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方宏澤
紀委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職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肩負著黨章賦予的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職責。在當前著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新形勢下,如何履行好黨章賦予的神圣職責,充分發揮紀委的職能作用,為龍湖加快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是擺在我區紀檢系統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結合個人的學習思考和工作實踐,本人認為紀委要履行好這一職責,必須做到“一二三四”。
一、聚焦一個“主業”,強化執紀監督
黨章規定的紀委三項主要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概括起來就是監督執紀問責,這就是紀委的主業。但一段時間以來,紀檢工作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大包大攬,管一些不該管的事,而執紀監督的主業反而被弱化、淡化。因此,必須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和“三轉”(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要求,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中心任務,聚焦主業主責,把不該管不該干的事交出去,把該管的該干的事擔當起來。
一是轉變履職觀念,回歸主業。職責不清、工作渙散,就會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紀委工作必須摒棄大包大攬的思維,改變過多參與職能部門業務工作,從事事牽頭、樣樣主抓中脫出來,從充當“擋箭牌”、“防火墻”等角色中退出來,切實落實“三轉”要求,回歸主責主業。要從配合業務部門開展業務檢查,轉變到監督業務部門履行職責上來。改變以往既當“運動員”,又做“裁判員”的詬病,防止和抵制隨意參與一般性工作協調機構這一不務“正業”的現象,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二是加大懲治力度,落實主業。工作越聚焦,越深入,就越能抓出成效。當前,要緊緊圍繞全市開展的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和我區的實際,突出懲治重點,加大作風整治力度和查處基層違紀違法案件,尤其要著力嚴肅查處和糾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土地征收、扶貧領域、村居換屆選舉以及創文強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要注意完善反腐敗協調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的聯合辦案,加大查處案件的工作力度,嚴肅查辦一批有影響、群眾拍手稱快的大案要案,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三是打造執紀尖兵,推進主業。“打鐵還需自身硬”。針對當前我區紀檢監察機關辦案專業人才缺乏、人員年齡偏大、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要結合紀檢體制機制和巡察巡訪制度改革,理順現有人員編制,加大干部培養交流力度,配強配齊辦案力量,進一步優化機構設置和執紀監督隊伍結構。組織開展對街鎮基層巡察巡訪工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進一步落實責任,細化工作目標要求,嚴格考核,獎優罰劣。要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健全內控機制,落實“五位一體”廉潔風險防控制度,嚴防“燈下黑”,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干部隊伍。
二、落實“兩個責任”,強化責任擔當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兩個責任,一是黨委負主體責任,二是紀委負監督責任。強調黨委負主體責任,不是說紀委監督責任就沒有了,恰恰相反,越是強調黨委的主體責任,越是對紀委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一是明確責任要求,增強責任意識。探索制訂“兩個責任”實施辦法,嚴格劃分上級與下級、集體與個人、主要領導與主管領導的責任界限。加強對“一把手”執行黨風黨政制度規定情況的監督。以權力制衡為核心,明確落實下管一級的監督責任。制訂《龍湖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將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牽頭單位和相關責任部門,倒逼“兩個責任”落實,促使黨員領導干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增強履行“兩個責任”的自覺性,促進“兩個責任”具體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深化完善“三述”、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年度考核等工作,進一步鞏固“兩個責任”成果,激發責任擔當。
二是創新監督方式,形成監督合力。建立健全電子監督平臺,完善紀委舉報信訪渠道,不定時開展機關作風明察暗訪,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隨手拍”長效機制。要注意把黨內監督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把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
三是嚴格責任追究,倒逼責任落實。坐而論道,不如強化問責。要摒棄“多栽花少栽刺”、不愿不敢得罪人的好人主義思想,敢于較真碰硬。嚴格抓好新頒布的“一準則,兩條例”的貫徹執行,對違規違紀要嚴肅追責,實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追究監管領導責任。堅持對追責情況定期報告,對典型問題及時曝光,對問責情況認真進行“盤點”,對不敢問責的也要進行問責,做到問責責任“全覆蓋”,使從嚴問責形成制度、成為常態,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使“兩個責任”落到實處。
三、把握“三個區分”,強化獎懲導向
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三個區分”的深刻內涵,堅持思想建設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嚴格管理與熱情關懷相結合,真正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改革的無意過失與為謀取私利的故意行為區分開來,進一步強化獎勤罰惰、獎優罰劣導向,在正風肅紀中激勵廣大干部敢于擔當,提振精氣神,創造新業績。
一是敢容錯,倡導實干擔當。不搞一“錯”否決、談“錯”色變,要敢于容“錯”,允許出“錯”,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要堅持依紀依法、不枉不縱,將“三個區分”貫穿紀律審查的初核、調查、審理等每個環節。對于一心為公、積極創新、敢于擔當的干部,如果不是主觀故意,要允許出錯;對于在推進新工作因缺乏經驗出現瑕疵但可以彌補的,也應當給予寬容,容許糾錯。
二是明獎懲,激發干事熱情。要完善崗位考核機制,結合實際探索,制訂科學、管用、可操作性強的崗位考核辦法,明確職責任務,獎勤罰惰,克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好的現象。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以實績論英雄,對為官不為的干部,要及時調整,對敢擔當有作為的優秀干部,要大膽選用。尤其要去除唯年齡、唯票數等觀念,要為在工作中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撐腰、站臺。讓干事的干部有奔頭、受重用,讓不干事的干部沒市場、受懲戒,激勵更多想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干部大顯身手。
三是嚴問責,鏟除不正之風。樹立“為官不為”、“不作為、慢作為”也是腐敗的觀念。加大對消極怠慢、敷衍塞責、庸懶散拖等問題的明察暗訪和追責力度,尤其對十八大以來仍不收手,明知故犯,執法犯法,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違紀違法的腐敗分子,要予以嚴厲懲處,絕不手軟,以儆效尤。
四、踐行“四種形態”,強化紀律規矩
“四種形態”就是四道防線,各形態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形成了嚴密的監督執行體系。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常態化”是實現黨紀政紀輕處分、組織調整“大多數”形態的基礎,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少數”則是以實現“大多數”為前提,違法立案審查的“極少數”是前三種形態層層防控、逐級遞減下的形態。
一是關懷愛護,注重預防“早提醒”。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要完善談話提醒機制,落實領導干部談話制度,使黨政“一把手”與班子成員談話提醒、班子成員與分管股室干部談話提醒要制度化、常態化。通過常規約談、警示約談、告誡約談、及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加強干部日常及“八小時以外”的教育監督,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初始階段。組織學習黨紀黨規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論述等,讓廣大黨員干部明紀律、懂規矩,守紀律、講規矩。運用近年發生的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讓廣大黨員干部思想得到洗禮、靈魂受到觸動,心中警鐘長鳴。
二是手握戒尺,紀律規矩“挺在前”。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轉變抓大案要案才是成績的思想,把抓作風紀律作為工作重點。以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為抓手,堅持從小處著手,抓細抓長抓實,敢于較真,不怕撕破臉皮。圍繞違反工作紀律、違規發放津補貼、違規請客、違規使用公車、辦事拖拉、敷衍塞責、遲到早退等司空見慣的“小問題”,深入開展紀律作風明察暗訪,做到及早發現,及時制止。
三是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零容忍”。堅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對尚未違紀,但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黨員干部及時提醒,對有違紀行為尚未違法的黨員干部及時處理,防止小錯釀成大禍,避免造成黨員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現象。
作者單位職務:中共汕頭市龍湖區紀委副書記 龍湖區監察局局長
(2017年在龍湖區委區政府調研室編輯的《求索》中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