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區工信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區依法治區辦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責任落實,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局黨組高度重視單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能夠做到帶頭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法治政府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戰略地位,增強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責任感、緊迫感。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將建設法治政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帶頭學法用法,將法治相關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按要求做好法治工作部署,積極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建設龍湖省級高新區。積極組織申報認定龍湖工業園區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在龍湖經濟總量中的占有率。9月份,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到我區現場考察驗收我區申報省高新區的有關工作,我局認真應對,設計好考察路線,安排好被考察單位,制作園區沙盤,展示制造業的科技產品,重點支柱產業發展展板介紹,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情況,龍湖區近年科技創新發展視頻介紹,制作匯報PPT等,充分展現龍湖區科技創新的總體發展情況,得到市領導以及專家的高度認可。
(二)建設龍湖化學與化工實驗室。為提升和夯實我區的科技創新研究基礎,我們積極籌建龍湖區化學與化工實驗室。已龍湖科技股份公司為載體,在珠津工業園區建設龍湖實驗大樓,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至9月,已完成課題研發團隊及項目的引進,首支進駐的廈門大學江云寶副校長及中科院院士田中群教授引領的科研研發團隊的使用場地裝修已經完畢,目前正在安裝和調試設備;廣工(汕頭)協同創新研究院進駐的場地裝修進入尾聲,其他各樓層進駐的研發團隊已經確定,正在啟動裝修。該實驗大樓同時也加掛“省實驗室龍湖中心”。
(三)全區的科技創新投入大幅上漲。良好的科技氛圍引導全區的制造業加大研發投入。經國家統計部門核準,2017年我區規上工業R&D研發投入僅為2.43億元,占全區GDP比重0.68%;2018年我區規上工業R&D研發投入達6.53億元,是上年度的2.68倍,占全區GDP比重達到1.68%,比全市的平均數高出0.8個百分點,投入總量及GDP占比首次位居全市第一名。2019年,我區還推薦了仙樂健康股份、龍湖科技股份2家企業的實驗室申報省(企業)重點實驗室,填補我區該項目多年以來的空白。為推動全區科技創新持續發展,我局組織對全區科技資源進行調研,形成《把握時代脈搏,樹立粵東科技創新標桿》的調研材料上報市局和區政府,為領導的決策提供參考。
(四)研發團隊增量明顯。上半年組織15家企業申報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企業申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申報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標桿企業。至此,全區市級工程中心達到62個,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7個。制造業3億元以上的都獨立設置企業研發中心,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94家,覆蓋率達38.5%。企業與高校、研究所的合作也在不斷增加,一些企業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等,廣東工業大學在汕頭成立的協同創新研究院也已落戶我區;區政府委托廣東工業大學的研發課題《龍湖區創新體系構建與政策支持研究》圓滿結題;南帆科技與廈門大學合作開發的垃圾分類處理機項目,已經完成整機生產。
(五)高企培育和優秀人才培育態勢良好。繼2018年我區59家企業通過高企認定,全區高企總量達到164家,約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后,今年,我區高企在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淡化的情況下,仍有40余家企業進入培育庫,目前省科技廳正在組織專家審核認定,我區的高企總量今年可望達到200家。2019年,我局推薦美寶制藥有限公司方寶耿等9人進入龍湖區優秀拔尖人才庫,推薦金暉隆開關有限公司吳鴻彬等4人評為汕頭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推動全區優秀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近期,我局還積極推動與汕職院開展企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
(六)繼續推進新經濟建設。今年,我區新開張了創客大街、甲骨文文化創意二期、汕頭工業設計城等新項目,全區的科技孵化平臺已達11個。其中,5家平臺2019年通過了市級科技孵化器認定,占當年全市通過的100%。汕頭工業設計城今年舉辦首屆“龍湖杯”國際潮人工業設計大賽取得圓滿成功,收集的參賽作品超過2000件,評出優秀作品共30件,期間舉辦的工業設計專題講座邀請的專家學者在國內外影響力大,受到汕頭工業設計青年的歡迎。289龍湖工業園區的創新創意園區的改造項目已經啟動,在11月30日龍湖創新日活動中展廳正式開放。北京索為與我區輸配電龍頭企業金暉隆合作建設龍湖輸配電互聯網共享平臺,合作項目通過專家認定進入市級項目庫。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學院正在我區的創新園區籌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引進港澳潮商二代青年進入龍湖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正在加緊進行。
