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汕頭市龍湖區文化館 > 非遺研究
非遺研究 |《潮汕戲劇大觀》(三十七)


信息來源:汕頭市文化館     發布時間:2023-07-31     點擊數:-

《潮汕戲劇大觀》

主編:陳韓星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  編印

圖片

下編  其他劇種

緒言

潮汕戲劇和潮劇是兩個概念。潮汕戲劇是所有在潮汕地區流行的戲劇的統稱,潮劇則是單一劇種的專稱;潮汕戲劇中有潮劇這個主要劇種,潮劇卻不能涵蓋在潮汕流行的其他戲劇品種,如正字戲、外江戲(漢劇)、話劇等。

潮汕戲劇品種繁多,有外來劇種在本地生根成長為本地地方劇種的,如正字戲、西秦戲、外江戲(漢劇),它們至今仍用官話(普通話或土官話)演唱;有用本地話(客家話或海陸豐方言)演出的山歌劇、白字戲;還有話劇和歌劇,它們用方言或普通話演出;皮影戲和木偶戲用影、偶表現人物,敷演故事,也是潮汕流行的戲劇品種。

潮州和汕頭是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行政管轄的地方卻代有變易。在近代,就幾經變更:清代后期(1840—1911年),潮州轄九縣,大埔、豐順是它所轄的兩個縣,居民主要說潮州話和客家話。民國以后,1912年設潮梅鎮守使,1914年設潮循道尹,1925年設東江行政委員公署,1932年設東區綏靖公署,皆駐汕頭,所轄25縣中皆有海豐、陸豐及興梅各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2年設粵東行署,后來設汕頭專署,同樣轄潮汕及海豐、陸豐和興梅各縣;汕頭和梅州于1965年分治,海豐、陸豐在1983年劃歸惠州地區;以后又經改地區為市及拆分城市等行政變動,潮州、揭陽和汕頭已不屬同一行政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地位是客觀的存在,它是歷史地、自然地形成的。人類的基本活動是經濟活動,文化活動又總是伴隨著經濟活動的,戲劇文化更是顯得直接。潮汕戲劇的多品種,不論是官話的、潮州話的、客家話的、海陸豐話的,能在各自語言區活動,也能去別的城市活動。汕頭市在1980年前后相當長時間是廣東潮劇院、廣東漢劇院、汕頭專區山歌劇團、汕頭專區正字戲劇團的駐地。19世紀的潮州同樣是多劇種共聚的城市,咸豐九年(1859年)重修戲神田元帥祖廟,有石碑刻明正音班、西秦班、潮音班每年派銀二元、一元,每月初二、十六奉敬,年中圣壽和年末用影戲敬神;有鉄香紙爐鑄銘“外江福順班、新天彩、老三多、老新天香眾治子合敬,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月吉立”。田元帥廟又是眾劇種相聚之所。潮州、汕頭的多劇種聚合、包容、互動競爭的情況和在經濟上把平原的糧雜、海邊的魚鹽、山區的竹木運到城市來交易交換,是相類似的。

行政區劃分當然也影響戲劇本身。如潮劇和海豐、陸豐白字戲在劇目、聲、腔、行當、舞美和沿革上都是同一體系的,潮劇在語言上用潮汕人都可以聽懂的潮州福佬話規范;海豐、陸豐在明代、清代屬惠州,白字戲的語言,都是用海豐、陸豐的福佬話規范,因而是兩個劇種。再如外江戲是在潮州扎根長成的,因流行至客家話地區,特別是汕頭、梅州分治后,漢劇院駐梅州,往往被稱為“客家漢劇”;同是漢劇,流行在廣東的稱廣東漢劇,在福建的稱閩西漢劇,一變為二。

