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的談話精神,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以來,團區委聚焦“工作內容項目化”目標,匯聚政府、央企、學校、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力量,聯合央企保利灣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區青企協和青志協打造“小候鳥·保優護航計劃”——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幫扶項目品牌,全方位服務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讓小候鳥們享有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適應城市教育環境、提高學習能力,也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的關愛,增強對城市的融入感、幸福感、歸屬感。
一、以共建促共扶,實現聯動發展
團區委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按照“夯基礎、創特色、促發展”的黨建工作指導思想,與保利灣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機制,以“1+3+3”工作模式,不斷提升黨組織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在鄉村振興、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中更好發揮群團組織和國企的先鋒模范作用,助力雙方黨建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團區委“小候鳥·保優護航計劃”于2021年榮獲龍湖區主題黨日創新設計大賽優秀案例,于2023年3月獲評汕頭市“最佳志愿服務項目”,《黨團共護航,助飛小候鳥》于2022年10月被評為龍湖區基層黨建特色品牌,2022年5月,《中共保利發展控股集團委員會黨建質量進階管理行動專報》中對“小候鳥”公益項目進行專項報道,并上報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在社會上形成較大的反響,為保利灣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持續發展樹立了品牌美譽度,形成了企業發展、社會責任、青年成長三方多贏的良好局面。通過三年多來的項目踐學,小候鳥成長價值效應和保利青年的責任擔當,持續受到社會關注。策劃拍攝宣傳視頻《守護,每一場“為愛奔赴”》,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關愛外來人員子女的濃厚氛圍。該項目得到了新華網、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汕頭新聞、汕頭日報、汕頭橄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關注報道,相關報道總閱讀量、播放量超10萬次,2名小候鳥接受主流媒體采訪,不斷發揮媒體矩陣效應,提升項目品牌傳播影響力。
二、挖掘自身資源,激發內生動力
團區委充分發動各級團組織和團屬社會組織力量,通過聯合區青企協、青志協和各基層團組織,通力合作,打造龍湖青年友好服務共同體,通過深入調研走訪,了解“小候鳥”們家庭情況,從小候鳥家庭最關心、最關切的就業問題入手,發動龍湖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為參與項目家庭提供來自4個農貿市場20個固定攤位免租一年的就業保障,共計減免租金約5萬元,切實做好就業幫扶工作,解決就近就業問題。建立區、街、居三位一體的助力志愿隊伍,聯動區青志協積極構建“社工+志愿者”聯動體系工作機制,提供社工、志愿者等隊伍的扶持,明確合作目的,協調方式,職責分工,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相互協作、共同開展服務的機制,項目實施以來,共招募社工、志愿者約100人。
三、扶智扶志扶困,護航成長成才
團區委以“精準扶貧,教育先行;教育扶貧,育人為本”為指導,設計專題教育課堂、校外思政課堂、陽光運動課堂、素質提升課堂四大課堂,制定3條紅色現場教學精品路線,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中開展文化教育活動,通過公益學科培訓、藝術課程培訓等,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素養,三年來,已提供舞蹈、朗誦、合唱等文化藝術培訓近1300人次,提供專業學科培訓170人次,提供飛盤等體育運動培訓近1000人次,建設心理輔導室2間、圖書室1間,并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舉辦科普活動、防溺水宣傳教育等30場次,共投入社會資金約40余萬元。通過開展“愛黨愛國愛家鄉”、“重走古戰場”等主題紅色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小候鳥”參觀汕頭、東莞等地的紅色教育基地。組建3支“紅領巾督查隊”,以“五老”志愿者帶領少先隊員投身鄉村治理監督中,引導“小候鳥”參與城中村治理。舉辦“保利圓明園國寶展”小小解說員活動,共讀經典好書線上分享會,并連續兩年舉辦“我當小館長 書香伴成長”暑期公益活動,以線上線下多角度開展活動,使孩子們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升對革命歷史文化的認知,累計近1000人次參與到各項活動,積極探索解決小候鳥們在融入城市、促進學業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推進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推動“小候鳥·保優護航計劃”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