩石雕翻新并貼金,而觀音石雕仍保留原狀。

      外砂沈氏大宗祠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富砂村富北路頭,重修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坐東南向西北,祠面寬17.2米,進深22.7米,建筑面積390平方米,占地面積476平方米,現保留清中期建筑形制。該祠一進門庭有光緒二十八年重修時留下的重修碑記共6方。主祠“詒燕堂”為9架前后廊,左側回廊有乾隆及光緒年間重修的古碑刻2通。初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和光緒均有修復。民國年間作為富砂鄉沈氏私塾“景峻學校”,日偽時期學校改稱“十四保學校”,1949年后作為村學校及生產隊址,1979年,歸還沈氏后裔。1992年和2002年均有重修。

      鳳窖天后廟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鳳窖村居樂陽西路。建于清嘉慶年間,1923年重修,1982年由鳳窖村僑居海外鄉親捐資重建,1993年有重修。坐東北向西南,通面寬16.25米,進深14.5米,建筑面積235平方米。該廟為三進連體石木柱梁結構,二進拜亭為五架后廊,三進為七架前后廊結構,拜亭左右為龍虎井,廟左廂房為福德祠,廟前現置有鐵棚用于祭祀,廟內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本鄉開復玉帶溪的《鳳窖鄉開復玉帶溪碑記》1通。該廟的文物價值在于鳳窖玉帶溪碑記,是記載清中期鳳窖村民自發興修水利的歷史文獻。

      新溪太子古廟  位于龍湖區新溪鎮北中村新圍墘,初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坐東北向西南,廟面寬21米,進深10米,建筑面積210平方米。該廟為三開間三進連體兩伙巷的潮汕傳統廟宇結構,廟內為石木柱梁架構,木雕花飾簡單,左右伙巷各有古井1口,廟外埕占地近2000平方米,正面設有露天戲臺,周圍有12個平房,形成較完整的祭拜場所。太子古廟主祀元天上帝,太子老爺(即哪吒)和將軍老爺。1988年,由當地善信捐資在原址重建該廟,重建碑刻9通。它是新溪鎮現存唯一的一座古廟。

      鷗汀文祠  原名鷗汀文昌祠、蓬鷗書院,該祠是由原任廣西潯州府同知后告老回鄉的袁溫和鷗汀寨主陳君諤等于明朝萬歷年間(約1606耀1619),在鷗汀背寨內捐建,以祀文昌帝君及設立私塾,并買田園阿公合(本鄉一處土名)等598畝,鋪地150間,作為求學和祭祀費用。文祠招收蓬洲都弟子就學,對于年在12耀20歲的貧寒子弟就學,不收學費及書籍文具費。

      到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文祠學子、翰林院編修佘志貞(漁洲人)、新貴縣縣令李國揀等重修了前大門、中正殿及坐東南向西北的后魁星樓。樓中堂祀文昌、魁星,兩邊的房屋為廡業生的書舍。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邑宰王振統與進士謝國史(赤窖人)、李永錫(金砂人)、郭紹宗,舉人張士柱、石國英,生員張霍等,重新構造東西兩邊的房屋,用來祀袁溫及陳君諤等先輩,并增置房屋20余間作為諸生童學習的地方。

      至嘉慶十九年(1814) 知縣李書吉帶頭捐出自己的薪俸,率領紳士重修,又為它清理祠田。鄉人長寧教諭張宇,為這次重修題寫了《重修鷗汀文祠記》。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澄海縣奉命設立官學。假借鷗汀文昌祠,縣城樊公祠、南洋文昌祠、冠山書院、蓬洲文昌祠5處設立學館。乾隆年間官學停辦。

      嘉慶十九年(1814),澄海知縣李書吉率領各地紳士,重修鷗汀文祠、景韓祠前義學舊址、縣城馮公祠、蘇灣文昌祠、南洋兩院祠、蘇北文祠,并在這6處設立義塾。到光緒三十年(1904) 以后,義學歸并入學堂。民國元年(1912),學堂改為小學。鷗汀文祠義塾改為蓬鷗高等小學。

      文祠舊址,歷300余年,經歷臺風、地震的破壞,1949年以前已開始倒塌,可惜毀于失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部坍盡,夷為菜園,鄉民建為住房。

      金鳳陳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新津街道金鳳社區樂安街金鳳段,1926年重建。坐西向東,祠面寬27.2米,進深29.71米,占地面積811平方米,建筑形制為潮汕“雙佩劍”祠堂格局。一進置三門,二進主祠“同德堂”為7架前后廊結構。后包及右伙巷為近年修復的房間。祠屋頂嵌瓷簡單,木架雕飾為平雕。門前設有鐵欄柵,祠埕約360平方米。清代中期,陳氏先人由潮安庵埠遷至澄海下蓬古蓮寮(今新津街道金鳳社區) 創鄉,至今傳十余代。陳氏宗祠原為坐北朝西,初建年代不詳,1918年,潮汕發生7.2級地震之后,祠堂坍塌,1926年重建。1949年前祠內設置陳氏私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下蓬辛厝寮學校,至20世紀80年代初,宗祠歸還當地陳氏族人。