官宦的調動,軍隊的遷徙,商旅的交往,都是戲劇傳播的因素。潮汕地區現在能確證的最早的戲是《劉希必金釵記》,文物寫本寫明“宣德七年(1432年)六月□日在勝寺梨園置立”,勝寺為何?《辭源》釋寺:“官舍也”   “僧眾所居”   “宦寺也”。查各處無佛僧居處叫作勝寺的。官宦之舍叫勝寺的可能性較大,勝寺梨園可能就是官宦的戲班。《鱷渚摭譚》說外江戲(漢劇)   “創自楊分司”,楊振璘在道光十年(1830年)以惠潮嘉道兼置潮州鹽運同知,是官商合一,他創辦的戲班當然是官班。1920年洪兆麟的部隊參與攻打廣西軍閥陸榮廷,俘獲桂劇陸家班回汕,演出時名為“霓裳社”,后改為“順天樂班”,因1922年“八二”臺風吹襲大舞臺遭難而散班;桂劇唱皮簧,和外江戲(漢劇)雷同,好些樂手和男演員參與外江戲演出。同治九年(1870年)潮州總兵方耀奉總督瑞麟令辦積案,在澄海外砂得人贈送潮音班老正興,他家族還有老榮泰等多個潮音班,并有外江戲老喜天香班。潮州、汕頭有不少外地會館,許多會館建有戲臺,是商務應酬活動延請戲班演出的場所;有的商賈還建立票友式的組織,稱“樂社”,如汕頭公益社就是潮汕鐵路局張百萬四少爺張公立和南生公司老板李伯桓先后任社長,客家人、潮州人融為一體,共同組社,同臺娛樂。

政治風云、社會潮流、習俗風尚、群眾愛惡,都影響著戲劇的興衰存亡。昆腔是明清以來全國性的大聲腔、大劇種,被尊為“雅部”,它也曾流到潮州。乾隆辛巳(1761年)版《潮州府志》和光緒庚子(1900年)刊《粵游小識》都記載:“若唱昆腔,人人厭聽,輒散去。”昆腔戲后來僅保存在正字戲的少量劇目中,在外江戲(漢劇)里也有一些保留,但昆腔音樂影響了許多劇種。眾所周知,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所有劇種都經歷停演、散班,以后又都“恢復建制”,此因政治變幻。正字戲、西秦戲興起“提綱戲”,童伶制的白字戲也跟著演,這和習俗風尚有關;迎神賽會,祈福消災,廣場熱鬧,娛神娛人,促成了“提綱戲”的流行。話劇、歌劇在潮汕流行,產生用潮語的方言話劇、方言歌劇,是順應潮流;五四運動以來的破舊立新大潮中,引進新的藝術品種,又有所創新,并不是偶然的。山歌劇的誕生,也屬革命潮流的產物。

潮劇是潮汕戲劇中最大的劇種,班社多,從業者眾,歷史也長,但潮劇是童伶制,從明代“蓄養戲子”到近代“童伶”的文字記載,可知童伶制是一貫的。小孩子始終是成年人的教養對象,小孩子是在向大人學習中長成的。潮劇就是在向各劇種學習中長大的,童伶始終尊各劇種的藝人為先生、師傅,從“正字母生白字仔”始,到近代“潮音戲第二度和諸戲融合”,都是如此。就以區別劇種的語言、聲腔兩大標準來說,語言潮州話的形成發展由語言學家去分析;聲腔上明清時期“土音唱南北曲”,就是從正字戲學來南北曲的,這是曲牌聯綴體階段;清中葉到近代板式變化體音樂聲腔風靡,潮劇的音樂聲腔向西秦戲、外江戲學習而形成曲牌聯綴和板式變化綜合體制。在劇目上、唱腔上、表演上向西秦戲、外江戲學習是全方位的,在上編的緒言和概覽中有較詳的記述,此外不贅。潮劇也模仿皮影、木偶的表演動作,特別是丑行和花旦,至今有跡可循。當代話劇、歌劇的流行,帶來新的藝術思想、藝術理論,促進潮劇的改革。1950年以來,潮劇藝術的進步和新的藝術思想是分不開的。

戲劇文化、戲曲藝術,有自身的規律,盛衰生死都是過程中的一種現象。多種戲劇產生,相互學習、相互競爭也是一種現象。勝存敗退,正字戲、西秦戲在與潮劇和外江戲競爭中退出原來活動的中心地區;外江戲與潮劇在爭取觀眾方面因語言關系而居于劣勢;潮劇在電視劇等多種藝術新品種的沖擊下也顯得力不能支。研究戲劇藝術自身盛衰、興亡的規律,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我們只能把所見所聞記敘下來。

