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區委《中共汕頭市龍湖區委關于制定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區政府《龍湖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安全生產現狀與形勢
1、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龍湖區位于汕頭市中心城區,是汕頭經濟特區的發祥地,著名僑鄉。區域面積103.58平方公里,下轄金霞、珠池、新津、龍祥、鷗汀5個街道和外砂、新溪2個鎮,2010年全區戶籍人口39.64萬人?!笆晃濉逼陂g,龍湖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海陸空交通綜合配套、電力供應充足、通信發達;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三大產業協調發展,形成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機電設備、電子產品、化工醫藥和印刷包裝六大特色產業,擁有光機電和輸配電兩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獲準設立省級輸配電設備產業和外砂潮式工藝毛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新增5個省專業鎮(街道);物流、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日趨社會化、專業化和現代化;城市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86.61億元。
2、“十一五”期間安全生產狀況回顧。在龍湖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安全生產工作也得到進一步加強?!笆晃濉逼陂g,龍湖區相繼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工作部署,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執法、治理“三項行動”,切實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能力、監管隊伍“三項建設”,安全生產制度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執法監察體系基本建立,重點行業領域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得到強化,宣傳教育培訓成效明顯,應急管理建設逐步健全,安全生產規劃目標進展良好,各類傷亡事故總量連年持續下降,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相對平穩。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從2005年的34人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25人,下降26.5%;億元GDP事故死亡率從2005年的0.51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0.13,為龍湖區安全生產“十二五”時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當前全區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全區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總量仍然較大,2006-2010年年均事故死亡26人;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傷亡事故易發多發的狀況尚未根本扭轉,2010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占全區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的84%。
3、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龍湖區安全生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安全生產政策法規、技術標準體系貫徹落實還不完全到位。二是安全監管執法體制滯后。缺乏獨立的基層安監機構和專項經費,監管裝備不完善,執法手段落后,基層開展安全監管工作困難。三是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產業層次低、規模小,大量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技術創新與改造能力,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條件差,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保障能力弱。四是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防范控制能力不強。重大危險源監控還存在漏洞,重大事故隱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生產安全事故預警機制和應急救援體系尚不健全。五是安全科技相對落后。安全科技還不能為安全生產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撐和保障。六是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薄弱。重視、關心和參與安全生產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全民“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意識比較淡薄。
4、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發展要求。區委四屆十次會議《關于制定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是龍湖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突破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建設都市產業體系的機遇期,也是改善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發展既面臨著新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國際上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轉變,廣東加快新一輪產業發展和汕頭加快建設粵東區域中心城市,這些將為龍湖區加快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也給龍湖區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特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異軍突起,數量急劇增加,加大了安全生產難度;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大批農民工進入勞動力市場,車輛迅猛增長,加大了工礦企業和道路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生產壓力;《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加快實施,海西經濟區建設的加快推進,《粵港更緊密合作安排》的深入實施,內地對臺經貿合作的加強,以及中國-東盟貿易區的推進,帶來這些地區、國家“高風險產業”的“風險轉移”, 安全生產狀況不容樂觀。
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對于落實科學發展,堅持安全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幸福龍湖,促進全區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推動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指導思想、基本方針與發展目標
1、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安全發展,按照推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建設幸福龍湖的要求,全面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以及國家、省和市有關安全生產文件精神,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體系中,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執法、治理“三項行動”,推進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能力、監管隊伍“三項建設”,實行黨政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度,強化安全保障能力,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有效降低各類事故總量,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努力實現全區安全生產狀況的進一步穩定好轉。
2、基本方針。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堅持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同步規劃、統一實施、協調推進;堅持近期與長遠、治標與治本、預防與查處相結合,以有效降低各類事故總量、防范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為目標,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三項建設”,全力推動龍湖區經濟社會安全發展。
3、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區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工礦企業傷亡事故和死亡人數得到有效控制,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事故多發的狀況得到有效扭轉,一般以上事故得到一定遏制,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總量繼續下降,全區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穩定好轉。其分類目標:
(1)安全生產控制目標(以2010年為基數)。具體是:
——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總量控制目標:到2015年,各類事故死亡人數總量下降10%以上;
