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龍湖區文化館 發布時間:

“文化館老友記”招募推廣活動由廣東省文化館聯盟主辦,全省各級文化館承辦,是廣東省2023年“文化館宣傳服務月”啟動的活動之一,為熱愛文化館、熱愛公共文化事業的文化愛好者提供“麥克風”,用群眾的“語言”講文化館的故事,宣傳推廣全省文化館服務。
老友記

王群英
本期人物
原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藝術科科長,中國武術七段,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太極拳、健身氣功),第四屆汕頭市舞蹈家協會顧問,世界武術研究總會高級教練,龍湖區文化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汕頭市翰苑群英太極健身輔導站總教練。
一起聽聽他與文化館的故事!
文化館老友記
與文化館一路同行,助力文化惠民活動
老友記

汕頭市龍湖區文化館是國家一級文化館,開辦了廣東省特色文化品牌“龍湖之春文化廣場活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愛樂市民音樂會”、“免費文化藝術培訓”等文化惠民特色活動。我是文化館活動的忠誠粉絲,從群眾文化活動中,我看到文化館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切實的服務群眾,不懈努力,展現一幅幅文化惠民的精彩畫卷。在這種精神和氛圍的感召之下,我這個40多年的老文化工作者,在退休之后源于熱愛,不忘初心,發輝余熱,積極加入到龍湖區文化志愿者的行列。

我的特長是舞蹈和太極拳,在文化館支持指導下,2010年9月份開辦了太極文化免費培訓班,開展太極拳文化及養生文化,24式太極拳,太極功夫扇,八段錦等套路的培訓活動,教學中我堅持“愛心、信心、細心、耐心、恒心,因材施教的理念,讓學員在學習動作和套路中,懂得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培訓班至今已開辦48期,約1500場,約5萬多人次。通過培訓,有幾位機關的女干部在交流培訓體會時有感而發:“經過學習和培訓,身體素質提升,免疫力增強,上班出勤率高,工作精神更好”;有位姓王的學員說:“通過培訓鍛煉,形體和氣質更美,身體各項指標正常,一個人的健康是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還有一位姓陳的學員高興地告訴我:“老師在教學中結合了中華傳統文化和人生哲理,參加培訓,體質增強,修養提高,回家少發脾氣,家庭氣氛更和諧,更幸福”。許多學員都異口同聲:“感恩文化館文化惠民培訓活動,我們受益滿滿,功德無量”。

培訓班也要學以致用,學員在提高修養和技能的同時,除了自身的收益,還要回報社會。在文化館的組織下,我們成立了文化志愿隊,我用舞蹈和太極元素相結合,排練了《盛世歡歌》《中國功夫》《精忠報國》《和諧太極》《中國大舞臺》《蝶戀花》等節目,先后參加“2013年汕頭市“南粵幸福活動周”啟動儀式”演出,“龍湖之春文化廣場活動”、“龍湖區慶國慶文化廣場綜藝晚會”、“龍湖區文化志愿者學雷鋒送戲下鄉活動”、“龍湖區群眾性文藝展演”等演出活動。既展現自己學習成果,又豐富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

2017年培訓班還組織學員代表汕頭市參加廣東省老年人太極拳劍比賽,榮獲42式太極劍團體優勝獎(全省第二名)、42式太極拳團體優勝獎(全省第六名)、我也獲得42式太極劍男子組個人優勝獎(第一名)、42式太極拳男子組個人優勝獎(第二名)。為汕頭市爭光。
龍湖區文化館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潮汕英歌舞和太極拳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人學習英歌舞有40多個年頭,學習太極拳27年,出自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潮汕文化的熱愛,在龍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莊少武主任的支持關心下,本著守正創新的理念,把潮汕英歌和太極拳強強融合,在繼承中,進行守正創新的嘗試和探索,創編了《潮汕英歌太極棒》,在參加2019年汕頭首屆海絲武術文化節暨第四屆大潮汕武術大賽中榮獲集體一等獎。

為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文化館在龍湖實驗中學,開展《潮汕英歌舞》和《潮汕英歌太極棒》的培訓,通過培訓以英歌為題材排練《歡歌》的節目,參加學校迎新年文藝演出活動。學校領導的重視,良好的教學氛圍及學生的學習精神,也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

在文化館的推薦下,我在國家公共文化云的平臺和大家交流分享《潮汕英歌太極棒》這個項目。在線觀看有2萬多人次,這是對我的關心和鼓勵。

有人問我,你退休十多年,為什么把時間和精力投在文化館?是為了有關部門頒發給你的獲獎證書?還是為了學生送給你的鮮花和掌聲?我堅定的回答:“這是源于熱愛,我是老文化人,文化館就是我的家,人生如果能堅持做一件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事,就是快樂幸福的人”。我希望把我學到的知識,助力文化惠民活動,使更多的人受益,我將繼續與文化館一路同行,為群眾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王群英
編輯:呂 丹
審核:莊少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