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發展的開放性工作平臺,推動非遺保護工作多方合作、跨界融合,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申報工作。經專家評審、實地考察、復審研究和廳黨組會審議,此次省級非遺工作站擬設立11家,目前正在進行公示。
其中,汕頭擬設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潮汕古建筑營造工作站),由廣東紀傳英古建筑營造有限公司牽頭建站?! ?/p>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技藝之一,它包括潮式仿古建筑的建造,古建筑修繕、修復,其制品涵蓋居民建筑、寺廟祠塔、園林景觀等古建筑。日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龍湖區申報的“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入選,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中的一員,也是汕頭市唯一入選目錄的項目。
作為“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的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紀傳英深耕古建筑領域半個多世紀。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不少古廟宇、宗祠之類的古建筑年久失修,亟須修繕和保護,紀傳英便在那時投入古建筑的修復工作,從此一發不可收。
澄海塔山寺、媽嶼天后宮、普寧城隍廟……多年來,在紀傳英的手頭有不計其數的古建筑被賦予了新生。上世紀90年代初,紀傳英帶著古建營造技藝走出汕頭,他的作品走出了潮汕,走出了廣東,足跡遍及江西、福建、云南等許多地方。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悉尼、美國南加州等地不少人慕名前來,邀請他去修建古廟宇、宗祠。
在眾多作品中,最令紀傳英津津樂道的項目之一,便是由他主導的新加坡“粵海清廟”。2012年至2014年,“粵海清廟”項目歷時2年修復,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保存優異獎”、新加坡政府“舊建筑修復工程獎”。紀傳英自己也收獲了“中國營造技術人物傳承獎”“廣東省傳統建筑名匠”“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等榮譽。
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涵蓋彩繪、泥塑、木雕、磚雕、壁畫、油漆、嵌瓷、灰塑等多種傳統工藝。目前,紀傳英不僅完成古建筑的修復,同時還授徒傳藝,讓年輕一代更多地了解傳統建筑,了解古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