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今年以來,汕頭市紀委監委圍繞“以貿促工、以工興貿、工商并舉”,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監督推動汕頭特色產業品牌建設,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大監督”提升治理效能
要提升特色產業治理效能,構建“大監督”格局是關鍵之舉。對此,汕頭市紀委監委研究制定《2024年以“頭號力度”監督推動“頭號工程”實施方案》,將“打造汕頭品牌”列入17項重點監督任務,聚焦澄海玩具、潮陽紡織等特色產業,汕頭牛肉丸、澄海獅頭鵝等潮汕菜特色品牌以及知識產權多元化服務,做實專項監督,推動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上下聯動、多維發力,打好“特色產業牌”,為新時代汕頭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抓手”。
市紀委監委相關部門發揮監督專責作用,駐市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利用派駐監督優勢,深入有關單位和企業組織專題研究,同時聯合黨風政風監督室、第一監督檢查室等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座談,聽匯報、提建議,督促市市場監管局建立聯系溝通工作機制,出臺了《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服務“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細化9項重點任務和25項具體措施,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及完成時限。
在此基礎上,還推動發揮行業自律機制,督促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引導行業協會強化自律監督、協同發力監管。如,推動成立汕頭市預制菜產業聯合會醬腌菜專委會,共同研判行業前景和發展痛點,制定出臺醬腌菜生產衛生操作行業性規范。
地方特色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利用、資金扶持、信息化支撐等要素保障。在澄海區上華鎮島門村的工業園區,因村集體無力承擔土地功能變更所需的規費稅費,導致企業無法落地。澄海區紀委監委及時壓實鎮(街道)、村(社區)屬地管理責任,積極籌集資金,合理分配收益,最終推動該區首個全規上企業村級工業園區順利落地。
“小切口”推動惠企利民
找準癥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圍繞品牌建設方面推進不力、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汕頭市紀委監委從小處切入全程監督,深入開展多輪次調研,督促職能部門改進作風、創新思路,研究落實便民便企措施,以高效履職促民生實惠。去年以來,陸續實現玩具企業、紡織服裝領域專利審批授權持續提效。
近年來,汕頭旅游市場火熱,大量地方特色美食進入游客必吃名單。圍繞地理標志保護運用,汕頭市紀委監委督促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培育指導和日常監管,維護良好城市形象。
如,針對市面上牛肉丸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并向國家知識產權總局提交“汕頭牛肉丸”地理標志產品申報材料;針對群眾反映的潮陽區金灶鎮綠色水果基地不規范使用“金玉三捻橄欖”地理標志問題,壓實責任,督促迅速開展實地檢查,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下架相關產品,有力規范行業秩序。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汕頭市新增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用標企業9家、廣東省地理標志培育產品3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件,品牌矩陣加快壯大。
“懲治防”疊加監督質效
產業發展,關鍵在人。如何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的責任作風問題,汕頭市紀檢監察機關探索出一套“懲治防”的鏈式思維方法——嚴肅執紀問責、深化以案促改、以強督促強管。
在潮南區,圍繞仙城鎮特色烏橄欖加工廠項目推進緩慢,兩英鎮麻葉過季生產設備閑置等問題,嚴肅問責相關鎮、村干部3人,并推動相關工廠項目完工投產,提升設備利用效率。同時,助推兩英鎮企業拓寬麻葉銷售渠道,積極申報麻葉為“圳品”,打入深圳商超市場。
在深化以案促改方面,汕頭市紀委監委針對食品安全風險易發領域,及時制發監察建議書,督促監管部門上下聯動開展專項整治。針對牛肉丸、蜜餞、濕粉、乳制品等傳統工藝和特色食品,以召開生產企業責任約談會形式,督促規范食品生產加工行為,指導加強質量風險防控,強化問題清單通報機制,及時排查消除質量隱患。
針對獅頭鵝協會人員聘用、工資薪酬、議事決策、內部監督機制不規范等問題,在開展監督執紀執法的同時,向主管部門制發提醒函,合力督促協會內部自查整改,規范運作牽引行業健康發展。
在此基礎上,緊盯行政執法職能履行情況,持續跟進監督,推動嚴格執法、依規執法,去年以來查處知識產權侵權案件141宗。此外,推動潮陽區、潮南區分別成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質量技術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實現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