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百千萬工程”典型樣板
集中資源力量打造首批典型街道、典型村居,梯度打造第二批典型街道、村居,通過美麗鄉鎮入口通道、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美麗圩鎮客廳、“三線”整治、干凈整潔農貿市場等項目建設,推動典型街道風貌整體提升,強化聯城帶村節點功能。開展典型村居村容村貌改造和特色產業培育等,提升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
牽頭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街道
二、建設綠美龍湖
加快打造媽嶼島、萬吉工業區沿江路西片等更高品質的綠美生態建設示范點,挖掘更多的綠美示范點,形成以點帶面的綠美格局。廣泛開展“一人一棵樹”等植樹活動,完成植樹2.5萬株,建設城鎮、鄉野型碧道3.76公里,打造“開窗見綠,抬頭遇美”的優質生態環境。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龍湖分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水務局、各街道
三、優化醫療健康服務供給
完成龍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龍湖人民醫院住院綜合樓改擴建、新溪醫院綜合樓建設并投入使用,啟動龍湖區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樓建設。支持華銀醫藥港、國藥集團康復醫院、岳惠正骨醫院項目建設。建設龍湖區互聯網+慢病綜合管理平臺(互聯網醫院),通過數字化技術串聯龍湖區人民醫院優質醫療健康服務資源、基層醫療機構、醫藥、醫保和患者醫療健康服務需求。引進AI人工智能中醫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技術,布設一批AI中醫診療儀,推進中藥配方顆粒智能化調劑中心建設。開展婦女盆底功能障礙、0—6周歲兒童孤獨癥、大腸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免費篩查13500例。開展糖尿病綜合防治專項行動。
牽頭單位:區衛生健康局、各有關醫院
四、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推進蓬鷗中學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新陽小學建設,積極推進東海岸新津片區相關學校和金中新海學校前期工作。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分步分批完成涉農學校運動場提升改造,改善提升學校教室采光照明條件。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公辦學位3000個以上。深化教育集團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鞏固義務教育學校校內課后服務兩個“全覆蓋”。以龍湖區獲評“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為契機,打造龍湖“一核三翼五驅動”校家社協同育人模式。持續推進“千師訪萬家”家訪、“心暖萬家”心理健康服務進校園、“法治護萬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德潤萬家”思政教育等龍湖教育品牌行動,全面構建校家社協同育人格局。
牽頭單位:區教育局、新溪街道、龍騰街道
五、加強安居宜居保障
啟動第三期17個老舊小區開工改造,推動雨污分流改造、供水管網改造、小區道路及小區外附屬道路整治、停車設施整治、公共空間改造等工程,切實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條件。根據上級下達龍湖區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任務,結合現有租賃住房供求和品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增加供給。竣工交付翠英莊277套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解決無房新市民、青年人,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牽頭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六、建設更便捷的交通路網
完善城市路網體系,提升路網整體功能。完成金新北路東延(嵩山路—泰山路)、龍江路(興安路—沿江路)、南翔路(迎賓路—濱砂路)道路建設。加快潮汕大橋、昆侖山路(汕汾路—中陽大道)、外砂路(國道—東橫路口)、珠峰北路(汕樟路—柳河路)、南嶺路(津東路—中陽大道),啟動迎賓路(南翔路—汕汾路)、韶山北路(汕昆高速—汕樟北路)、韓津路(金鴻公路—中陽大道)道路改造項目。支持配合泰山路二期快速化改造。推進玉山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
牽頭單位: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新津街道、新海街道
七、提升“一老一小”綜合服務能力
加快醫養結合機構發展,完成區福利院二期擴建并投入運營,新增360個養老護理床位,深化“長者呼援”服務,為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高齡津貼、購買“高照險”,建設一批社區飯堂(含長者飯堂),為轄區有需要的群眾提供助餐配餐服務。建立健全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以建設“全國生育友好示范區”為契機,全力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提供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照護服務。開展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建設。建設一批未成年保護工作站(兒童友好之家)。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區衛生健康局、區教育局、區婦聯
八、加快水環境整治
持續推進龍湖區鷗汀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上蓬圍澇溝渠系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啟動新津河和外砂河右岸堤防加固及水利設施工程建設,完成新溪污水處理廠截污干管二期接駁工程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農村黑臭水體直溪溝(下蔡村段)整治。實施鷗汀街道、新津街道排水防澇系統改造,啟動泰山路與汕樟路交界處、黃山路排澇泵站建設,打通排水通道,有效緩解鷗汀片區和黃山路積水內澇問題。
牽頭單位:區水務局、區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龍湖分局、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各街道(除金霞街道外)
九、實施高質量文旅惠民工程
實施全民健身場地器材補短板工程,增設全民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籃球架等體育器材。完成新溪文化展覽中心、非遺工園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并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公共文化數字化賦能,上線區博物館分館數字提升項目。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龍湖區愛樂市民音樂會”推出文化文藝精品演出。支持指導媽嶼風景區爭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打造鄉村文旅休閑線路。持續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牽頭單位: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街道
十、推動智慧城區、數字鄉村建設
實施城鄉智慧化管理新模式,依托無人機、視頻物聯、數據共享、一網統管等基礎支撐能力,聚焦市容環境、衛生秩序、城市管理等領域,開展涵蓋智慧停車、非現場執法、水位監測、渣土監管、視頻監控等業務應用,構建智慧化城區運行管理體系。聚焦鄉村治安管理、消防安全、應急管理等領域,建設“平安龍湖數字鄉村”村(社區)智慧安防平臺,拓展涉農片區建設覆蓋面。
牽頭單位:區委政法委、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街道
相關附件
關聯稿件
- 關于面向社會征集2024年龍湖區十件民生實事的公告2023-11-24
- 關于面向社會征集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的結果反饋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