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涉農片區發展品質
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聚焦“都市田園”示范帶和“鄉村文脈”示范帶建設,整合資源要素,實施外立面修繕、“四小園”建設,改造提升鄉村風貌5萬平方米以上。加強涉農片區路網建設,完成鄉村道路硬底化建設10公里以上。推進龍湖區北部農業觀光園項目、北片區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外砂潮織小鎮文旅項目建設,打造精品民俗風情旅游線路。
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相關街道
二、打造岸綠景美水環境
實施“綠美龍湖”行動,加強河道保潔管養,加快實施鷗汀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上蓬圍澇溝渠系水環境綜合整治。系統推進萬里碧道建設,建設梅溪河左岸6.6公里城鎮型碧道。打造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樣板河道,完成紅墳關線—上溪仔溝樣板河道工程建設。
牽頭單位:區水務局
三、深化實施“健康龍湖”行動
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疾病監測預警能力水平。推進龍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龍湖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改擴建、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集團中醫醫院及分院、相關基層醫療機構建設。開展婦女盆底功能障礙、0—6周歲兒童孤獨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免費篩查17000例。開展糖尿病綜合防治專項行動。
牽頭單位:區衛生健康局
四、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全面激發辦學活力。推進蓬鷗中學新校區二期、新陽小學等一批校舍建設。落實經緯源小學、中陽學校、悅江府配建幼兒園等學校設施設備配套建設。改善提升學校教室采光照明條件。新增中小學學位3500個以上。深化教育集團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實施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項目。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打造提升“千師訪萬家”品牌。在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實施校內課后服務。
牽頭單位:區教育局
五、全力加快道路交通工程建設
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提升路網整體功能,讓城市更暢通,讓群眾更受益。完成嵩山路(汕樟路—柳河路)、老汕樟路(下埠橋閘—國道)、天山南路(中山東路—長平路)西半幅及蘇埃通道東輔路、津灣東一街(望洋山路—中陽大道)等道路改造工程。推進昆侖山路(汕汾路—中陽大道)、外砂路(國道—東橫路口)、龍江路(興安路—沿江路)等道路改造工程。
牽頭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相關街道
六、深化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完成17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征求居民意見并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制定改造方案,體現小區特點,重點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設施,因地制宜適當兼顧完善提升類改造,為超過5310戶小區居民解決一系列影響居住體驗的難點問題,提升居住環境,增強居民幸福感、獲得感。
牽頭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七、加快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
根據上級下達龍湖區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任務,結合現有租賃住房供求和品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加供給。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今年力爭加快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面積約38900平方米,重點解決無房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提升安居保障水平。
牽頭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八、系統整治城市內澇
高質量統籌排澇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推進排水防澇系統改造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完善、修復排水管網,推進內澇點綜合整治、海綿化設施建設工程、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工程。抓緊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以鷗汀萬吉片區作為試點,先行推動排水閘電動化改造、錯混接整改工作。
牽頭單位: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
九、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加快推進區福利院擴建項目,設置養老床位359張。為10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實施家庭適老化改造,消除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風險隱患。深化“長者呼援”服務,為符合條件的老人發放高齡津貼、購買“高照險”。提升社區養老機構綜合服務能力。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十、保障食品安全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食品安全隱患排查,規范食品安全抽檢工作,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認真落實農貿市場食品安全檢測,確保食品檢驗量達到每千人5批次,不合格食品處置完成率100%,確保農產品定量檢測量達每千人1.5批次,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牽頭單位: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