下編對流行于潮汕地區的戲劇品種分別記述,在源流沿革、流行情況、主要劇目、藝術特點、音樂唱腔等方面皆有涉及。對于同一時期、某一階段各劇種間相互關系敘述較少,對各劇種在20世紀80年代后的恢復發展史實少做記述,是因行政區域劃分、調整,編者、作者見聞有限所致,有待方家指教。

第一章

正字戲

正字戲,一稱正音戲,因其語言用官話(閩南、潮州等地稱為“正音”或“正字”)而得名。它是一個包括正音曲(雜以弋陽、四平、青陽)以及昆腔、雜曲、小調等多種聲腔的古老劇種,正音曲為主要聲腔。

相傳正字戲是唐明皇時候,一位姓田的元帥(即雷海青,因獲罪被砍姓)把宮廷的梨園班子帶至南方,在閩南一帶活動多年,播下了種子,到了元末明初,又從閩南流入廣東。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每年陰歷六月二十四日,都被視為田元帥誕辰,正字戲藝人必舉行隆重祭祀,以示紀念。此說未足為據。

從歷史資料看,正字戲是南戲的遺響,也是最先流入粵東地區的外來劇種,已有500多年歷史。1975年,潮安縣鳳塘公社在修水利時,從一處古墳中挖掘出一本手抄劇本,首卷題《劉希必金釵記》,卷末題“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卷下。宣德七年六月□日在勝寺梨園置立”   (出土本現存于潮安區博物館)。這本標明“正字”的劇本,是67出的傳奇,保留得非常完整,體制、曲牌、角色和高則誠的《琵琶記》等為代表的南戲相同。劇本末尾還有[三棒鼓]   [得勝鼓]的鑼鼓譜及[黑麻序]曲牌唱春夏秋冬四季歌。劇本中還有不少標記板眼的符號,也摻雜個別潮汕方言,是演出本無疑。明宣德七年是公元1432年,說明正字流入潮州時間很早。1958年揭陽縣漁湖公社也在一處古墳中挖掘出一本《蔡伯喈》(即《琵琶記》)全本,還有一本生角“單片”   (即演員“己本”),標明是明嘉靖年間抄本(現保存于廣東省博物館),同樣用中州音韻,本子中也有標明演唱的板眼符號,也屬正字戲。上述兩種抄本,中間個別地方羼雜潮州方言,如《金釵記》中有:“宋舍為人好風梭,說話甚癡歌”,“舍”是潮州方言稱呼“少爺”的獨有名詞,“風梭”“癡歌”也是潮州常用方言;《蔡伯喈》出土本的生角已本中收錄《鄉談荔枝記》兩段曲文,把《鄉談荔枝記》第二十一出和四十四出陳三的兩段唱詞錄到正音演唱的《蔡伯喈》后面,說明當時潮州有正字和鄉談兩種語言的戲曲活動。《金釵記》劇目早已失傳。《蔡伯喈》劇本現存的正字戲還能演出《畫容》《南山別》《雙拐騙》 《張公掃墓》《二賢會》《認像》《責三不孝》等折。早期南戲《荊釵記》《白兔記》《彩樓記》等名劇,正字戲今天仍保留全本或若干折子上演。正字戲中南戲劇目為數頗多,一些至今仍按明本演出。

正字戲屬明初南戲的一支。在170多個文戲中,曲戲劇目占百分之七八十。正字戲的曲戲,聲腔有一唱眾和的幫腔,經常出現“滾白”和“滾唱”,特別是劇情緊張或出現高潮時,這種“滾白”和“滾唱”正似江河直下,越滾越快,形成“暢滾”,類似弋陽腔和青陽腔具有的演唱形式,正字戲一直保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類劇目在演唱時,又與南戲的演唱風貌近似:臺前數角同演,當一人獨唱時,其他角色可以隨便接唱一曲,有時甚至臺前所有角色,均可一起接唱。也有臺前唱臺后幫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種幫唱尚有別于高腔的“一唱眾和”,僅由后臺鼓師一人幫唱而已,后來受潮劇影響,才改為后臺全體演員幫唱,并革除了臺前角色隨便接唱的舊習。

