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按照區紀委關于開展“六個一”為主題的紀律教育月活動的要求,本人通過認真自學《學習貫徹胡錦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加強新形勢下的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一書,深刻認識到:黨在長期斗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歷史經驗反復證明,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好,黨群關系密切,我們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么時候黨的群眾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群關系受到損害,我們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必須為群眾謀利益,爭取群眾,依靠群眾,取得群眾的充分支持,才站得住腳,才不會失敗,這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黨中央一以貫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1949年3月5日到13日,我們黨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深刻地認識到,如何使全黨同志在偉大的勝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防止出現驕傲自滿、貪圖享受、脫離群眾而導致人亡政息的危險,是我們黨面臨的全新的歷史性課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高瞻遠矚地向全黨干部提出必須做到“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傷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90年3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明確指出,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扎扎實實工作,把黨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2001年9月26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歷史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同時提出了“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主要任務。2007年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加強新形勢下的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其中第二條就是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貼近人民群眾,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氣力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
龍湖區是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改革開放先行一步,曾為汕頭的發展創造過輝煌的業績。2003年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以來,區委區政府領導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和諧龍湖、文明龍湖、效益龍湖”三大發展目標,采取了“四個突破、四大推進”戰略措施,明確了“穩定、發展、服務、管理、效益”的工作要求,要求干部提神、服務提速、經濟提質,多方面調動各級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十五”期間,龍湖的經濟增長保持二位數以上,去年以來,龍湖的各項經濟指標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當前,正當全市干群在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粵東工作會議、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關鍵時刻,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集中民智、民資、民力,圍繞“幫民富、關民生、保民安、聚民心”這條主線,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真抓實干,加快發展,為實現汕頭的全面振興和龍湖“富民強區”而努力奮斗。作風決定形象、作風決定成敗。在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活動期間,要結合全市開展的創建好班子活動,聯系工作實際,在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改進工作作風作出表率。具體做到:
一是要牢記宗旨,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要繼續完善區幾套班子及區直部門聯系街道、村居制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以平等態度對待群眾,甘當小學生,虛心向群眾學習;要拓寬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如實反映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及時處理群眾的來信來訪。
二是要勤政為民,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勤政為民、真抓實干,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根本要求。要提高黨政辦公室服務領導、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努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碰到的困難和問題,要結合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解決群眾的“一保五難”問題。對今年已列入全區民心工程的辦好事實事項目,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為民辦好事的項目得到落實,讓廣大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三是要樹立形象,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認真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把落實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持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要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