      鷗汀蔡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鷗汀街道蔡社社區中心街四巷7耀8號之間,建于1918年。坐東南向西北,面闊14.8米,進深23.7米,建筑面積350平方米。該祠為二進三開間格局,一進為三門,置石鼓,二進為九架前后廊格局。該祠原為潮汕“雙佩劍”建筑格局。蔡氏宗祠雖為傳統潮汕宗祠建筑風格,但祠內的門窗花飾有明顯的民國時期特點,其泥塑屏畫中有一屏人物男著長衫馬褂,女穿對襟短裝、燙發等時尚裝束,甚至上半身裸露出雙乳,神情曖昧。這是龍湖區祠堂建筑中具有民國初年民俗特點的潮式宗祠。

      外砂深祖家塾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林厝村高厝巷3號,建于1922年。是一處潮汕傳統“雙佩劍”建筑特色的私家宅院,主宅坐南向北,通面寬27.7米,通進深38.4米,占地面積約1162平方米。石木柱梁結構,貝灰夯筑墻體。其門匾“深祖家塾”字體圓潤有力,無題款,門匾背面“蘭桂騰芳”四字為清末大書法家童大年手書。宅院共有廳房40間,其中左右伙巷的后房間為兩層亭閣式構建物,并附帶陽臺,是潮汕傳統雙佩劍建筑形制中所罕見。其門庭正門兩側貼有西式彩磚,部分窗頁是西式百葉窗扇,使該宅院更顯中西合璧的風格。宅院內部的金木雕飾、貝灰浮雕花飾工藝精美,且保存基本完好。宅院前庭原為書齋,名曰“聯璧小筑”。

      外砂高氏宗祠  位于龍湖區外砂鎮林厝村中興街頭,建于1922年。坐南向北,祠面寬12米,縱深20.3米,占地面積243平方米。該祠一進為墻圍開單門,二進拜亭與主祠相連,主祠為七架后廊三開間格局,石木柱梁結構。該祠初建時作為當地高氏的宗祠并開設私塾,日偽時期被占用作上蓬區警察所。1949年后,該址作為澄海縣上蓬區政府、供銷社址。1992年,歸還高氏裔人。2003年,有修建。門匾“高氏宗祠”四字為陽刻楷書,系清末官僚、近代詩人、書法家鄭孝胥(1860耀1938)的手書,石匾背面“承先啟后”四字為陰刻,為清初澄海縣令王岱手書。兩塊石匾有較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

    相關附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猛男大粗猛爽h男人味| 一色桃子av大全在线播放|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久久五月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自拍| 日韩欧美高清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女教师电影|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5|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性猛交96|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欧美黄色片一区二区| 91午夜在线观看| 午夜色影院|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 少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夜夜嗨 | 玖玖精品国产| 欧美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色在线网站| 强制中出し~大桥未久在线播放| 99精品区| 91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五月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电影| 日本99精品| 小萝莉av| xxxxhd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伦理片| 午夜wwww|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99riav3国产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99国产精品九九视频免费看| 91精品国产九九九久久久亚洲| 久久精品一二三|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婷婷午夜影院| 女女百合互慰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不卡一|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洲国产一区|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秒播| 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级特黄按摩| 久久影院国产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不能看|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 综合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2021免费| 国产一区日韩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日韩av中文字幕第一页|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9久久久国产|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手机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午夜大片网| 午夜影院5分钟| 99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第56页|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年轻bbwbbw高潮| 精品婷婷伊人一区三区三| 中出乱码av亚洲精品久久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亚洲午夜天堂吃瓜在线|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亚洲伊人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女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二三区电影|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av网址| 少妇性色午夜淫片aaa播放5| 欧美三级午夜理伦三级老人|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 国产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高清xxxxx|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xxxx18hd护士hd护士|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一牛|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漫| 欧美高清xxxxx|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 国精产品一二四区在线看|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91热精品|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久久夜色精品久久噜噜亚| 99久久精品国| 免费看农村bbwbbw高潮| 午夜生活理论片| 午夜无遮挡| 国模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奇米|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777| 狠狠躁夜夜av|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婷婷tag| 福利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躁躁躁日日躁网站| 国产www亚洲а∨天堂| 69精品久久|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黄| 国产在线视频99| 国产欧美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精品日本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系列一区二区| 少妇特黄v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91|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午夜色大片| 午夜免费网址| 国产欧美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调教| 国产精品1234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九色|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三区精美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av午夜在线| 91免费视频国产| 99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天美|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一区| 欧美日韩亚洲三区| 素人av在线| 亚洲二区在线播放视频| 91超薄丝袜肉丝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视频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一二三区| 日韩夜精品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视频二区| 久久99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二区| 午夜码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伦理|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丁香婷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 午夜剧场a级免费|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国内自拍偷拍一区| 精品国产九九|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欧美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av男人的天堂|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电影91久久久| 国产乱xxxxx国语对白|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星辰影视| 午夜剧场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玩吗| 黄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日韩视频| 久久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欧美一二三区| 久久影视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午夜叫声理论片人人影院| 91avpro|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在线影院|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素人av在线|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 91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一二区| 久久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国产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日韩精品|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午夜欧美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经典|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按摩 | 99riav3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午夜无遮挡| 久久久精品a|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美女被羞羞网站视频软件| 亚洲乱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糖心|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欧美| 91超薄丝袜肉丝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四区在线| 欧美日韩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99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免费| 午夜av男人的天堂| 91精彩刺激对白露脸偷拍 | 三级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