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沿革 龍湖區地域昔屬揭陽縣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澄海置縣,劃入澄海縣政區,至民國期間仍為澄海縣轄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龍湖地域仍是澄海縣轄地。1958年至1983年期間,龍湖地域分別由澄海縣和汕頭市郊區或全部或部分鄉鎮交替管轄。1981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在龍湖轄區創辦經濟特區,面積1.6平方千米。1984年11月,龍湖地域的汕頭市郊區珠池區所屬龍湖、廣興、辛厝寮、陳厝合、內充公、外充公6個鄉和金砂區媽嶼大隊、珠池區的市屬各區農場劃入汕頭經濟特區管轄。1986年9月,撤銷汕頭市媽嶼旅游管理處,媽嶼島劃歸汕經濟特區管轄。
1991年9月,汕頭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后以原汕頭經濟特區龍湖片區為主體,劃入原郊區的下蓬鎮、珠池街道和原金砂區部分行政區域,成立汕頭市轄新行政區-龍湖區,區人民政府位于龍湖北路1號。1992年7月,龍湖區區域調整,設置龍湖、金霞、珠池、新津4個街道和下蓬鎮。1996年10月,龍湖區撤銷下蓬鎮,設置龍祥、鷗汀2個街道;同年10月龍湖區增設龍津、漁洲2個街道,即從龍祥街道區域中分設龍津街道,從鷗汀街道區域中分設漁洲街道。
2001年12月,龍湖區將龍湖、金霞兩個街道所轄區域合并為金霞街道,龍津、龍祥兩個街道所轄區域合并為龍祥街道,鷗汀、漁洲兩個街道所轄區域合并為鷗汀街道。
2003年1月,汕頭市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個鎮以及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片屬金園區范圍的區域(即東起天山北路,西至華山北路,南起汕頭經濟特區北界線,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轉向科技西路再轉向科技北二街)劃歸龍湖區管轄。調整后的龍湖區轄金霞、龍祥、鷗汀、新津、珠池5個街道和外砂、新溪2個鎮。
2019年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汕頭市撤銷龍湖區外砂鎮和新溪鎮,分別設立龍湖區外砂街道和新溪街道。2019年3月,汕頭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龍湖區撤銷外砂鎮和新溪鎮,分別設立龍湖區外砂街道和新溪街道。2019年11月,汕頭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外砂街道、新溪街道、珠池街道分拆,新設置龍華、新海、龍騰街道,新溪街道金葉島社區劃入珠池街道管轄。
政區劃分 龍湖區管轄金霞、珠池、新津、龍祥、鷗汀、外砂、龍華、新溪、新海和龍騰10個街道。全區設置125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33個,社區居委會9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