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龍湖區文化館 發布時間:
潮語古文吟誦俗稱“讀書歌”,是用潮汕方言,通過調節文章字句氣息短、音調高低來吟誦古文,使之瑯瑯上口的技藝。這種技藝是潮汕先民讀古文的方法,早在宋代劉昉的《幼幼新書》中就有“誦詩書箴誡,取言語之至正”的記錄,明代林大欽在《試策·潮州風俗》中有“由里中市井以至海濱,家家傳誦周禮之書”的記載,到清代末年,揉合影響深遠的桐城吟誦法嬗變,演繹成型,傳承至今。
潮語古文吟誦第一代傳人姚梓芳早年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京師大學堂,他創造性運用粵東閩方言結合桐城秘技吟誦古文,后來回到潮汕開設古文專修班傳播。第二代傳人張志道在古文專修班從學于姚梓芳,并在家中開設“守愚夜校”,其間授藝第三代傳人謝德容。謝德容遷居龍湖后,于2012年開始授藝第四代傳人李楠。李楠從2017年開始,在其從教的龍湖實驗中學創建風吟社從事潮語古文吟誦的保護與傳承工作。

潮語古文吟誦的傳承譜歷史久遠,早在宋代就有記載,技法系統完善之后代代相傳,是古典文學古文理論重要的研究資料。也是潮人獨特的古典文學學習方式。潮語古文吟誦是潮汕方言四聲八調的優雅表達方式,或吞吐,或噴薄,篇篇不同,豐富靈活而中規中矩。生動展示潮汕人民優美的讀書聲。對潮汕文化尤其是潮汕方言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潮語古文吟誦的修習方法還為語文教學教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潮汕方言書面語和文學功能。
在中華經典吟誦大會上,潮語古文吟誦作品屢獲大獎。李楠的論文《潮語古文吟誦的流變》發表于北大文博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中心聯合策劃的國家級雜志《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上。這樣的成就引來南方+、《汕頭日報》、《廣東新風采》、《今日視線》、《少年派》等媒體多次采訪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