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
首頁 > 龍湖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 專題專欄 > 龍湖普法 > 以案釋法
贍養老人是回報養育之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 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法定義務,更是新時代良好家風體現。 如何更好地維護老年人權益,增進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給 予老年人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照顧,已成為全社會的責任,也 是龍湖區司法局為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有力的司法服 務和法治保障。
俗話說的好,“養兒防老”,但年事已高的馮老太卻老 無所依,無奈將女兒告到法院,要求女兒支付贍養費和道歉, 事因母女雙方脾性不同,一次爭吵時,女兒出口辱罵她,并 不再給馮老太生活費,導致其精神崩潰和生活困難,想到自 己晚年養老卻沒有依靠,馮老太為此終日郁郁寡歡、寢食難 安,一直難以釋懷。
案件受理時,考慮到家事案件的特殊性,不能貿然約雙 方當事人到場,怕只會加劇馮老太與女兒之間的隔閡,不利 于矛盾的化解,于是調解員先約馮老太到龍湖區民事糾紛人 民調解委員會當面溝通了解案情,再多次以電話的形式與馮 老太女兒溝通贍養老人問題。
調解過程中,雙方均心存芥蒂。馮老太認為自己含辛茹 苦將 2 個孩子拉扯大,現在這么大年紀了,確被女兒這般對 待,必須讓其道歉并付贍養費;而馮老太女兒則認為,她講 的是事實,不存在誹謗、侮辱,想讓她道歉認錯她無法做到, 對于贍養費這個可以談。

通過前期充分聽取雙方陳述,在詳細了解雙方矛盾所在, 調解員從“情理法”入手,一方面勸慰馮老太,作為母親, 應該多體諒女兒,自己孩子的脾性都很清楚;一方面批評教 育馮老太女兒,作為女兒,不僅要贍養父母,而且要尊敬父 母,關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給予積極扶助。不得 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子女不履 行贍養義務,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醫療費的權利。 當父母年老、體弱、病殘時,子女更應妥善加以照顧,使他 們在感情上、精神上得到慰藉,安度晚年。自己也生為人母, 自己的女兒也坐在這里,如以后自己的女兒也這樣罵自己, 不贍養自己,那自己該有多心寒。在調解員的不懈努力下, 通過這樣向雙方釋明民法典中關于子女贍養老人的相關法 律法規,深入分析,循循善誘,引導雙方當事人換位思考, 充分體諒彼此的難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調解員擺事實、 說道理、講法律多番情理法的調解勸導,雙方情緒逐步緩和, 最終成功解開了馮老太和女兒之間的心結,圓滿化解了馮老 太的贍養難題。
這起贍養糾紛案件,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秉承“調 解優先”的處理原則,不僅關注家事糾紛本身的解決,更加 注重修復家庭成員親情、穩定家庭關系,俗話說的好,“百 善孝為先”,贍養老人不僅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也是中 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 要內涵,倡導大家都要盡到社會責任,讓家中老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養。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第二款: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 和保護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 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四條: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 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人的特殊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