(七)加快智能改造,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局緊緊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引導制造企業加快智能改造,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至9月份共完成346.22億元,同比增長9.7%,增幅全市排名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0.96億元,同比增長10.5%,在全市排名第2。
1、推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一是廣泛發動企業通過改技術、改工藝、改設備、改產品、改管理等方式,加快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淘汰落后產能,擴大產能,提升質量。項目備案中,我局簡化手續,主動上門宣傳扶持政策,為企業實施項目保駕護航。截止9月,全區新增工業技改投資備案項目26個,計劃新增投資25106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工業投資529205萬元,同比增加69.3%;工業技改投資累計完成44394萬元,同比增加20.2%。二是全面落實技改獎補政策。2019年,共有潮宏基等12家企業獲得省級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補助資金546.47萬元;153家企業申報扶持金并獲得1902萬元獎補;正超等18家企業進入2020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企業技術改造資金項目庫。3三是加快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超聲印制板、正超電器、仙樂健康等汕頭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為樣本,在全區推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中國聯通合作,指導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并推出5家企業申報汕頭市互聯網技術應用標桿企業認定。同時,以龍湖支柱產業輸配電為載體,建設互聯網產業集群服務平臺,促進輸配電產業鏈條的盡早完整。積極引進國內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北京索為公司與我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打造龍湖區工業互聯網應用生態,并與區內企業金暉隆公司合作開發應用項目。
2、開展“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6月4日開始將原來由環保部門牽頭的“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工作交接我局,按照市的整治方案,我局組織力量全力開展工作。一是組建龍湖區“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起草《龍湖區推進“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行動方案》,并上報區政府印發實施。二是全面開展“散亂污”場所整治工作。7月以來,區散亂污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共組織了15次下街道排查督查。針對第一批剩余散亂污“釘子戶”,區整治辦牽頭所在街道及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落實整治攻堅。目前全區“散亂污”場所(含動態排查新發現)清理整治任務171家,已完成161家,完成整治率94.15%。三是組織“散亂污”大數據監管系統操作培訓。6月20日上午召集全區各街道舉辦“散亂污”大數據監管系統操作培訓;7月2日上午再次培訓,邀請市生態環境局及大數據學院開發單位的專家進行講解讀和操作培訓。四是根據市的要求,對第二批共5377家嫌疑單位分發各街道進行排查。目前全區第二批5377家“散亂污”嫌疑場所已全部完成排查。
3、協調推進三線遷改工作。切實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創文強管”繼續深化的形勢,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精神,加強溝通協調和督促跟進,推進三線遷改工作。一年來,參加上級組織的現場協調會11場次,主動召集的現場協調會10場次,辦理區人大代表議案5件,處理區作風辦督辦件1件,處置信訪件1件,解決群眾意見集中的線路近百處,重點處理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火車站、老小區等區域場所存在的三線纏繞問題。同時,跟蹤聯系通信企業光改工作,至上半年,我區新增光纖用戶2.03萬戶,累計26.54萬戶,入戶率225.86%;新建4G基站213座,累計2303座;新建鐵塔站址25座,累計618座;綜合指標位居全市第一。
二、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一是每年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年度重點工作時仍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問題的提出偏籠統,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針對性意見提的仍不夠。二是由于各類考核督查壓力大、指標多,規范流程時間長、環節繁瑣,為了避免出現重大錯誤,存在工作實績中雖盡職但不敢創新的情況,使得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中以完成任務為工作重點,缺少個性化、創新性的工作內容。
下來,我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強化責任意識,補齊工作短板,改善薄弱環節,全力保障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落到位。二是把政策宣傳和企業服務做細做實,針對走訪聯系企業過程中收集到的問題,落實責任,跟進監督,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扶持力度。三是進一步認識到建設法治政府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是進一步推動黨中央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的有效抓手,是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本地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情況和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運行情況的自我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