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龍湖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2022年,龍湖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持續保持穩定達標,外砂國考斷面水質類別為Ⅱ類,水質優,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Ⅱ類,達標率100%,水功能區考核點位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空氣質量達標率(AQI)為97%,在全市排名第2;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在全市排名第2;近岸海域涉及龍湖的國控站位水質監測結果均達到控制目標要求;內海灣涉及龍湖的3個站位水質達到海水四類標準。
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以提質增效為核心,開展水污染防治。啟動實施龍湖區鷗汀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力鞏固提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該項目總投資5.44億元,計劃于2022年至2025年對鷗汀片區13條溝渠27.46公里渠道進行系統治理,已于2022年3月開工,目前形象進度達72.6%。啟動紅墳關線-上溪仔溝河道樣板工程,打造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樣板河道。該項目投資1.38億元,計劃對紅墳關線、上溪仔溝8.36公里渠道進行清淤及岸線生態修復,新建約8.8公里污水管道,將鐵路以東片區生活污水輸送納入市政污水管網。該項目已于2021年12月開工,已完成約90%的工程量,計劃于2023年3月底前完工。啟動實施龍湖區上蓬圍澇溝渠系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推進農村水體綜合治理。該項目總投資15.8億元,分為渠道工程一至三期、泵站工程、截污工程等5個單項工程,計劃在2022年至2027年對上蓬圍澇溝渠系34條溝渠101.46公里渠道分期分批進行系統治理。現已啟動渠道工程一期建設,對銀湖溝、上堤腳線灌溝、跑道西排溝、機場副流、上東排渠等5條溝渠進行整治,已完成約10%的工程量。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常態化管理,落實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常態化巡查,并定期對受損的圍網進行修復加固。與汕頭市藍天救援隊合作實施龍湖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救援巡守公益項目,自2021年8月至今,共出動巡邏人員2500余人次,開展堤面、河面日常巡查共約600次,開展水上應急救援培訓、防溺水主題宣講30余場次。
(二)以聯防聯控為抓手,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組織開展柴油車用車大戶入戶檢查及在重點路段開展柴油車路查路檢,強化汽車尾氣排放監測和油品監測,依法查處尾氣超標排放和油品不合格行為。依托秸稈焚燒智能監控系統繼續強化露天焚燒實時監管。及時啟動不良天氣應對,利用VOCs走航數據對異常區域排查,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進一步完善餐飲業油煙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正在抓緊制訂《龍湖區餐飲業污染聯防聯控方案》。組織全區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自2022年9月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1570人次,檢查企業452家次。編制《關于加強龍湖區國控站點周邊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精細化管控企業分類臺賬,分類別制定對應落實措施。
(三)以規范監管為重點,開展固廢與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督促指導有關企業做好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數據填報工作,全年共審核企業填報各類信息近1500家次。指導督促轄區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及時登錄市固體廢物管理信息輔助系統進行數據填報。加強實驗室、電力及通信行業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工作。積極主動做好生態環境疫情防控,加強對集中隔離場所、方艙醫院、定點醫院、核酸檢測點、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涉疫場所廢水消毒處理、醫療廢物處置和環境監測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大規模核酸檢測期間指導各街道醫療廢物集中貯存點的設置、采樣點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工作,協調特廢中心及時清運處理醫療廢物。
(四)以巡查制度為依托,開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定期開展重點入海排污口監督性監測工作,逐步完善重點入海排污口監測信息。每月組織不少于1次對區內海岸進行巡查,并將海灘、海面存在垃圾、漂浮物的問題落實屬地街道及時進行清理。對龍湖區六個入海排污口定期進行巡查,有效管控入海污染物排放,確保無黑臭污水外排。
(五)以綜合治理為關鍵,開展農村污染防治。已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3座保持正常運行,正常運行率為100%。2022年省下達龍湖區的民生實事任務的7個自然村和《汕頭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龍湖區2022年新增的11個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于2022年12月10日前順利完成。目前,龍湖區83個自然村中,已有77個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92.77%,達到目標任務90%的要求。
(六)以服務民生為中心,開展環境問題信訪維穩。全年受理環境信訪案件3647宗,辦結率100%。一是變被動接訪為主動指導幫扶,壓減信訪數量,減少重復投訴。通過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信訪工作條例》等送法上門形式,對餐飲業、娛樂業、機動車維修業、建筑施工行業等投訴熱點對象開展普法宣傳,指導督促經營者積極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減少擾民現象。二是及時高效調處環境信訪案件,著力做好初信初訪工作。每周召開信訪工作研判會,加強重點、焦點、難點、重復投訴的梳理,找準突破口,尤其是對餐飲油煙和建設工地施工噪聲問題,分析形勢和成因,提出建設性意見,不斷提升信訪工作能力水平。三是依據新《噪聲法》對擾民娛樂場所進行查處,開出新《噪聲法》施行后我市的首張噪聲超標處罰單。四是以噪聲污染、餐飲業污染等與居民群眾環境權益息息相關的兩大方面為切入口,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污染聯防聯空,已于2022年12月印發實施《龍湖區噪聲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方案》。
(七)以保護群眾環境權益為目標,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持續開展嚴厲打擊重污染企業違法排污聯合執法行動。2022年發出責改決定書54份,立案50宗,下達處罰決定書53宗,罰沒金額294.77萬元;查封扣押案件3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宗,申請強制執行20宗,應對行政復議3宗、行政訴訟8宗。加強罰沒款追繳工作,全年罰沒款入庫金額331.336萬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龍湖區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緊盯污染防治攻堅的任務目標,全力沖刺,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碧水保衛戰方面。強化流域截污控源,強化河流生態流量管理,深化重點支流治理,提升水生態修復能力,確保國考斷面和水功能區水質穩定達標;加強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建設,強化飲用水源地巡查監管,做好風險防范工作,確保飲用水源安全和水質穩定達標。
(二)藍天保衛戰方面。加強對國控點周邊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健全污染天氣預警應對機制,強化聯防聯控精準應對,推進大氣環境常態化和精細化管理。
(三)凈土保衛戰方面。全力推動耕地土壤環境保護,強化土壤污染防控,嚴格落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措施,確保全區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嚴格疫情防控常態化環境監管,確保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定點醫院等涉疫場所醫療廢物規范處置,外排污水消殺到位。
(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面。強化海水養殖業的規范管理,對現有養殖場所分年限分類進行整治,實施養殖業入海排污口補充調查,加強養殖尾水排放監測,以海水養殖業生態環境監管實效,助推近岸海域水質提升攻堅和海洋環境質量改善。
(五)農村污染防治方面。加快推進新溪污水處理廠截污干管二期接駁工程進度,盡快啟動工程施工;繼續推進2023年新增4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相關附件
關聯稿件
- 龍湖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保持穩定達標2023-01-18