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龍湖區赴深圳市坪山區跟崗教師日記(三十一)
體會校園文化,迎接精彩挑戰
——李瓊嬋教師跟崗日記
教師簡介:李瓊嬋,汕頭市龍湖區林百欣中學地理教師,龍湖區赴坪山區跟崗教師團隊隊長,現任深圳市坪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地理教師。
一、熱情歡迎,拉開跟崗工作序幕
報道的第一天,跟崗學校坪山第二外國語學校黨政辦董主任親自來校門口迎接,同時把我拉入“坪山二外大家庭”微信群,一聲聲家人們的稱呼,一下子拉近了我與學校的距離,迅速融入二外大家庭,同時也正式拉開了我的跟崗序幕!
開學第一周,坪山第二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二外”)舉辦跟崗教師的歡迎會,全體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簡短、隆重、高效。歡迎會播放了學校宣傳片,讓我們能全面、快速了解學校。董主任介紹了跟崗研修方案,使跟崗教師明確跟崗任務,為順利開展跟崗工作打下基礎。

二、多元溝通,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開學準備階段,二外召開兩場高質量的專題培訓。第一場是深圳市南山區赤灣學校書記、校長孫立春的報告:“卓越:教師專業成長的向上力量”,孫書記的報告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教育信仰以及做一個有教育信仰的老師的重要性。
第二場專題培訓,學校特邀請深圳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員,深圳市督學高志老師開展了主題為“家校溝通中的道與術”的校本培訓講座。高老師是家校溝通的專家,經驗豐富,他以親身經歷為例向大家傳授了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他提出一個高質量陪伴孩子的例子——每天在固定時段陪伴孩子,家長不玩手機,任何陪伴都可以。如與孩子一起學習、玩游戲或戶外活動等,這個陪伴的重點在“固定時段”,固定時段就會有期待,會感受到愛,與孩子建立親密鏈接。他還介紹了家校溝通中的“道”與“術”,讓大家感悟到與人溝通的技巧,學到了通過了解、攪動和重建的方式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

二外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也年輕化。學校溝通渠道多,有效地促進年輕隊伍的成長。
師師溝通,二外在不同的會議中,都有教師之間的教育教學經驗分享會。科組之間每周都有學科交流。

家校溝通,除了家長會、家委會、家長群以外,還有學校的公眾號。及時、多渠道的溝通,既能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還可以減少家校矛盾。特別是公眾號,現在已經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新渠道。例如,教師節學校舉辦了以“詩情畫意”,“紙短情長,難忘師恩”兩大主題的感謝師恩教師節活動,家長通過公眾號了解學校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中秋節來臨,學校通過公眾號招募家庭參加“花燈邀明月,傳承中華情”親子花燈DIY活動,并發布活動花絮,不僅順利開展了親子活動,也讓部分家長享受難忘的親子時光,同時還能讓所有的家庭了解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教育,一舉多得。
三、迎接挑戰,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在林百欣中學,我承擔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在二外跟崗,我承擔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七年級學生處于少年期,具有成熟性和幼稚性統一的性格特點,上課情緒不易把控。因此,課堂上老師不僅要傳遞學科知識,還要不斷關注學生的情緒,才能保證正常的課堂秩序。這是一份比高中教學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面對困難,我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精心備課。高質量的課堂,能夠吸引學生,學生信服老師,自然在課堂上愿意配合老師,認真學習。我給學生上第一節課,就有不少學生下課后來問我,“老師,一周有幾節地理課?”我說“兩節”,他們脫口而出“太少了”,聲音中傳遞出失望的語氣。但從另一個角度,學生的認可給了我更多前進的動力!
第二,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盡量讓他們主動去克服自身的缺點。我有一個班上課特別鬧,集體講紀律是沒有用的。我專門提問最調皮的學生,然后順勢說,“老師剛才講課,你也跟著一起講,這樣很沒禮貌哦,也影響周圍同學的學習,同時你自己也無法好好聽課。你想不想讓自己本領變強,變得更優秀?那你給我站一會,要是覺得自己可以控制好情緒,你再坐下。”我把選擇權留給學生。這同學很快就選擇坐下了。但沒多久,他又控制不了自己,又開始說話,我再次重復前面的操作,但這一次,這個學生自己選擇一直站到下課,并努力聽老師講課。

在這個處理過程中,我并沒有把“站”作為一種懲罰手段,而是作為幫助學生克服毛病的方法,給學生選擇權,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信任與尊重。從被動改正毛病到主動改正,更有利于治本!而抓最頑皮的學生,會給其他調皮學生帶來威懾力。而且對學生不能期望過高,要允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犯同樣的錯誤,多點耐心與愛心。靜待花開,我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深圳特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勤思考、多交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為龍湖教育添磚加瓦!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龍湖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