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密室逃脫”憑借密閉空間內驚險、刺激的玩法和沉浸式的劇情體驗,已悄然成為年輕人中流行的娛樂方式,然而,當沉浸在這些新鮮刺激的體驗中時,玩家是否有想到它背后有哪些風險隱患呢?

為加強“密逃”類場所的消防安全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據區紀委監委主要領導的要求,專項監督檢查組聯合區應急局和區消防救援大隊于近日對轄區“密逃”類場所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覆蓋的監督檢查。
“你們的消防逃生出口指示燈壞了,密室中還有一廢棄滅火筒作為游戲道具,萬一發生火災,里面的顧客看不到指示燈,還把道具當成滅火筒了,會造成什么后果?”在位于練江路充耀號綜合體的一家“密逃”類場所檢查時,檢查人員現場向場所經營者指出消防安全隱患,并責令其馬上整改。
在消防安全方面,檢查發現部分“密逃”類游戲區域內違規采用易燃材料作為場景裝飾物,例如用紙箱板做天花板覆蓋材料,采用可燃的人造綠植做裝飾,使用可燃棉絮物模擬蜘蛛網等,部分游戲區域內的防撞海綿為非阻燃材料,同樣有引起火災的風險;“密逃”類游戲場所普遍存在滅火設施不足、消防逃生標志不足、應急照明不足等情況;出于游戲體驗,部分游戲區域內的安全出口需要電子門禁卡才能打開,導致玩家無法在緊急狀態下自行打開;“密逃”類游戲經營者和工作人員在安全管理方面意識普遍較為薄弱,游戲場所的相關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健全。
“作為密閉場所,你們店沒有落實測溫掃碼戴口罩措施,常態化疫情防控方面存在很大漏洞。”檢查發現“密逃”類場所普遍存在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問題,個別場所甚至沒有任何防疫措施,經營者表示對防疫要求不了解。同時,“密逃”類游戲區域通常為室內密閉空間,出于氛圍渲染的需求將原本的窗戶封閉遮擋,營造昏暗的氣氛,通風設備較少,空氣流通不暢,游戲模式為多人擠在狹小的空間內互動,也存在交叉傳染的風險。
檢查人員現場向場所負責人指出檢查發現的問題,要求其立行立改,并印發通報,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此類場所的監管力度,嚴格要求責任主體落實責任,及時消除風險隱患。截至目前,共監督檢查“密逃”類場所9家,發現安全生產問題隱患28個,疫情防控問題27個。

安全生產無小事,疫情防控不能松。“密逃”類場所已日漸成為年輕人的“社交新寵”,龍湖區紀委監委將緊盯此類新業態場所的安全風險和防疫風險防范工作,加強監督檢查,綜合運用印發通報、約談提醒、責任追究等方式,以監督倒逼相關方面落實監管責任,筑牢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的“雙防線”,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