正字戲的行當,初時與南戲一樣只有七行,后發展為十二行當,即:老生、武生、文生、烏凈、紅凈、白凈、帥主、正旦、花旦、公末、丑、婆。烏凈下分烏面貼和三花臉,正旦下分烏衫、藍衫(閨門旦),花旦下分花旦帖和三花旦,等等。行當齊全,分工具體。這十二行當歸并起來,仍然屬于南戲七角范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正字戲不少傳統劇目,在角色扮演上仍保留明清南戲遺風,即常以副凈或丑飾婆,這是明清傳奇的角色搭配法。綜上所述,正字戲應是明代流行于粵東一帶的南戲遺響。

正字戲從明宣德年間流入潮州,歷經500多年,最先可能從福建或江西傳過來。據相關史料所知,明清時代,福建也有正音(正字)戲,清乾隆前后,福建有“正音萬盛班”風靡閩南,民間有“萬盛鼓引蚱嬤(婦女)”   “萬盛鑼,引船婆”之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已成絕響。1956年陸豐雙喜正字劇團到福建龍巖專區演出,龍巖專區戲校有兩位正字戲老藝人,看陸豐雙喜正字戲演出數臺劇目之后,認為兩省的正字戲是一樣的。而福建的正音戲卻又稱“四平腔”。乾隆十三年(1748年),蔡奭《官音匯解釋義》有“做‘正音’,唱‘官腔’”   “做‘潮調’,唱‘潮腔’”   “做九甲唱四平”的記載,可見當時正音戲與潮劇是并演不悖的。而四平與正音又不是同一詞義。正字戲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昆戲劇目,昆曲風格略同于北昆。此外尚有少數雜調戲。各種曲調很少混雜,曲戲唱曲到尾,昆戲唱昆到尾,雜調亦然。可以說,正字戲是早期流入粵東的官話劇種的合班。清末,潮州一帶尚有20多個正字戲班,蕭遙天《潮州戲劇志》記載,光緒、宣統年間“尚有萬利班、老永豐班、新永豐班、老三勝班、新三勝班??來往潮州各縣演唱??午夜諸班多串演潮音,以冀迎合大眾”。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只存下兩個班子在海豐、陸豐兩縣。

幾百年來,正字戲曾盛行于廣東省東部,但由于潮劇的興盛,后退居于海豐、陸豐兩縣。過去因交通不便,少與外地劇種交流,在演出風貌上,正字戲仍然保持著原來古樸、粗獷、沉渾、優美的藝術特色。

不過,在歷史長河中,正字戲不可能一成不變,只上演明清的傳奇劇目,其變化的結果是逐漸擴大提綱戲的上演。胡樸安1922 年出版的《中華全國風俗志》記提綱戲“語言拉雜,戲皆道白無唱,所演如《三國志》《前后唐》《征東》《征西》等??出臺喜打大鼓,吹大喇叭”。

正字戲的提綱戲以擅長演《三國演義》的連臺戲見稱。明代的弋陽腔也是如此,可見正字戲這類劇目也有其長遠的歷史。但這類劇目的大量產生,應是清中葉以后的事,它有本身的特別情況:其一,由于部分劇目的唱詞典雅深奧,不易被群眾接受,因而把一些劇目的唱詞拋棄,成為提綱戲;其二,鴉片戰爭后,廣東的社會經濟、文化起了急劇變化,城市工商業進一步發展,粵劇、潮劇演出形式日趨新穎,東西兩路戲曲藝術的交流,使古老的正字戲營業受到嚴重的威脅,不得不競演新戲以打開營業局面;其三,海陸豐一帶,特別是清末以來,主事階層為了尋求新的刺激,“點戲”成風,戲班每到一處,鄉社“頭人”必欲戲班上演新戲,所“點”新戲,戲班如不能演出便扣戲金,藝人為了糊口,箱囊中備了大量演義、小說,以便隨“點”隨演,因之大量提綱戲便應時而生。

提綱戲的產生和發展,在劇種沿革上功過并存,其功是:它發揮了藝人的藝術創造,一些劇目的表演藝術經過錘煉,不斷提高,如《轅門射戟》《三戰呂布》《姜維射郭淮》《許田射獵》《貂蟬舞百丈旗》《秦瓊倒銅旗》 《張春郎削發》《方世玉打擂》等,均極受群眾歡迎。其過則是:粗制濫造,濫編濫演,不講質量,演員用不著練唱,這就使本劇種的唱工嚴重丟失,以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沒有一個正字戲藝人具有優良的唱工。