——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目標:到2015年,下降20%以上;
——工礦商貿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目標:到2015年,下降10%以上;
——工業企業、化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和特種設備、火災、道路交通、水上交通、農業機械、漁業船舶等行業領域事故死亡人數總量穩中持續下降;
——生產安全事故結案率控制目標:生產安全事故結案率逐年達到100%。
?。?)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目標。到2015年,安全生產綜合監管機構和行政執法隊伍進一步加強,鎮(街道)配備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員;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的安全監管機構和人員適應安全監管工作要求;形成較為規范完善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網絡體系。
(3)安全生產支撐體系建設目標。到201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信息體系、技術保障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區、鎮(街道)二級信息網絡、應急救援系統反應運行有序、快速、有效。
(4)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目標。到2015年,形成區、鎮(街道)及政府各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的重大危險源監控體系和重大事故隱患分級管理體系,重大危險源得到有效監控管理,重大事故隱患得到有效治理。
(5)安全生產專業人才建設目標。到2015年,各類安全生產專業人才滿足安全生產工作需求;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與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特種作業人員上崗持證率達到100%;形成一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適應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素質較好的安全生產專業人才隊伍。
三、主要任務
1、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制度措施。制定出臺《中共汕頭市龍湖區委、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龍湖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龍湖區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規定》等一批規范性文件。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督查檢查和日常巡查、重大危險源治理和重大隱患分級掛牌督辦、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責任考核和獎勵激勵等機制措施。
2、建立完善安全監管機構與監管隊伍。按照“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 加強安全監管機構與監管隊伍建設,推進委托鎮(街道)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推動鎮(街道)配備職責明確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員,健全鎮(街道)、工業園區為單位的安全生產巡查隊伍;完善危險化學品、建筑、交通、水利、消防等有專門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的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及其執法隊伍;充分發揮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及辦公室協調指導、監督檢查的作用,構建起齊抓共管的安全監管工作格局。
3、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立完善區、鎮(街道)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管理隊伍,修訂完善區、鎮(街道)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依托同級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平臺和組織網絡,整合現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資源,建立區、鎮(街道)等多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裝備配備,提高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能力。落實以企業為責任主體的應急預案編制、評審、備案等管理工作,重點在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等高危企業全面實施,使各行業領域各企業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針對本企業重大危險源和重點部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整合資源,構建全區科學、高效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4、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依托市、區、鎮(街道)三級現有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建立區、鎮(街道)二級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相連接的全區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網絡,健全事故隱患舉報、處理、監控以及事故統計分析、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監控監管、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狀況動態分析和事故預防預測制度,為各級政府決策及時提供科學依據。
5、提高安全生產技術保障能力。成立區安全生產專家組,發揮專家組在安全巡查、安全審核等方面的作用;積極實施注冊安全主任制度和推行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壯大安全生產專業隊伍;加強安全生產技術保障中相關機構隊伍的建設,提高安全檢測檢驗、監管防范、應急救援、事故分析鑒定等方面的技術裝備水平,為安全生產提供及時服務的技術保障。
6、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構建企業、中介機構、社會化的全方位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格局,突出強化企業員工上崗前與崗位教育培訓,以及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以及特種作業人員的教育培訓。運用新聞媒體、網絡等載體以及先進的科技手段,提高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的覆蓋面和質量,實現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7、加大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事故隱患的治理。建立實施重大危險源登記監控制度,開展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普查)、檢測、評估和建檔;落實區、鎮(街道)以及政府各行業領域主管部門的重大危險源和事故隱患安全巡查制度和重點隱患月報制度。督促落實企業事故隱患治理主體責任,監督指導企業落實事故隱患治理措施,形成全區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點事故隱患預防控制體系。
8、嚴格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制度,加強企業的安全監管。加強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依法嚴把企業市場準入關,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嚴格執行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三同時”審查制度;對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等高危行業的企業實行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提取安全費用制度、企業主要負責人持證上崗制度;堅決采取“關、停、并、轉”等手段,依法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
9、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促進安全產業發展。全面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按照《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10)和相關規定,制定完善安全生產標準和制度規范,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開展安全生產達標活動,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鼓勵發展和大量推廣普及先進、經濟、節能、高效的安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及時淘汰技術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潛在危險的工藝、材料、裝備(產品)。
10、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把事故隱患排查整治貫穿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全過程,進一步深化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場所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按照“全面清查、逐級篩選、分級負責、歸口監管、綜合治理”的原則,依法整治、突出重點、標本兼治,逐步實現專項整治規范化、制度化。
