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中共龍湖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 陳益民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以來,從嚴管黨治黨、從嚴正風肅紀、從嚴管理干部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龍湖區第六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強作風建設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新常態下積極轉變作風,進一步提升干部隊伍的“精氣神”,全面掀起干事創業的新風尚。具體做到四個“常態化”:
思想先行,做到宣傳教育常態化
把加強黨員的思想紀律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宗旨教育,常補精神之“鈣”,擰緊思想“總開關”。嚴肅解決“領導交辦的事就為,群眾的事就不為,有關系就為,沒關系就不為”的現象,逐步過渡到“按規則辦事、不找關系辦事”,恪守為民情懷,踐行群眾路線。二是堅持正反教育結合。運用正面典型強化執政為民思想,利用反面案例強化黨紀國法觀念。采取“一把手”講廉政課、觀看警示教育片、研讀違紀違法領導干部懺悔錄等形式,警示黨員領導干部以案為鑒,潔身自好,嚴格自律。三是提高服務能力水平。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完善并落實干部教育培訓、學習考核評價制度,努力提升黨員的業務素質和理論素養。
建章立制,做到源頭防腐常態化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一是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三個區分”,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解除干部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發揮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二是建立推行區委巡察制度。扎實推進派駐全覆蓋工作,推進派駐機構規范化建設。加大對基層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力度,完善村居“兩委”集體決策和村民議事等制度。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對在“三資”交易中有意規避、該上平臺的不上,暗箱操作謀取私利的村居干部嚴肅問責,并追究街鎮相關領導的責任,確保“三資”管理工作規范化運作。推行街鎮級紀(工)委規范化建設,真正把紀律監督壓實到街鎮、村居一線,推動作風建設源頭防治常態化。三是健全完善考核獎懲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嚴格選人用人,配強配齊各級領導班子,加強基層后備干部的培養選拔。優先提拔實績突出的干部,讓干部在經濟上有“甜頭”、工作上有“盼頭”、政治上有“奔頭”。四是健全完善機關內部管理機制。建立行政審批中心、一站式服務大廳,推行限時辦理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問責制,使用到時提醒警告的辦公軟件,實行績效考核等等,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效能政府” 。按照“馬上辦、馬上就辦、馬上辦好”的服務理念,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真正解決機關辦事效率低下的問題。
正風肅紀,做到監督檢查常態化
加強監督檢查馳而不息抓作風。一是認真踐行“四種形態”。堅持挺紀在前、抓早抓小,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常拉袖子常提醒,警示黨員干部時刻繃緊廉政之弦,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二是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認真擔負起主體責任,把作風建設牢牢抓在手上,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重要內容,領好班子帶好隊伍。各級紀委嚴格落實監督責任,聚焦主業主責,突出做好對紀律作風建設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和執紀的工作,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層層傳導壓力。三是暢通監督舉報渠道。設立監督舉報平臺,及時收集、受理群眾來信來訪,提高不良作風的“發現率”; 整合監督力量,把黨內監督和人大監督、政協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等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審計等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作的監督檢查網絡。四是推行節點化、高密度、大力度監督檢查。緊盯重要時段、關鍵環節,瞄準突出問題和重點場所,不間斷地組織開展檢查,實現明查暗訪常態化,政風會風監督常態化。創新監督檢查方式,把明察暗訪、隨機抽查和交叉檢查等作為主要方式,及時發現問題。以監督檢查常態化、釋放越往后監督越嚴的信號,狠剎干部“慵懶散慢浮”、“拖推等靠要”等作風問題。
嚴厲懲處,做到執紀問責常態化
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一是零容忍。以“零容忍”的態度,對違反作風建設有關規定的行為,采取快查快辦,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決不姑息;綜合運用法律、紀律、組織處理等手段,做到寬嚴相濟、區別對待、教育和懲處相結合,做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二是強規矩。實行“一案雙查”,強化責任追究,對領導不力、措施不力、不抓不管導致作風問題突出的,既追究當事人責任,也追究相關領導責任,促使“兩個責任”由軟任務變成硬約束,增強從嚴監督管理干部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嚴抓嚴管。三是正風氣。堅決遏制基層不正之風,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土地征收和惠農等領域強占掠奪、貪污挪用等問題進行嚴厲打擊,對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等問題進行嚴肅處理,對在辦理涉及群眾事務時懶政怠政、吃拿卡要,甚至欺壓群眾的違紀行為,定期通報曝光基層違紀典型案件,在黨員干部中形成“不敢為”的有效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