大革命時期,波瀾壯闊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席卷全廣東,海陸豐正字、西秦、白字三個劇種的藝人,在彭湃同志的領導下,成立了梨園工會,藝人積極參加宣傳活動。一些戲班在農村演出,曾多次掩護被國民黨反動軍警追捕的同志,也有一些正字戲藝人參加赤衛隊,舉起刀槍和反動軍閥陳炯明的軍隊作戰。大革命失敗后,有的藝人慘遭殺害,有的逃避他鄉,正字戲從此日趨沒落。日寇侵華,潮汕淪陷,加上1943年大饑荒,很多藝人餓死,正字戲遂瀕于滅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個古老劇種復活了,海豐永豐正字劇團和陸豐雙喜正字劇團成立后,大力搶救遺產,先后整理了《百日緣》《百花贈劍》《張飛歸家》《古城會》《金葉菊》《五臺會》《杜王斬子》等10多個優秀傳統劇目,1960年兩劇團合并成立汕頭專區正字戲劇團。1963 年后,又改編上演了《焦裕祿》《蘆蕩火種》 《杜鵑山》《瓊花》《社長的女兒》等現代劇,并從

多方面進行改革,特別是嘗試用昆腔表演現代劇;在戲曲語言上,突破舞臺官話的局限,改用普通話和地方語言演出,這一嘗試為正字戲上演現代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焦裕祿》《杜鵑山》等劇,很受群眾歡迎。

正字戲過去一直是全男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吸收女演員,經過幾年的努力,培養了一批青年男女演員,使正字戲后繼有人。海陸豐兩個正字戲劇團合并為汕頭地區國營劇團后,進行藝術革新,老樹開新花,深受群眾歡迎。1969年,汕頭地區正字劇團被解散。打倒“四人幫”后,正字劇團才再次恢復建制。

正字戲的流行,以廣東的海豐、陸豐為活動中心,東至潮汕各縣以及閩南的平和、南靖、漳浦、漳州市區一帶;西至惠州;北至五華、紫金等縣。

明清數百年,粵東、福建都流行正字戲,據潮州田元帥廟碑文記載,正字戲居首位。潮州田元帥廟,名“喜慶庵”,建于清順治年間。有石碑記文:“咸豐九年八月初三,祖廟被狂風折毀,社、里同眾梨園子弟重修廟宇。十年梨園會議:正音班每年班銀二元敬神。”地方史志和文人筆記有記演昆戲的。清乾隆辛巳(1761年)  《潮州府志》有昆戲上演的記載。清末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張心泰《粵游小識》也有記載,王定鎬《鱷渚摭譚》記:“潮州菊部,謂之戲班,正音、白字、西秦、外江凡四種。”清末以來,正字戲以海陸豐為基地,組織班社向潮汕、閩南各地演出。演出以廟臺、草臺為主,逢有迎神賽會,仍被聘居正棚。粵東沿海地區海陸豐一帶,自明代以來,戲曲藝術甚為昌盛,正字戲、潮劇、白字戲、西秦戲、竹馬戲、木偶戲、皮影戲、粵劇、漢劇等先后流行。正字戲由于藝術遺產豐富,為當地人民所喜聞樂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還有一些戲班曾到泰國和南洋群島等地方演出,受到海外僑胞及當地民眾的歡迎。

正字戲劇目,分文戲和武戲兩種,文戲包括南戲系統聲腔、昆腔、雜曲小調三種劇目,共170多個;武戲即提綱戲,共2400多個。文戲中不少劇目音樂及表演藝術較豐富,有36出真本戲,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12本,稱“十二真本戲”,即:

四大苦戲:《琵琶記》《白兔記》《荊釵記》《葵花記》

四大喜戲:《三元記》《月華記》《五桂記》《滿床笏》

四大弓馬戲:《馬陵道》《千里駒》《忠義烈》《鐵弓緣》

這十二真本戲,有的是全用昆腔演出,有的則用正字曲戲聲腔演出,也有少量是曲、昆混合使用。正字戲的傳統劇目,除十二真本戲之外,如《彩樓記》《斷發記》  《蕉帕記》《金貂記》《金印記》《玉簪記》《百花記》 《三關記》《槐蔭記》《俠義記》《鸚鵡記》《荊州記》《連環記》《蝴蝶夢》《爛柯山》《櫻桃記》《孽海記》《千金記》《藍關記》《十義記》《十五貫》《訪友記》《烏驢記》《羅帕記》《玉環記》《桃園記》《金丸記》《瘋僧掃秦》《草廬記》等,都是南戲名劇。其中一些本子,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然按照明代的本子演出,如《槐蔭記》,全按明顧覺宇《織錦記》第二折《槐蔭分別》原本演出;《潘必正偷詩》   《妙嫦追舟》等錦出,則與《六十種曲》明高廉《玉簪記》中的《詞媾》等折相同,但因年代久遠,文字以訛傳訛較多,沒有《槐蔭別》保存得那么完整。昆腔劇目《馬陵道》原本六折,今北昆只存二折,而正字戲竟能演出四折,彌足珍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整理了一批優秀傳統劇目,其中《槐蔭別》   《張飛歸家》   《金葉菊》等5個劇目,分別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和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槐蔭別》寫董永與仙女七姐結婚百日,被玉帝強令分開,在槐蔭路上慘痛分別的故事。劇本文學性強,唱工、做工優美,是正字戲的細工戲,曾獲廣東省優秀劇目獎。《張飛歸家》是《草廬記》的一段,這出戲集中表現和刻畫張飛的粗魯、驕傲、目空一切,但又勇于改正錯誤的率直性格,有較好的表演。《金葉菊》是從提綱戲改編過來的,劇情跌宕,是一出較吸引人的悲劇。

正字戲保持明清南戲古老質樸的演出風貌,具有敦厚、質素和粗細兩兼、雅俗并存的藝術特色。

(1)武戲慷慨激昂,氣氛熱烈。以擅長袍甲戲見稱,表演情緒激昂的場面時,善于運用頭甲纓子、翎子、肩上佩旗、身上袍甲的抖動功夫,配以面部肌肉、眉眼的活動以及須髯的技巧表現人物的外貌形態、內心活動,以突出人物的英豪性格。短打主要是南派武功,拳宗少林,打起來逼真、緊張,近于驚險。

(2)文戲唱做并茂,以做見長。南戲聲腔系統劇本文字較通俗,昆腔劇本文字雅麗。這兩類戲,大都有較細致的做工。如《百花贈劍》,百花公主回宮,嗅到酒氣而多方觀察江花佑,通過飲茶、按懷,觀察江花佑是否飲酒等一連串富于生活氣息的細節表演,把人物的精細性格刻畫得十分生動。就動作和舞姿而言,往往柔里寓剛,粗中見細。生旦表演,在情緒緊張之際,動作特別夸張。如《槐蔭別》中董永和七姐,在被玉帝強迫分開時,七姐飛上天、董永拼命追趕的場面,舞蹈經過夸大的藝術處理,有如天旋地轉,給人以剛健、柔美之感。昆腔劇目,曲牌豐富,舞蹈性強,像《翠屏山》一類劇目,唱和舞緊密配合,既豐富又嚴謹,半點不得逾規。

圖片

正字戲《百花贈劍》

(圖源:南方+)

(3)音樂豐富多彩,既能抒情,又善豪壯。南腔音樂優美清麗,間以豪壯沉渾;小調音樂輕松活潑;昆劇音樂清脆悠揚,纏綿動聽。提綱戲則以大鑼

大鼓、大嗩吶和“叭地虎”見長,聲調極喧。在古典袍甲戲中,兩軍對壘,人嘶馬叫,善于用音樂描摹出悲涼凄厲的古戰場氣氛。

(4)臉譜獨特多樣,樸素而有古風。正字戲的臉譜有100多種,常用的顏色主要是黑、白、紅、綠。勾畫的線條剛柔并存,既夸張又富裝飾味。各種臉譜和兄弟劇種不同,有自己獨特的構圖,如張飛的臉譜,兩顴的線條如葵葉下垂,同是紅臉的關羽,其眉宇的勾畫卻更注重穩重。全國各劇的臉譜都在突出各種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同中有異。正字戲在用色、造型方面,除了個別神怪臉譜背離生活軌跡外,各種人物臉譜的造型顯得更為樸素而具古風。