11、加強社區安全建設。按照《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AQ/T9001-2006),規范和實施轄區安全社區(村)建設,把社區安全文化建設納入社區(村)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創新社區安全文化宣傳教育手段,推動社區安全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村)居民防災減災及避險能力。
四、規劃實施的重點工程
1、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工程。制定實施《龍湖區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規定》以及《龍湖區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考評辦法》,規范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強化企業落實以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安全保障措施并實施考評。督促指導企業廣泛開展安全標準化活動,落實注冊安全主任配備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規范企業全員、全過程安全生產行為,從本質上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形成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2、重大危險源監控工程。建立健全區、鎮(街道、工業園區)、企業三級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網絡。區建立本區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技術平臺和重大危險源數據庫,鎮(街道、工業園區)建立本鎮(街道、工業園區)重大危險源監控站,企業建立本企業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控點,實現對全區重大危險源信息的跟蹤監控。
3、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程。依據龍湖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按照龍湖區安全生產特點,加快推進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龍湖區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和隊伍,修訂龍湖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加強重點行業領域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災難應急管理,著力建設專業化應急救援隊伍,提升應急救援設備裝備水平。充分利用龍湖區現有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各種救援機制、資源和力量,做到整合力量,資源共享,理順機制,全面合作,確保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及時、高效、實用。
五、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1、堅持安全發展原則。把安全生產專項規劃、責任指標、重大工程項目分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及投資計劃,統籌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建立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綜合決策機制,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實行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步研究、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考核,真正做到安全與發展的統一、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安全與社會和諧的統 一安全與幸福龍湖的統一,確保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
2、加強各級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強有力的安全生產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機制,保障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經費、設施和裝備“五到位”,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督促、檢查制定實施安全生產發展規劃,做到思想到位、領導到位、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3、強化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的落實。認真貫徹實施《中共汕頭市龍湖區委、汕頭市龍湖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汕頭市較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辦法》,全面落實各級黨政領導安全生產“一崗雙責”,以簽訂責任書形式,層層明確和落實責任目標并實施考核;實行安全事故和行政許可行政責任追究制。危險化學品、建筑、交通、水利、消防等有關行業領域的主管部門應將安全生產納入本行業領域發展規劃,監督指導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健全企業安全生產檔案制度,推進安全標準化活動,實施對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考核,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自我約束和持續改進機制。
4、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投入機制。健全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并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逐年提高專項資金用于安全生產基礎設施、技術信息、監管監察與應急救援裝備、宣教培訓、科技項目建設,以及重點隱患整治和重大危險源監控等費用;拓寬安全生產投入渠道,建立政府、企業及社會多元化的安全投入機制。制定和完善財政、金融、稅收等促進安全生產投入的優惠政策,建立安全生產專項基金賬戶,督促指導企業依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顚S茫_保滿足安全生產條件所需的資金投入。
5、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機制。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機制,完善工傷社會保險制度,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按照行業危險性的差別,試行工傷保險浮動費率,嚴格工傷發生率和職業病危害程度考核,提高事故多發、職業危害嚴重的生產經營單位工傷保險費的繳納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按規定提取工傷預防費,專項用于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和獎勵等方面。
6、嚴格實施安全生產許可制度。進一步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嚴把開辦企業的安全生產條件,實行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煙花爆竹和民爆器材等高危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準入制度,實行安全產品、設備及設施等市場準入制度和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淘汰制度,落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 “三同時”審查驗收制度。
7、充分發揮社會的參與和監督作用。加強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和新聞媒體、社會團體、社區基層組織以及群眾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參與和監督,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組織和群眾參與和監督安全生產的作用,鼓勵和支持任何單位和個人舉報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8、大力倡導先進的安全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倡導社會化、全員化的安全教育培訓,大力宣傳普及安全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形成從學校到企業、從學習到就業、從家庭到社會的全過程安全教育培訓體系,提高全社會安全意識和全民安全文化素質。積極扶持、引導和發展安全文化產業,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的社會化和產業化。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強輿論陣地建設,在全社會形成“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厚氛圍。
9、強化規劃實施與評估考核。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大力度,確保投入,逐項落實本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同時加強對本規劃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定期公布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規范目標、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區安委辦將會同區有關部門適時對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的規劃實施和任務完成等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考核,并將評估考核結果作為各鎮(街道)、各有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