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薪火永相傳丨市級非遺汕頭毛衫手工編織技藝走進龍湖區鄰德小學
信息來源:龍湖區文化館
發布時間:2023-04-30
點擊數:-
外砂生產毛織服裝的歷史悠久。潮式工藝毛織服裝產業,是外砂傳統的特色產業,文化底蘊深厚。2006年,外砂鎮被省定為外砂潮式工藝毛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手織毛衫編織技藝融匯了鉤花、繡花、釘珠等特色技巧,滲透了潮汕獨有的審美情趣,是汕頭開埠的佐證和產物,具有不可代替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2022年,汕頭毛衫手工編織技藝被汕頭市政府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鄉村振興增添鮮活的內容。隨著機織毛衫的興起,手織毛衫已經不多見了,而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從事手織毛衫這項技藝的更是鳳毛麟角,謝春霞老師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謝春霞老師,汕頭市鄉村工匠傳統工藝(手工編織)工程師,為了保護和傳承毛衫手工編織技藝,積極組織手織毛衫技藝進校園,免費展示自己的產品,傳授技藝,把手織毛衫這項具有濃厚鄉土特色與情懷的技藝在新時代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為全面提升校園文化藝術氛圍,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廣非遺汕頭毛衫手工編制技藝。4月7日下午,龍湖區非遺傳承人謝春霞老師走進鄰德小學,給學校師生帶來了精彩的毛衫手工編制技藝。外砂街道呂悅佳副書記、林澤霖股長,內隴村林偉群主任以及學校家委會全體委員參加了此次活動。校長王旭亮為本次活動致辭,表達了對活動的美好祝愿。


鄭焜華老師主持本次活動,為孩子們帶來一節別樣的課堂。她先簡單介紹了外砂的鄉鎮經濟以及非遺項目,接著著重講解汕頭毛衫手工編制技藝的歷史由來、技藝發展等情況,并對其代表性傳承人謝春霞老師進行了介紹。制作體驗開始了,在謝春霞老師手把手指導下,同學們、老師們偕同家長們紛紛拿起竹箸、毛線全神貫注學起來,起針、分針、收針……一團毛線、幾根竹箸,在老師的十指翻飛間,各類毛線制品逐漸成形,成為一個個有趣的作品,同學們摸索毛衫手工編織的技法,學習持針持線的方法,學得津津有味。
“很有趣,用筷子就能織出來?!?/p>
“這個不錯,我喜歡!”...
同學們認真體會毛衫手工編制的樂趣,臉上洋溢著笑容,非常享受勞動的過程,整個會場其樂融融。
活動最后,謝春霞老師向學校贈送了紀念品,王旭亮校長代表學校接受了禮物。了解學習傳統手藝,這既是對中華文化最好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文化自信和時代精神的最好體現。此次活動,同學們深刻了解到汕頭毛衫手工編織技藝,體驗到毛衫手工編制的無窮魅力與樂趣,喚醒了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繼“蛋畫”“毛衫手工編織技藝”之后,鄰德小學將繼續開展“非遺進校園”主題系列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非遺”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并積極參與到其中來,讓“非遺”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