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海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黨政主要負責人這一“關鍵少數”在推進街道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將法治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實到街道工作的各個方面。穩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有效提升依法治理工作水平,現將新海街道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黨的絕對領導引領法治建設
一是筑牢思想根基,以黨的領導作為法治建設的根本保證。新海街道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核心內容,以第一議題、理論學習會、“三會一課”、演講比賽、宣傳講座等途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街道工作全過程。二是緊抓關鍵少數,黨政主要負責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法治建設重大部署,緊密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和區委七屆五次全會工作部署,切實發揮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刻踐行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的工作要求,將法治建設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做好新海街道法治政府建設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工作。同時以身垂范深入學習,推動關鍵少數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帶動一批,錘煉出街道良好的法治建設工作風氣。三是加強組織建設,創造條件全方位開展學習。依托轄區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9個黨群服務中心等活動陣地,用好“鄉村振興黨員說”、“十一合藝術村”2個區級黨建品牌,進一步完善黨員學習制度及黨員學習計劃,持續性開展理論宣講、法治宣傳等活動,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深植基層黨組織,夯實基層法治堡壘。
(二)全面依法行政,政府治理實現規范程序法治
一是依法民主決策,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制度體系。街道始終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健全行政決策制度體系,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和合法性審查程序,健全重大事項議事規則,建立健全決策過程記錄和材料歸檔制度,2023年度出臺《中共汕頭市龍湖區新海街道工作委員會“三重一大”事項集體議事決策制度》,重大事項均經集體研究討論決定及合法性審查,按程序進行公示,并明確責任追究制度,以決策透明化,決策制度體系化助推決策科學民主法治。二是強化對企服務,打造親清法治營商環境。街道堅持定期深入走訪,日常做好接待答疑,用黨建、政策強化轄區企業聯系,全面了解并對接企業生產經營、涉法等需求,打造公平透明、穩定有效、規范法治的新海營商環境。三是履行法定職責,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街道認真執行行政應訴制度,明確行政應訴職責,做好答辯舉證工作,同時嚴格落實敗訴行政案件報告制度,做好司法建議落實和反饋工作,切實維護司法權威。2023年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司法建議答復率達100%。
(三)堅持深化改革,執法要求嚴格規范公正文明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持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落實人員在編在崗并進一步優化人員配置,加強執法隊伍內部流動及帶教機制建設,打造一支專門管執法能多領域執法高水平隊伍。二是發揮顧問力量,以法制審核強化內部監督。嚴格落實由街道黨政辦、法律顧問、司法所三方對街道重大行政執法決定聯合審核機制,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及司法所的專業優勢。同時嚴格規范審核范圍、審核內容、審核方式、審核流程、審核期限、案件歸檔等工作,本年度完成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11宗,以嚴格有效的內部監督確保街道執法有界受控。三是依托政務平臺,積極投身網絡信息化新浪潮。2023年參加行政執法證考試9人,全部成績合格,發放行政執法證14人,街道現持有行政執法證件的公職人員為46人,執法人員全部完成認證公示;要求執法隊伍加快對接及提高廣東省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粵執法”使用效率,于規定時間內在網絡平臺做好年度相關執法信息數據公示工作,2023年度新海街道在執法兩平臺錄入行政檢查1366件和行政處罰56件;切實利用平臺優勢及“互聯網+”新方式,推動執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深化基層治理,體系化服務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一是做深行政政務服務,進一步宣傳推廣網上辦、指尖辦,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編制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中介服務清單,轄區共設立粵智助自助機8臺,市民之窗自助機2臺,將100多項便民利民服務送進村居。二是做細網格管理服務,深入推進《新海街道關于建立全科網格化管理工作責任制工作方案》及“1+6+N”工作機制要求,將街道劃分為9大網格,落實轄區9名網格長49名網格員巡查管控,街道全體工作人員下沉網格的要求,開展包村駐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實現精細化網格管理全覆蓋;同時探索信訪工作及服務新思維,聚力“網格+信訪”深度融合,以“主動梳理”、“巡回下訪”、“問責督辦”的優質服務、實現信訪工作發現早、處置快、效果好,2023年獲評2022年度全省信訪工作示范鄉鎮。三是做實公共法律服務,街道村居兩級以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為平臺,緊抓法律顧問及調解委員會、“法律明白人”隊伍,做實做好轄區法治宣傳、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工作,2023年度街道排查調處民事糾紛224宗,完成法律咨詢96宗,與外砂法庭聯動聯調案件3宗,司法確認3宗,開展法律宣傳68次,送法下鄉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四是做好重點人員管理服務,以民警、街道專干、村居干部為主要力量,推動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組成轄區禁毒管理及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嚴格落實轄區吸毒人員及社區矯正對象監管工作,定期摸查走訪嚴格做好兩種重點人員管理,嚴防脫管漏管,同時逐步推進科學幫扶。通過公共服務工作深層次體系化建設,不斷滿足新海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做好應急處突,提升突發事件抵御應對能力