正字戲保存著較豐富的藝術遺產,歷史上造就了不少有才能的老藝人,一些藝人有“戲狀元”   “活曹操”   “活呂布”等稱號。近數十年來,文武生老藝人陳寶壽的表演飲譽粵東,他戲路很廣,動作洗練,功力極深,初習文武生,后改扮老生,所扮演的董永、呂布、石秀、武松、馬應龍等角,做工細致,剛柔得體,性格鮮明。

正字戲音樂牌子頗豐富,正音曲牌和昆腔曲牌(包括兩者的吹打牌子)據不完全統計,共300個以上。

(1)正音曲,樂調分重六、輕六、活五、反線等幾類,有散板、頭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牽句等節奏變化,結構較為靈活自由。除有為數頗可觀的伴奏弦詩外,曲牌100個以上,常用的有:[哭相思]   [山坡羊][四朝元][駐云飛]   [石榴花]   [步步嬌]   [小桃紅]   [新水令]   [鎖南枝][紅衲襖]   [水底魚]   [太師引]   [皂羅袍]等。領奏樂器用龍舌蘭殼自制的大管弦配合三弦和竹弦,以后增加二胡、揚琴、月琴等樂器。武場配用大鑼鼓,大嗩吶;文戲配合小鑼鼓、管弦樂演奏。

(2)昆腔牌子也在100個以上。分橫笛昆、小嗩吶昆和大嗩吶昆三種。橫笛昆配以板鼓、云鑼、小鈸及三音響盞等;小嗩吶昆用小嗩吶代替橫笛伴奏,其余音樂與橫笛昆大致相同;大嗩吶昆用大嗩吶配合大鑼鼓、響盞、云鑼等伴奏。常用曲牌有:[古倫臺]   [雁兒落]   [曉曉令]   [黃鶯兒]   [穿山甲][黃龍滾][梁州序]   [刮地風]   [落山虎]   [風入松]   [浪淘沙][玉芙蓉][羞江南][泣顏回]   [火焰序]   [醉仙子]   [鐵蓮燈]   [錦毛令]   [陸么令][折桂令]等。

(3)雜曲小調:分為小調、福建調、道士調、亂彈和吹腔。小調是明清時期民間流行的民歌、小調和民間小戲曲調,調子有青銅寶劍、錦上添花、鳳陽歌、花鼓調、賞花調、一匹綢、五更段、琵琶詞等30多個調子。福建調來自閩南的南曲,用大管弦等配合小鑼鼓伴奏。道士調,又名司公調,出自粵東廟堂音樂,用笛子等配合小鑼鼓伴奏。亂彈和吹腔,來自西秦曲調,有正線、西皮、二簧之分,為數不多。

2012年8月,陸豐正字劇團轉為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地址設在陸豐市城東鎮龍平路七小區三巷43號。黃壯營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正字戲代表性傳承人。以下為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大事記。

2016年1月7日正字戲精品劇《媽祖》在汕尾市馬思聰藝術中心首演。

圖片

正字戲《媽祖》

(圖源:梨園正字戲。)

2016年2月11、12 日參加在陸豐市人民廣場由陸豐市委宣傳部主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下基層巡回演出活動“和諧陸豐·正音迎春”春節正字戲專場演出。

2016年2月17日參加在陸豐周周樂舞臺開展的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的“美麗新陸豐·非遺展魅力”演出。

2016年10月28日參加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2016粵戲越精彩”潮汕片區演出活動。

2016年完成多場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的“文化進萬家送戲下鄉巡回演出”任務。

2017年1月7日正字戲《五臺山會》參加“2017粵戲越精彩”廣東省優秀地方戲曲劇種會演(廣州片區總會演)。

2017年1月8日正字戲《天女散花》參加“汕尾市、香港兩地民間藝術文化展演”。

2017年3月至5月組織正字戲經典傳統劇《三岔口》《八仙鬧海》等劇目參加陸豐市中小學“‘正字戲’送戲進校園”學生專場演出二十場次。

2017年5月6日   《百花贈劍》選段參加梅州大埔縣舉辦的“兩地梨園情----汕尾·大埔戲劇文化交流文藝演出”活動。

2017年5月11日參加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演出。

2017年9月15日參加由市委宣傳部、市創文辦主辦的“文明陸豐·我們在行動”陸豐市創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宣傳文藝晚會,在“百姓周周樂”舞臺演出。

