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熱在三伏”,這里的“伏”是指“伏邪”,即風、寒、暑、濕、燥、火“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被許多人視作“最難熬的日子”。入伏之后,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頻繁出現,熱浪襲人、酷暑難耐。
中醫認為,陽氣最盛的時節要防暑邪,暑邪多夾濕,易傷津耗氣,讓人出現困倦無力、食欲不振、胸悶不舒等癥狀。因此,這段時間,我們不僅要做好降溫防暑,而且要順應節氣的規律進行養生調理,這樣才能增強體質,安然度夏。
三伏天,請做好這些準備
一、防暑降溫,避免中暑
1.減少外出,注意防曬: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特別是中午12點到下午3點;外出需注意防曬,如戴遮陽帽、太陽鏡、穿透氣衣物、涂抹防曬霜等,同時還需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防止中暑等問題的發生。 2.注意通風,合理使用空調:居家環境降溫有講究,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建議空調溫度設置在26-28℃,避免直吹;同時記得早晚涼爽時段開窗通風。白天高溫時段關閉向陽窗戶,拉上窗簾、遮光布,可以有效阻擋陽光直射,降低室內溫度。 二、科學飲食,調理脾胃 1.飲食清淡,忌刺激性、生冷食物:夏季是腹瀉最容易發生的季節,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養護脾胃,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新鮮的魚、蝦、雞肉等,可以吃點綠豆、蓮子、絲瓜等清熱解暑的食物。另外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2.主動補水,避免大量飲用含糖飲料/酒精:一定不要等口渴才喝水,要隨時主動補充水分。 3.苦味食物不能少:三伏天氣吃一點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助清熱解暑。 三、合理作息,養護身體 1.保證睡眠:起居方面要夜臥早起,規律和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注意不要熬夜,保持充沛的體能。 2.避免過度勞累:特別是在戶外工作的人員一定要注意休息,一旦出現不適,需要立即撤離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四、防潮祛濕,調理體質 選擇合適的祛濕方法:夏季人體陽氣充足,代謝旺盛,正是祛濕的好時機。可以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喝祛濕茶、適度曬太陽,也可以通過刮痧、艾灸等方式祛濕,不過要注意根據個人體質調整。 五、運動鍛煉,講究方法 選擇合適的運動和運動時間。三伏天運動,盡量選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的時段,時長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可選擇瑜伽、太極、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 六、少動“肝火”,以防“情緒中暑” 調節情緒,學會給心理“降溫”。天氣越熱,越要心靜,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別急,可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給心理納涼;同時要及時調整心態,學會轉移注意力,緩解負面情緒。
好刊薦讀

共同關注
夏季急癥
炎炎夏日防中暑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
消暑要遠離“飲食刺客”
預防溺水,先避開誤區
陽氣滿滿,健康度夏
百姓藥房 夏季“藥”避暑,你做對了嗎 中醫養生 炎炎夏日,“怕冷”人群調理正當時 散寒除濕,趕走“空調病” ……

特別策劃
動起來,吃出年輕態
養生益壽 “暑”不盡的養心方法 用好三伏貼,讓疾病“服帖” 夏治“寒”與“瘀”,消除“宮寒”困擾 防病強身 熱到中暑,這些錯誤不可犯 身上臭可能是屁屁“發炎”了 管理好你的情緒,擁有健康身心 飲食營養 電解質飲料,想喝就能喝嗎 夏季餐桌上的消暑“秘寶” 生活保健 兒童防曬更講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