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汕頭市龍湖區文化館 發布時間:

潮汕菜脯(蘿卜干)是潮汕地區的土特產,也是潮汕人日常的餐食搭配之一,與白粥一起食用,清淡爽口。與海鮮時蔬等食材搭配烹飪的潮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調理腸胃的功效。
潮汕菜脯的制作需選用水份飽滿的新鮮白蘿卜,清洗干凈后,切去頭尾,進行均勻分切。用干鹽對切好的白蘿卜進行腌制,干鹽滲入白蘿卜組織內,提高滲透壓,使細胞壁破裂,釋出水分。然后瀝干后加入白糖,密封放置,最后晾曬風干即可食用。
1983年11月,汕頭市大衙村發現一處唐宋生活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7個唐代的陶罐,經專家認定,這些口徑小、罐身大、底部窄的素身陶缸和罐口罐肩涂有瓷釉的小罐就是用于貯存咸菜、菜脯的容器。清嘉慶《澄海縣志》中曾經記載:“菜頭,即郭璞(晉朝)所謂‘蘆葩’的,音蘿卜,能治解面毒,葉可以鹽漬。”可見,潮汕菜脯的腌制歷史由來已久。
1932年,出生于外砂龍頭村的陳炳南跟隨其祖母學習潮汕菜脯腌制技藝,之后一代代傳承下來。第二代傳人陳盛通于2011年成立汕頭市外砂龍盛副食品廠,專業生產潮汕菜脯。第三代傳人陳宏達2000年開始學藝,中專畢業后跟隨父親陳盛通,不斷鉆研潮汕菜脯腌制技藝,積極改良菜脯產品。并與內蒙古珠和農牧業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建設蘿卜腌制晾曬廠房,充分利用當地的優質土壤和獨特的天氣條件(6月中旬至10月底日照時長達15小時),向全國各地與海外潮人推廣潮汕菜脯。
潮汕菜脯腌制技藝是潮汕地區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了潮汕人民的生活記憶和風俗習慣,體現了潮汕地區獨特的人文精神魅力。菜脯產業的發展不僅助力潮汕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還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潮汕菜脯腌制技藝對于弘揚潮汕地區傳統飲食文化和人文情懷具有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