一是強化應急工作機制建設,堅持“兩個至上”理念,進一步規范街道突發事件現場處置工作,明確每日值班值守及突發事件現場處置的帶班領導及相關人員,要求24小時值班值守,轄區信息及時報告,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突發現場立即到位,以完備的應急工作要求,有效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二是全年常態化開展轄區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檢查工作,出臺《新海街道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工作方案》、《新海街道“奮戰六十天 全年保平安”安全生產攻堅行動方案》,深入轄區餐飲、娛樂場所,水域沿線狠抓各項安全防范責任措施落實,全面提升轄區事故風險抵御能力。三是致力打造新海消防救援管理體系,組建新海街道專職消防隊,專款購置大型消防車1輛和消防摩托16部,投資150萬元構建街、村兩級基層消防聯防體系,推動街道消防救援站及各村微型消防站聯防聯控,打造新海“十五分鐘”消防應急救援響應圈,進一步夯實基層應急救援力量,提升基層消防治理能力與火災防控水平。
(六)制約監督權力,權力依法規范透明運行
一是全面主動落實政務公開。大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公開,及時做好信息收集,按時做好信息發布,做到法定主動公開,依申請及時公開,內容全部公開到位,信息公開準確高質,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理信息需求,方便群眾及時監督。二是強化監督問責,街道紀工委根據專項排查及司法行政部門移送的問題線索,對轄區黨員進行問責處分;街道執法辦加強行政執法工作有效監督,重大行政執法決定必經案件審核、法制審核及集體討論作出決定,推進執法隊伍行政執法案卷管理和互相評查,并逐步配合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街道嚴格審計監督,建立審計整改工作閉環,自覺做好涉農資金、農村集體“三資”等方面檢查。不斷完善行政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機制,致力增強各項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法治政府建設專職力量配備不足,亟待補充新生力量,加強鎮街法治人員培養,以專業化法治隊伍優化鎮街各項法治建設工作;二是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經濟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但新生問題隨之凸顯,具體表現為農村征地、土地(承包地)糾紛、勞資糾紛、農村違建等問題,數量多,突發性強,社會矛盾易激化,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與應急管理比較棘手,有待進一步探索發揮轄區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隊伍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背景下,行政執法重心下移,基層承接的行政執法工作復雜壓力陡增,基層執法工作隊伍建設和行政執法能力、“互聯網+”行政執法新模式運用有待進一步提升;四是法律顧問服務質量有待優化,現街道一級及轄區八個村(居)各配備一名法律顧問,街道法律顧問承接合法性審查、重大行政決定法制審核工作,村(居)法律顧問承接基層法律咨詢、宣傳普法工作,隊伍有待統籌規劃以期為轄區提供全面、優質的法律服務;五是經濟社會發展,轄區群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面臨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轄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深層次營造轄區法治氛圍,提升群眾法治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
三、2024年度主要工作計劃
(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多個部門團結協作,對照問題和不足優化后續工作,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各項目標任務落實。攻堅克難,推動新海法治政府建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法治隊伍建設。一方面招錄一批法治人才,突出法律背景參與法治政府建設、基層行政執法工作;一方面對接一批街道社區法律顧問,用專業化隊伍做好轄區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決策、執法決定、執法監督等工作的法治保障;充分發揮法律的宣傳引導效能,制定契合新海、符合基層的普法計劃,推動干部學法、區域普法工作,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三)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新時代行政執法工作。持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用好上級下放的執法隊伍,深耕上級下放的執法事項,進一步整合提升現有執法力量和資源,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同時要持續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及廣東省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使用,推進新時代行政執法陽光化,建設集約化、監督數字化,以執法信息化推動執法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