2017年11月12 日參加“梨園歡歌迎盛世——紅海灣區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國家級汕尾市稀有劇種精品專場晚會演出。

2018年2月20日《蟠桃赴會》   《方世玉打擂》參加在陸豐市人民體育廣場舉行的“春滿陸邑·正音賀春”迎新春正字戲展演。

2018年4月30日至5月1日《媽祖》一劇往福建湄洲島參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動。

2018年7月19 日參加“廣東省第九屆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折子戲《呂布試馬》獲金獎。

2018年8月29 日《呂布試馬》參加廣東省粵劇院舉行的“第九屆廣東省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演員莊偉賢獲金獎,鐘曉琳獲銀獎,林曉青獲銅獎。

2018年11月7日   《刺梁驥》參加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舉辦的2018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演出。2018年在“中華頌·長豐杯”第九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獲優秀劇目銀獎,林曉青被評為優秀演員。

來源|汕頭市文化館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乱子伦农村| 精品一区电影国产|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1区二区| 狠狠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国产在线一卡| 99re久久精品国产|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久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伦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体验| 综合久久色| 亚洲久色影视|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午夜wwww| 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 狠狠色噜噜综合社区| 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一a在一片一级在一片 | 久久久精品99久久精品36亚|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夜夜大片| 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狠狠操很很干|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 色综合久久88|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97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在线一卡| 国产91麻豆视频|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 亚洲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丰满岳妇伦4在线观看| 右手影院av| 免费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大伊人av|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社区国产高清| 日韩夜精品精品免费观看|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国产精品96久久久| 日本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色综合久久久|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软件大全| 91av中文字幕| 97视频精品一二区ai换脸|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在线干|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看| 久久夜色精品亚洲噜噜国产mv| 激情久久综合网| 亚洲精品日韩激情欧美|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午夜电影网一区| 国产大学生呻吟对白精彩在线|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激情三区| 91久久精品久久国产性色也91| 国产不卡网站| 免费观看黄色毛片| 欧美极品少妇xxxxⅹ|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黄色免费看|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视频| 91精品系列|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介绍| 波多野结衣巨乳女教师| 96国产精品视频| 激情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彩视频|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午夜电影院| 国产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www色视频岛国| 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2|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 国产理论片午午午伦夜理片2021| 日韩欧美高清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蜜臀久久精品久久久用户群体|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 9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免费播放|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偷伦一区二区| 午夜激情在线播放| 午夜影院毛片| 国产日韩欧美第一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一二| 国产999久久久| 国产乱一乱二乱三| 日日夜夜亚洲精品| 美女脱免费看直播|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国产性猛交96|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热久久一区二区| 欧美三级午夜理伦三级中视频| 护士xxxx18一19| 欧美精品六区| 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黑人| 亚洲午夜天堂吃瓜在线| 欧美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色午夜影院| 亚洲乱强伦| 99爱精品在线|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亚洲.另类.中文| 91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 av午夜剧场| 午夜激情免费电影|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一二三四区| 亚洲欧洲一区| 夜夜爽av福利精品导航| 91免费国产视频| 神马久久av|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日本午夜无人区毛片私人影院| 久久影院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蜜月 | 毛片免费看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麻豆99| 欧美黄色片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av午夜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6|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区二区| 伊人av中文av狼人av|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www亚洲精品|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影院一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介绍 |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三上悠亚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午夜看大片| 精品无人国产偷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一二区|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小说| 欧美日韩卡一卡二| 国产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日韩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免费一视频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乱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国产精品偷拍| 亚洲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小说| 68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婷婷 | 国产99小视频|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国产一级片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2|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午夜情所理论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50路| 96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99| 日本一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99爱精品在线| 99久久www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一牛|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91精品资源| 处破大全欧美破苞二十三| 亚洲自拍偷拍中文字幕| 午夜黄色一级电影|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99久久国产综合|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影片| 玖玖玖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中文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毛片| 91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老虎| 国产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国产主播| 欧美系列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欧美精品| 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88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第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爽大粗免费 | 亚洲国产偷| 国产精品高潮呻| 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龚玥菲| 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乱亚洲乱妇50p|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 少妇厨房与子伦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午夜剧场一级片| 精品国产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